<h3> 美篇制作:新墙镇中心学校 付文</h3> <h3> 于教育教学研究来说,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也总会遇到质疑!于岳阳县国培项目的实施团队来说,从吹起这股风到上半年的调查问诊,再到下半年的具体实施,一路走来,虽坚定却也是荆棘丛生,涉及科目广、参与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谁也不敢保证,谁也不敢妄言! 端着“向国培要效果”这碗水,初中语文导师团队的成员们深入校园调查问卷、破除坚冰通识研修、用心用智示范教学、不畏麻烦研课磨课,终于迎来了成果展示环节!两所基地校,四天精彩不断,我们终于可以大胆地说:国培很棒,我们很牛!</h3> <h3> </h3> <h3> 无论是在长沙培训,还是在平江影子跟岗学习,所有的专家教授对于我们所选的“作文教学”主题都表示惊讶,他们表示非常佩服我们的勇气,因为国培项目中,敢以“作文教学”为题的几乎没有,难度太大了!说实在话,不是我们胆子大,而是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需要:在5月份调查问卷的材料分析中,我们统计出来的第一需求就是作文教学!于是我们滋生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豪气,因为我们知道国培是动真格的,不是挣学分走过场。当然,为了最后的效果,我们导师团队的成员一路摸索一路尝试一路监督,终是“历终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h3> <h3> 从作文教学无从下手,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刘诚、许灿慧、汪淼、温馨四位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学仪态从容淡定、教学设计清晰合理、教学活动精彩纷呈、教学理念新颖先进,让所有的导师和学员大呼过瘾,她们的成长是看得见的成长。她们的成长有导师的悉心指导,也有她们自己的用心用力,也有团队的共同智慧!</h3> <h3> 国培项目是一个共同成长的大舞台,上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有看得见的成长,其余学员在三尺讲台下也有看得见的成长:一课三人行,他们学会了更精准地说课评课;听课环节,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一堂课;评课活动,他们学会了综合意见,也学会了如何评价一堂作文课……教出、观察、听课、评课环节的设计,每一位学员老师的心声都可以表达,理越辩越明,课越评越好!</h3> <h3> 其实,真正检验一堂课的标准不一定在于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从“作文课,真难过,咬笔杆,摸脑壳”的手足无措到涂鸦三两句,再到如今的洋洋洒洒毫不为难,哪怕是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敢于说上几句写上几句,结果就是最好的效果,学生的表现就是教师教学效果最好的体现。</h3> <h3> 记得初到长沙学习时,湖南一师的曾小玲院长曾经说过:你们回去了要引领他人的成长,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最快的是你们自己!是的呢,为了让国培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更新,确保了所有的活动安排井然有序;确保了我们的讲座适时适宜;确保了我们的学员勤学乐学……</h3> <h3> 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精彩无处不在,就连暖场活动的设计也充分展现了国培的特色:充满活力充满了智慧!</h3> <h3> 在微视频展示中,各组学员集集体智慧制作的视频,或呈现国培一路走来的精彩,或表现对国培的感恩与感谢,或细数自己在国培中的收获!</h3> <h3> 微分享,学员有了导师风范,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自己一个共同前行的平台,教育教学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都可以更好!</h3> <h3> 时光荏苒,看似冗长的国培之旅已接近尾声,其实长与短并不一定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人们内心的体验决定的,因其精彩因其有效,再长的路也会显得轻快而短暂,那一份恋恋不舍,那一份感恩相遇,都在学员们的美篇和心得体会中闪耀着温暖的光芒!</h3> <h3>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份耕耘终将会有一份收获,执着奋进的初中语文国培人用辛劳和汗水,用真诚和真心播下了作文教学的种子,也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在此期间,千千万万个感动的瞬间让我们定格:老大哥易分秋老师创诗一首话国培;陈阿灵老师忍着腿伤参国培;袁蓉老师领结婚证只请一个小时的假是为国培;范丽娟、孙春梅老师拖家带口到现场只是不想误国培……</h3> <h3> 还有很多很多,再多的语言也写不下国培的缘份,更说不尽国培的精彩,种子业已播种,果实亦已成熟,而冬又在蕴润着下一个春天的希望,若施以校培之肥,收获定会更多更美更丰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