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行旅之一古村篇

雲览

<h3>刚从閩西回沪沒几天,又揹上行囊踏上了旅途,去浙江温州。温州虽是多次到过之地,但以往皆是有事在身,无暇细游,而这次则专程来此,准备作一次較深度之游。从上海到温州坐高铁只需三个多小时,十分快捷方便。到达当天,我们即去了温州市内最著名的五马街。五马街是步行街,两边的商店基本上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周围弯弯曲曲的小巷中也开满各种小店,我们到时已近黄昏,街上游人不多,店铺内也顾客稀少,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人群熙熙攘攘的情况,差别很大。</h3> <h3>第二天,我们去了楠溪江边的三个古村落,先到苍坡古村。苍坡,地处楠溪江中游苍山主峰东南的田野中,李氏始祖在五代后周时(公元955年)迁此建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古村格局以文房四宝为意象,道路以鼓盘巷为中心,筆街为横軸,水月街为纵轴,呈环状向外扩展。村内还存李氏大宗祠、水月堂、蕙风軒等建筑,村口还有吴邦国同志所書当代女画家夏蕙瑛诗碑亭。</h3> <h3>:‘</h3> <h3>走进村内,迎面感受到一种古朴、安静、閑适的气息。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呈现出年代的滄桑;弯弯曲曲的石块小道,小犬横臥,鳮鸭蹒跚;场院上晾晒着村民自种的柿子和红薯;老人吸着烟,用我们听不懂的温州话聊天,孩子们则蹦蹦跳跳,笑容满面。在村中我还发现一个在别处沒有見到过的情況,是几乎每家每户的門前,都有一块木制的家訓牌,显示出村民对读书的重视,对道德的尊崇。連这里的民宿也都有一个散发着书香的招牌。</h3> <h3>离开苍坡村我们来到芙蓉村,两者相距不远,开車十分钟就到了。芙蓉村始建于唐代末年,现在的村子是元朝顺帝时重建,按“七星八斗”的布局设计,为陈姓的聚居之处。芙蓉村内还保存着许多明清的古建筑,有民居、宗祠、书院、庙覌、路亭、池塘、寨門等,而且建筑的规模似乎比之蒼坡村更气派,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中的陈氏大宗祠,规模很大,藻饰精美。村中有一座芙蓉书院,院内有明倫堂,供奉着孔老夫子像,还有爱知堂和掛着“見贤思齐”匾额的教室,有一张桌子上放着许多书籍,都是介绍芙蓉村历史文化的,可供参观者取阅。书院内还有一个小花园,虽说面积不大,但也布置得楚楚有致,当读书写字久了,在小园里踱踱步,賞赏花,可以消除疲劳,滋养眼睛。在书院外面,有一方池塘倒映出周围的景物。这不禁使我想起一首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佪。问渠哪得消如許,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自己的思想、文化不断充盈活水,就一定要多读书。把书院和方塘置于近在咫尺,我想,是否也有这样的意思?</h3> <h3>我们走进几家民居,有的栽着许多盆景,有的屋前柿子树上火红的果实累累,有的在晒自家制作的掛面,虽然环境不太整洁,但生活的情趣浓浓。</h3> <h3>告别芙蓉古村,最后去岩头古村。岩头的主要景点是丽水街,也叫丽水长廊,长达三百余米,上有九十余間店铺,每间宽约三米,进深十米,为两层建筑,屋前有長檐伸出,为行人遮阳避雨。据说这条街原是丽水湖边的一条长堤,为附近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时期曾遭火焚,近年重修。可是我们来得不巧,丽水街又在进行修缮,店铺全部关门,丽水湖的水也全部抽干,进行整治,街上冷冷清清,只有一些老人神情漠然地坐在廊下的美人靠上,消磨着尚存不多的时间。我们从廊的东头走到西头,沿途有乘风亭、接官亭、丽水桥等建筑,在丽水湖的南面也有一些楼阁,小山上还有一座宝塔,看上去景色还不错。在湖边有一棵树干要几人合抱,枝叶繁茂的巨大楮树,据介绍已有五百余年树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