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满山,年华如酒,穿越大别山二号线

山地诗行者

小贴士:<br>最初由apple组建“在外8264湖北麻城战驴户外”群后,由她倡议我们重装走龙井峡环线,因考虑景区要门票,加之时间关系,战神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了绕行。我们这次走的线路,正确叫法是大别山二号线,这里有大别山最高的山峰,有大别山最深的峡谷,有大别山最多的瀑布群,有大别山最漂亮的古堡山寨,有大别山最多的石阶古道,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 “振衣千仞岗,濯手万里流”的那种古代名士风流,此地号称大别山二号线,当之无愧。<br> 晨曦初露,朝霞满天。 6人简介:<br>战神:本次领队,51岁,双目炯炯有神,户外徒步5、6年,时间不长不短,因为喜欢战神斯巴达克斯故名,为人低调,行事踏实,记得今年我们同进8264重装8群,他说人过50岁,就不谈重装了,或许是说到就要做到才不显山露水。只是心中的梦一直在燃烧,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驴友有玩重装成功的,最主要的是参加中国登山协会地大领队进修班后,以及对乐图APP线路的熟练掌控,这些都是唤醒他内心深处重装梦的底气。因战神领队,得一上联而征下联:战神带战驴走大别山二号战线。 大个:医生,本次出行的司机,车开的又稳又好,去3小时,回家细雨中4小时。很多人会“谈蜱色变”,今年春末户外,我们有位驴友腿上爬着一只蜱虫,当时就把一群驴友给搞蒙了,回家的路上,有人联系市医院,几乎就是拒收,让其去武汉诊治,大个只用了一根5号针头就将爬在该驴友腿上的蜱虫给剜下来解决问题,他说他一年要处理2、30例蜱虫咬人医情,本次出行,他和战神在乐图的指引下,得心应手,可谓技术型的驴友。 apple:唯一的女驴,户外圈喜欢称呼她苹果或者果姐,性情耿直,粗心马虎。2016年,我们麻城户外首发南太行的驴友,当月内还穿越过神农架无人区以及武功山等小长线。今年夏天远征新疆乌孙古道和博格达环两条长线,有多次重装穿越的成功经验,其实自身的体能不是最好的,熟悉的人都知道她左髌骨粉碎性骨折,右膝盖半月板切除,这一路上的艰辛只有她最清楚。因为对户外的酷爱,所以比一般女士走得更远,比很多男士也更精彩。 胜哥:曾在老山对越作战中参加过敢死队,参加过戒严活动,比一般的军人多了两种经历,当兵的时候就搞过重装越野训练,接触户外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所谓重装首秀对他而言不是问题,南太行、武功山一些中级线路不足以满足他对户外的酷爱,鳌太等顶级线路时常在胸中萦绕,这次出行的背包估计45斤左右,有胜哥在,吃喝不愁。 家和:高猛帅型的驴友,过去我们一起玩户外的开路先锋,户外的帅气担当,apple在“8264战驴户外群”发帖召集人马的时候,估计多数人有事没看到,我连夜赶到公园,告知了家和与胜哥,他们当即一拍即合,一说就报名,是本次出行不可或缺的胆气和豪气组合,本次物品带的齐全,背包重量约45斤左右,户外出行,多半冲锋在前,也必定马到成功,本次出行第一天,他和胜哥给我的苹果保证了我没有前胸贴后背之虞。 列子:喜行摄,爱登山,胸怀“诗和远山”,走过南太行、武功山、箭扣、清凉峰等中级线路,在纵横千里的大别山玩过4年,有过一些游记和诗词作为驴行的记录,和本次同行的男士都是重装首秀,年过五旬有二,这次出行年龄最大的驴友,平时喜欢“纸上谈兵”,因为我的本职就是宣传发动,不鼓动一批人一起远征,如何实现心中的驴梦?! 开篇<br>天时地利人和,天公作美,不知是时间的积淀,还是8264重装触角的延伸,大麻国几个酷爱户外的驴友在商议近一个月后,终于在11月15日下午3点向着霍山大别山二号线进发了。<br>大个的七座快车一路上风驰电掣,到达目的地,已是晚上6点左右,只用了3个小时,在大别山龙井峡民宿老蔡家吃过晚饭,喝了点酒,几个人就在他家的门口、走廊上扎好帐篷,说一些闲话,然后开开心心地早早安睡。<br> 第一天(11月16日)<br>大清早,朝霞满天,一个个钻出帐篷,收拾好行装,吃过早餐,合影后,已过7点,我们就从村里的公路下到左边的谷地。<br>穿过田地,绕过池塘,路过绿茶园,走进竹林,越过黄杏树边,来到红枫树下,黄叶和红叶在暖艳的冬阳下,在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映射出耀眼的光芒。<br>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流淌山溪水的沟地,这种地带,要注意防滑摔倒,也要注意崴脚。<br>沿着峡谷往前走不远,一堵高高的山壁,好像无路可走了,峡谷的右边有一根钢绳牵扯到山腰,看样子,安徽省登山协会在全省范围内都布置了1、2、N号线路,这种方便驴友的钢绳确实值得称道,尤其是在峡谷地带的丰水期会派上大用场。<br> 沟壑、乱石、溪流,横生的诸木枝条,背着重装大包,行走起来磕磕绊绊,非常不方便,我时而在前,时而在后,看到队友们穿过黄叶和红叶树下,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美得令人窒息,又令人记忆深刻,只可惜个人的摄影器材和技术都是末流。<br>不知穿过了多少个沟壑,经过了几座瀑布,跨过了几条山溪,翻越了几个山头,大约到了中午时分,在一处瀑布下,战神决定在这里吃干粮,补充一下体能。<br>放下背包,坐下来喘几口粗气,调匀了呼吸。但见胜哥象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大包老面馒头和咸蛋,大伙每人一个馒头,一个咸蛋,吃起来格外的香,喝几口水,养足了精神,战神让大伙继续往上爬,我们面对的这座山不是此地最高的,但却是我们此行最高险、最陡峭的山体,约80度的斜面,令人望而生畏。<br>战神安排的时间非常合理,这里是我们此行线路上最需要用心对待的地方,6个人手脚并用,拽树根,抓岩石,稍有闪失就是千古恨。大伙屏住了呼吸,每一手都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从山沟爬到山顶,大约耗费1个多小时。<br> <p>翻过这座山头,往下走,继续过沟,瀑布一条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条瀑布大约60-100米左右的落差,形貌各异,又似曾相识,因为它们是孪生兄弟,仰首之间看到的是壮观,也令人惊叹,在山溪里浣洗一下带汗的毛巾,格外清爽和舒适。<br>上午是晴好的蓝天白云,到了下午天气渐渐阴冷。在丛林里,我听到走在上面的家和嘴里喃喃地说:所谓重装,就是越走越重,越重越走……在大别山区玩重装,大块头有时候比较吃亏,尤其是要钻过众多横倒的树木下,穿越一片片的箬叶竹林等地,经常会被卡主。<br></p><p>头顶上时不时飞过一只嘎嘎叫的老鹰,我看到两堆斑鸠或鸽子那类鸟的羽毛,估计是被老鹰给吃掉了。<br></p> <h3><font color="#010101">没带充电宝,不敢过多看手机,也不知道时间,只知道天一点点地在变阴变暗,刚爬上一处钢梯,战神说翻到上面四望山,就是我们今天的宿营地,当时我没听清楚,歇口气后,一股劲爬上去,站在山顶的大个说,翻到上面那个才是四望山,往前走一小段就是我们今天的露营地了,看了一眼黯淡的四望山和阴沉的天空,和我们的山头隔着海拔100多米的样子,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心小小地抖了一下,体能虽然没到强弩之末的程度,除了apple,我们5个男人都是首次重装,比起他们几个,我唯一讨巧的是没带零食,但我脖子上挂了相机,还时常用左手托着相机,右手柱一根登山杖行走,咬了咬牙,继续往上爬,终于翻到了四望山上,一座山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规整的石条砌成的寨门和院墙,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山寨,可见当初建设者的用心用力,穿过大门,右边还有一个两层的现代建筑——瞭望楼,我和大个丢下背包,爬到瞭望楼顶,远远地看到两座并列高耸的山峰,我估计从左到右是白马尖和多云尖,后来战神告诉我应是多云尖和白马尖了,这两座山峰,就是大别山排名第二和第一的高峰,2017年11月我只登了白马尖,因为时间关系没登多云尖,那次失之交臂引以为憾,这次能看到它的身影,也算弥补,它们可谓大别山中的双子星座,它们的背后,是一排风电,天空中一块巨大的黑云斜斜地、低低地横亘在天中,端的是“急雨欲来风满山”、“黑云压山山欲摧”。 天气预报很准,明天有雨,此刻的天已经在安排了。</font></h3> 走到四望堡的后门,后门之上是一座神庙,这类结构的建筑,我是第一次看到,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大伙纷纷开了头灯,开了手电沿着蜿蜒的山径下山,大约下降了100多米,在一处比较开阔的山口,风很大,不适合扎营,也不见老蔡说的房子,我还以为找到了房子就可以吃个农家乐,战神赶紧给老蔡通了电话,老蔡让我们往左前走,大约2公里处有一房子,闻听此言,大伙继续鼓足干劲往前赶,放眼四周,黑漆漆的大山里,大约方圆10公里没有一处灯火人家,约10公里外看到一家弱弱的灯火,然后就是那一排闪烁的风电,黑黝黝的公路上,家和开了音乐,战神、大个、胜哥、apple和我一路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缓解一路的疲劳,转几个弯下坡,就看到一处非常小、被废弃的房子,当初不知是小卖部还是什么,旁边搭了一个小棚子,战神召聚大家在这里弄晚餐,大个将头灯挂在棚顶当灯用,胜哥又一次象变戏法一样拿出一大包牛肉、鸡肉和榨菜,给每个男人到了一杯酒,坐在低矮的乱砖头上,那种“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感觉就出来了,吃过战神和我煮的三锅面条,喝过大个烧的几壶开水,比起朱元璋当年那“珍珠翡翠白玉汤”不知强过多少倍了,说说笑笑,酒足饭饱后,经过侦探,发现前面2、300米处有一排未建成的木屋,这里海拔大约1250米,四面风高夜黑,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刚在木屋走廊里扎好帐篷,钻进帐篷睡袋里躺倒,风时不时地推着帐篷门,不一会,一场急雨就下来了,雨点开始是急促,后来变成了滴答,此时此刻,在空旷辽远的高山上,我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我们几个可谓是“壮年听雨高山上”,一时有很多的感慨,手机信号很差,几乎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困极之后,睡得特别舒坦。<br>第一天的行程,我们从朝阳排、广家河、老林场、四望山到露营地,共经过了广家河的6条瀑布,上升1500米,下降800米,这一路上的勇猛,这一路上的坚忍不拔,这一路上的所向披靡,回想起来,常常让自己感动。<br> 第二天(11月17日)<br>一夜好觉,睁开眼,晨曦初露,云雾满山。无水可以洗漱,或说我们带的水不多,啃了胜哥带的大半个老面馒头,勉强可以充饥,战神将仅存的四瓶矿泉水烧好分给大家,天空中飘着零星的小雨。<br>大伙拉起背包的雨罩,穿好雨衣,拔营出发了。沿着我们住过的扎营地边缘的一处台阶下降,湿漉漉的败叶散落在台阶上,营造着初冬的清冷味道。<br>穿越丛林中的小径,踏着松软的与泥土混杂的落叶,迈上石阶道,翻沟越壑,一路下降,第二天的石阶特别多,台阶上铺着厚厚的几层落叶,颇有几分苍凉的风味,湿润的山林里,唯有流淌不绝的山溪声,和我们六个人说话的声音,走一段,歇一程,回望我们所走过的路,留下几句惊叹。<br> 第二天,有五处值得一书,第一处,是战神与大个、家和三个为抄近路决定翻越堆谷山,可以缩短三分之二的行程,丛林里错综复杂,杂草、杂树、横枝绊脚,乱石乱泥打滑,胜哥、apple和我则有些畏难情绪,觉得走平路可能更快一些。在这里,我们耗时15分钟左右,战神的手机出现了乱码,看不清路线,待他重新开机和大个核对了数据之后,在杂乱无章的树林里回撤了100米才找到上山的路径。<br>第二处,我们借助一个铁链子翻下一个沟壑,这里的岩壁因为雨水而湿滑,大伙一个个小心翼翼地下到溪道里,一旦打滑失足,就可能受伤。<br>第三处,有一个独石桥,大约2、3米长,近2米高,我、大个和胜哥三人走了过去,只有大个走的最轻松,三脚两脚就过去了,在这里,一旦掉下去就会断手断脚,我们三个都稳扎稳打,因为安全才能回家。其余的都绕道而行,玩户外,一定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估,不能逞强,不然就会出现麻烦。<br>第四处,是一个绝壁,无台阶,得用手扣住了岩石,脚下踩稳了突起的一点点岩石才能过去,此时的大背包尤其显得碍事,我和家和在下面50米处的台阶上张望,胜哥催apple快过来,刚吃完水果的apple急促促地赶过来,但见她在半山腰一尺多宽的台阶上一个趔趄,还好站稳了,凌空几十米的山崖,这一幕令人惊心动魄,吓得我和家和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估计胜哥也是一时半刻吓得不做声了。<br>早上分的四瓶矿泉水,大伙一路上喝得已剩不多,饥渴难耐之下,战神和大个在龙井峡的源头下等我们,这是我们此行所见的最后一条瀑布,高峻大气,一张 U型的豁口,一条瀑布凌空而下,虽然不是丰水期,但依然可观。大个烧好了一壶,给我们一一倒满,又继续去瀑布下取了山泉水烧开,我拿出茶叶沏了一保温杯,急忙忙送一小口下去,一股甘甜,从喉咙润到肠胃,沁人魂腑,那种味道不是在家里烧的纯净水泡的茶所能体味到的清冽,这或许就是人类进化史的三百万年中,我们几个因徒步突然就返璞归真了所体味到的人间至味,然后,几个人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食分享:大个的锅巴、胜哥的巧克力、家和的米糕、apple的坚果等零食,这次,我因时间关系,一点零食都没带,把他们的美食一一品尝,喝足了水之后,元气充满,在一棵红叶树下合个影,继续赶路,战神、大个告诉我们,前面所剩路程已经不多。<br>第五处,走到大别山一号线和二号线的交汇线上,如果有时间,或许可以把1、2号线连起来走,我想起2017年11月登白马尖的情形,只是线路略有不同。<br> 直到接近村庄的路段,台阶才逐渐变得稀拉,或者说是接近人间烟火气,路段逐渐变得好走了,战神和家和已经不知去向,大个、胜哥、apple和我几个在后面一路追赶,一路狂奔,天又下起了小雨,山林里迷雾纷起,路过红叶树林,还是忍不住要拍几张,直到看到村口的公路,大伙才松了一口气。<br>到了老蔡家里,已是下午2点多,战神早已吩咐了老蔡家里的把菜安排好了,我们后面的几个纷纷卸下行头,把雨衣等物晾好,然后装包搬上大个的车。<br>终于结束了风餐露宿的行程,一顿可口的农家乐, 6个人共同举杯,庆贺此行重装的胜利圆满成功。<br>第二天的行程:从露营地到干龙河源头、龙井河、顺着龙井河到堆谷山顶、到民宿老蔡家,累计上升400米,下降1000米。<br> 结语:<br>从未占过封面的长腿欧巴大个,第一天的步数就有3.2万步,估计第一天大约行走了20公里左右,第二天因雨,战神和大个调整了路线,估计行程在15公里左右。<br>本次穿越,经历九险一生,徒步35公里以上,我们行走在最美的初冬季节,拉钢绳、拽树根、登钢梯、走山腰、爬绝壁、踏台阶,在近乎原始的山林里,只见各地户外俱乐部的路标,真个是前不见驴友,后不见野兽,但闻鸟声和溪流瀑布声,老鹰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br>一路上,我们在徒步中欣赏大别山最美的风景,有风有雨,有惊有险,有荒无人烟处未建成的别墅供我们露营,这一切对于首次重装的我们来说何其幸运。<br>最主要的,一路上有战神和司机大个的路线双保险,有胜哥与家和两猛将的同行,有走过诸多大线的女汉子apple的只言片语的经验传授,有战地记者列子的游记,人不多,但个个信心满满,第一次的不足,为下一次重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5个男人而言,重装首秀,值得庆贺,对于整体而言则值得一生铭记。<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