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合在军旗下

貔貅

<h1><b><i>虽已退役多年,但每逢八一,心里总有种莫名的冲动。有回忆、有思考、有感慨、有激情...享受这种留恋军营的情结,享受这种曾为军中一员的心境。</i></b></h1><h1><b><i>有人曾问我,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遵命,拒耻争荣。虽远离了父母的舔犊之情,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甘苦弟兄。</i></b></h1><h1><b><i>我后悔过很多事,唯独不后悔当兵;也淡忘了很多事,唯独难忘战友深情;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仍然会披甲执戈,为国从戎;军人的烙印影响了我的一生,抹之不去,如影随形;当兵无悔,无悔青春,很自豪-----我曾经当过兵!!!</i></b></h1><h1><b><i> 军旅铸就好男儿,含笑前行勇担当。</i></b></h1><h1><b><i>《军人本色》,一首写给战士的情歌,一部献给八一的特辑。</i></b></h1><h1><b><i>此篇文写给自己,也献给现役、退役的首长和战友们。敬礼!永远的军人!!!</i></b></h1><p><br></p> <h1><b><i>当兵的历史是人生的启点,是一段美好的回忆!</i></b></h1><h1><b><i>1983年我高中毕业,年满17周岁,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同年10月接到入伍通知书,11月怀揣着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告别了可爱的家乡大连,步入军营,来到了锦州义县的一个小镇—七里河,我所服役的部队就座落在这个小镇的一个小村庄《谈家沟村》,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i></b></h1><h1><b><i>1985年3月我调入39军工兵独立团舟桥连。</i></b></h1> <h1><i><b>入伍誓词: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b></i></h1> <h1><b><i>熟悉的画面,不忘的军营;难得的经历,永存的记忆;“三点红,一身绿”,是激情岁月中国军队的经典军服(65式军服);65式系列军服装备至1985年5月,服役长达20年。</i></b></h1><h1><b><i>65式军装伴随着我们走进军营,陪着我们摸爬滚打,陪伴着我们的青春和年华;老兵对这套军装都爱得很深沉,毕竟65式军服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i></b></h1><p><br></p> <h1><i><b>1986年在大连金州三十里铺四道河子舟桥训练期间与阜新彰武战友唐金刚,山东战友韩连印合影留念。</b></i></h1><h1><i><b>身后是我们架设的当时较为先进的79式浮桥。</b></i></h1> <h1><i><b>1985年在高炮74师汽训队学习,同黑龙江齐齐哈尔战友王依民合影。</b></i></h1> <h1><i><b>回家探亲期间看望我的小学老师(杨香娥)</b></i></h1> <h1><i><b>阜新彰武战友唐金刚</b></i></h1> <h1><i><b>1986年训练期间,阜新彰武唐金刚,盖县栾德礼在我们所架设的舟桥上合影。</b></i></h1> <h1><i><b>阜新战友张玉明</b></i></h1> <h1><i><b>阜新彰武战友李志刚</b></i></h1> <h1><b><i>1983年11月步入军营留影</i></b></h1><h1><b><i>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i></b></h1> <h1><i><b>忠于职守 紧握钢枪 卫兵神圣 不可侵犯</b></i></h1> <h1><i><b>1984年随营部李玉龙教导员带二营前往锦州杏山修建军虾场时,在锦州笔架山留影。</b></i></h1> <h1><i><b>同学王宝华 王海滨,新兵连结束后,我和宝华分在了同一个连队二营五连,后我被挑选调入营部当通信员。</b></i></h1> <h1><i><b>大连战友尹利军</b></i></h1> <h1><i><b>汽训队战友</b></i></h1> <h1><i><b>40火箭筒 便携式反坦克武器</b></i></h1> <h1><i><b>新兵连与连长孙国浩 大连战友 李强 李杰 辽阳战友(?)一起合影</b></i></h1> <h1><i><b>一起入伍的同学马灵敏</b></i></h1> <h1><i><b>1984年在三五三团二营营部当通信员时与吉林集安战友隆兴亮合影留念</b></i></h1> <h1><i><b>同学赵青 李家亮我们同年一起步入军营,在同一部队服役。</b></i></h1> <h1><i><b>为配合1984年年底,我所在部队集结北票军演《锦州至北票徒步战备野营拉练》需要,团抽调部分营连通信员组建司号员集训队,集训期间我与全团司号员合影。</b></i></h1><h1><i><b>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军号的指挥通信功能逐步弱化,应用使用范围逐步缩小,部分军营甚至不再使用军号,司号兵也随即取消,当年我们是部队最后一批司号兵。</b></i></h1> <h1><i><b>二营各连队司号员合影</b></i></h1><h1><i><b>近些年,中国一直在提倡电子信息化作战和通讯作战,但是在模拟外军的对抗演习当中,突然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一旦和他国军队在战场上遭遇,那么双方的通信装置,都会遭到对方的电子干扰,或者是电磁脉冲武器,那么这时候地面的部队就都会变成瞎子。</b></i></h1><h1><i><b>集结号可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密码,因为在战场上,敌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吹的代表是什么意思,也无法根据号音做出针对性的改变策略;司号兵之间能知道其中的含义。</b></i></h1><h1><i><b>步兵号五个音符,骑兵号需要七个音符,再根据号谱吹奏训练,合成指令,号音覆盖周边5公里范围。</b></i></h1><h1><i><b>军号的声音在战场上无可取代;军人听到号声热血沸腾。</b></i></h1><h1><i><b>军号,是战斗的号角,是冲锋的命令,是奋进的乐章!</b></i><i><b>听到军号,就犹如又回到当年的军营,与战友们一起生活的片段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令人陶醉与自豪!</b></i></h1><h1><i><b>根据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关于恢复播放作息号的通知》,从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恢复司号制度;司号兵,沉默30多年又重新启用了,嘹亮的军号声再次响彻军营。</b></i></h1><h3><br></h3> <h1><i><b>汽训队学习期间留影</b></i></h1> <h1><i><b>1985年在汽训队学习期间在军大洼农场插秧时与哈尔滨战友(?) 海伦战友邹立武合影</b></i></h1> <h1><i><b>整理内务 豆腐块 </b></i></h1><h1><i><b></b></i><i><b>进门看内务 出门看队伍</b></i></h1> <h1><i><b>1985年汽训队学习期间在大连瓦房店交流岛修复军虾场时和哈尔滨战友合影</b></i></h1> <h1><i><b>汽训队战友毕业留念,后排中沈阳战友谷一民英年早逝,很遗憾错过了本应见面的机会,此照片将留作永久的怀念!</b></i></h1> <h1><i><b>1987年1月退伍</b></i></h1> <h1><i><b>已经结束的军旅,再也回不去;时光不会停留,光影却能永久。</b></i></h1><h1><i><b>军旅若只如初见,我们不说再见,情谊永远!</b></i></h1> <h1><i><b>虽然穿的不再是军装,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仍然会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飞扬。</b></i></h1><h1><i><b>在军营的每一块操场上都留有我们的足迹;在军营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梦想;终身难忘的是战友情!</b></i><br></h1> <h1><i><b>军旅歌曲:舍不得让你走</b></i></h1> <h1><i><b>配乐诗朗诵:曾经当过兵</b></i></h1> <h1><i><b>解放军经典阅兵剪辑劈枪式</b></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