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初冬,与温暖、静美相约(五)

向往风

<h1>古道遗韵</h1> <h1>车子从状元村出来后,跟着导航往左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小道,我们来到了岔山。</h1><h3><br></h3><h1>车子停好后大家下得车来,一脸迷惑,怎么整个村子都是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完全不像老陶介绍此处有个著名的古道村落——潇贺古道。</h1><h3><br></h3><h1>和村里的乡亲打听后才明白,古道真的有,就藏在新楼房后面。于是,我们穿过马路进入到隐藏着古道的旧村落里。</h1> <h1>这就是穿越在岔山村中的古道</h1> <h1>说起潇贺古道可有着不平凡的来历呢。</h1><h1><br></h1><h1>经过查证资料得知,潇贺古道始建于秦秦始皇三十二(公元前215)年,是当时秦皇为了统一楚国,派兵沿湖南江华南下,因需要运送大量的作战人马、物资、粮草,急需修建一条直通广州、佛山的道路。于是动用了40万人,整整两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历尽艰辛才把这条险峻的小道修通。参加修路的民工因饥饿、伤病和被杀死等原因,死去20万人,可见当时修路状况之惨烈。</h1><h3><br></h3><h1>古道修通后,不但对战争起到了重大用途,也为湖南到广州之间,连起来一条便捷的商贸通道,沿途的经济借助于古道开始得到发达,一时间南来北往商贾如云,北方的文化也随着古道慢慢渗透南越之地,更加快了这片土地的繁荣。</h1><h3><br></h3><h1>由于修建古道工程浩大,路面宽度只能是按照1——1.5米建造。在整条古道的地理位置里,穿越于富川至贺州间的这部分,尤其最为重要。富川属于呃守南北通路的咽喉要地,兵家必争之地,秦兵为了长期保持古道畅通,在险要处修有关卡、城墙,重兵把守,现在依然存有不少这样的古迹。</h1><h3><br></h3><h1>我们今天来到的富川县岔山村古道,只是散落在沿途村寨中的一小段,更多的古道已经被历史原因损坏或淹没在崇山峻岭荒草中。</h1> <h1>通过下面的一组图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潇贺古道的历史沿革、南北相连的重要性以及感叹远古先人们无比艰辛的付出,感叹散落在广袤大地上,送走了无数个日出日落的断石残砖,承载着的厚重苍凉。</h1> <h1>沿湘水过潇水到贺州的大致路线,潇贺古道因此而得名。</h1> <h1>从零陵而下到了道州(湖南道县)古道分成东西两条线路,再次在冯乘(广西富川)重叠。</h1> <h1>分成更细的分路段</h1> <h1>古道巧妙的避开高山险峰,在峡谷中行进。</h1> <h1>几千年的踩踏,磨掉崚角的石板,静静地躺在农田边上。</h1> <h1>黄土地上的小道,曾托起过多少金戈铁马从此走过。</h1> <h1>破败不堪的关隘城墙,是否每一条缝隙里,还留存着将士们拼杀的呐喊声,见证过历史的血雨腥风后,它们只能陪伴着满山的枯叶衰草,任由风雨摧残。</h1> <h1>历尽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的关楼,让人惊叹先人高超不朽的技艺,在这关楼下,该有着不少热血男儿戎边报国的可歌可泣故事。</h1><h1>烽火长天夜无边</h1><h1>冷风狂雨催儿颜</h1><h1>身披铠甲战袍旧</h1><h1>卧槽侧畔几人眠</h1> <h1>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继续为后人造福使用。</h1> <h1>布满苔藓植物的旧城门</h1> <h1>还有,同样坚固的城门。</h1> <h1>林荫道的石阶路</h1> <h1>了不起的石桥,连着桥上的亭楼,在晚霞映照下,英姿勃发。</h1> <h1>拾级而上依山建成</h1> <h1>借助古道,现代文明正在蓬勃发展。</h1> <h1>岔山村古道是目前保持最为完好的村寨中遗留下来的古道了。翠绿的藤蔓依墙攀爬,给古道带来清新和生命。</h1> <h1>红得耀眼的灯笼挂满整面墙,给游览古道的人带来吉祥,带来祝福。</h1> <h1>黑漆漆的门应该是一家驿站吧,也不知曾留宿过多少南来北往的宦官贵人。</h1> <h1>光是看这店牌,就知道湘水已经漫涌到了古道的每一个角落。</h1> <h1>在岔山村不到3百米的古街上,就有二三十家油茶馆,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了。这是因为,桂东地区向来有喝油茶的传统习惯,从大的来说,恭城油茶最为出名,而对于富川贺州一带,朝东镇岔山村的油茶,更受人们喜爱,从岔山路过时,如果稍微有点空闲,都会停下片刻,找一家清净的油茶店,惬意的喝上几碗,顺便歇歇脚,提足精神再赶路,真的不失为一种享受。真可惜我们那天忙着疯游,没来得及品味,只能留着下次再来了。</h1> <h1>虽然是狭窄的街道,可还是商家云集,并不缺少热闹。</h1> <h1>老酒坊中醇香的米酒,想必曾引来文人墨客为之癫狂。</h1> <h1>估计这是哪位饮君子喝高了吧,写这几个字时,后面的还没写好自己先糊涂了。</h1> <h1>店家收银台,就是没见到账房人。</h1> <h1>铁匠呢,进去看看。</h1> <h1>丰年留客足鸡豚,腊肉飘香浊酒浑。</h1> <h1>信步于寂静古道,每一步都是岁月的印记。</h1> <h1>背靠如盘的马车轮子,犹如耳边响起骏马的嘶吼。</h1> <h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在岔山停留太久,只能通过古道的街景走马观花地粗略了解一下罢了。</h1><p><br></p><h1>一条古道牵着历史的手,从遥远的过去走到今天,还会继续走到未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这样的古道伸向四面八方,前人借助古道戎边守敌、开疆扩土,把一个个散落的名族连成一家,才有了今天辽阔的国土和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一幅幅古道热场、西风瘦马的小道场景,晚霞西下、披风戴月的马帮,驼铃声声中,把一方文明传播到另一方,孕育起伟大的中华文明。先人用他们的坚韧努力,给后人留下来不朽的贡献。</h1><h1><br></h1><h1>感恩先祖,感恩中华!</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向往风的自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11.1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