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客家土楼</h3><h3>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平和和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h3> <h3>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h3> <h3>客家土楼中,尤以福建的承启楼、振成楼、福裕楼、馥馨楼、奎聚楼、环极楼、深远楼和广东大埔的花萼楼、饶平的道韵楼,等最为著名</h3> <h3>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5月,由龙岩市申报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28。2011年5月23日,由南靖县、华安县申报的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28。</h3> <h3>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永定、漳州南靖、广东梅州大埔、饶平等地。</h3> <h3>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客家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h3> <h3>土楼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h3> <h3>明代(14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居民愈益重视教育,置学馆,设书院,劝民入学,渐成风气。通过科举致仕不断涌现。这些发迹官宦之家,大兴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筑规制兴建土楼,建筑形式渐趋考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h3> <h3>20世纪50年代以后,福建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楼,一直延续现在。该时期土楼建筑比较注重实用性,结构简练,缺少华丽的装饰。是福建土楼的延续阶段。</h3> <h3>建筑特点</h3><h3>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h3> <h3>在所有的土楼中,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是所有土楼中居住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圆形土楼。因为它15米的高度着实让人目瞪口呆,还因为它厚约1.5米的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h3> <h3>当地不仅土楼奇特、宏伟,居住在土楼里的客家人,他们热情、朴实的处世之道令人崇敬</h3> <h3>客家人那种独有的淳朴、和睦,实在值得住在水泥高楼里邻里不相往来的我们深思。这便是奇特、宏伟、温馨的福建土楼。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读。</h3> <h3>福建土楼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是福建的一大特色!</h3> <h3>楼内,夏凉冬暖,还有陰陽之分。正前方的厅内写着三幅关于立志、勤奋的对联。其中一幅里有一个字被称为“字王”,因为曾经有一位专家来分析这个字,竟然分解出八个不同的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