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彩云之南之三:走进和顺!

退役军一(田增)

<h3>  早餐后驱车离开苍洱大理,一路向西,滇西之旅第三站:梦幻腾冲!</h3><h3>驱车4小时318km,一路高速即到腾冲市和顺古镇。云南的高速比山西的要复杂,基本上限速60~90迈居多。弯道、隧道较多。过路费175元。这次订的是朋友推荐的民宿~~乐栖大木房,200元/天,新装修的独特二层四方小院,各种设施、条件很好,老板很热情叫江余蒋18908754333,口口相传全凭人品!</h3><h3>一下午把和顺逛遍,非常有特色的魅力古镇!</h3> <h3>  十六年前,本人收藏的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增刋叫"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其中腾冲赫然列入,西南边陲中缅边境的一个小县城,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寇激战的国殇园所在地,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茶马古道的重镇……称作"极边第一城"!<br></h3><h3> 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h3><h3> 和顺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h3><h3>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h3><h3>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h3><h3><br></h3> <h3>  说了那么多,不如老田上片片来的直接!<br></h3><h3>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代总理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如此赞赏和顺。</h3> <h3>寸氏宗祠~~和顺最具特色的古建</h3> <h3>古镇一瞥</h3> <h3>洗衣池</h3> <h3>元龙阁</h3> <h3>典型的照壁</h3> <h3>典雅建筑</h3> <h3>古镇街巷</h3> <h3>原住民宅院</h3> <h3>街景</h3> <h3>青石地面街道,木质结构房屋</h3> <h3>尹氏古宅</h3> <h3>李氏古宅</h3> <h3>四方街口</h3> <h3>大水车</h3> <h3>艾思奇纪念馆</h3> <h3>艾思奇故居</h3> <h3>街道</h3> <h3>古镇一瞥</h3> <h3>和顺图书馆馆徽</h3> <h3>古镇入口</h3> <h3>双虹桥上的景色</h3> <h3>夕阳西下,宁静的古镇</h3> <h3>士和民顺~牌坊</h3> <h3>民间艺术~~流动演唱会</h3> <h3>小桥流水</h3> <h3>腾冲名吃~~大救驾。其实就是炒米皮!</h3> <h3>和顺名吃~~头脑。号称大年初二才能吃上的菜!与太原的名吃头脑两码事儿!</h3> <h3>六百年历史孕育了极边古镇,三大板块文化交汇成丝路明珠;</h3><h3>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h3><h3>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h3><h3>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h3><h3>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带风光;</h3><h3>更有月台深巷洗衣台,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h3><h3>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h3> <h3>休假旅行,不是逃避,不是艳遇,不是炫耀,而是给自己换一种新的眼光,甚至换另一种生活方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