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旭日拨开初冬的云雾,从远处而来,带着温暖的气息,孕育春天的希望……“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重要趋势,旨在通过阅读整本书,深挖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探索如何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行为更有计划、有设计、可操作、有效果。赣县区初中语文乘着东风,掀起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浪潮。2019年11月20日至21日,由赣县区教科体局教研室组织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在赣县区第二中学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的12名选手是由开学初整本书阅读微课大赛一等奖的选手组成。他们在此次大赛中呈现了12节精彩的课。下面一起跟着我们的镜头,来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吧!</h3> <h3> 陈天宇老师教学设计巧妙,老师带着学生在文字细微处——“长妈妈讲故事”,“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细致研读《朝花夕拾》是一本什么书。学生们以不同的视角娓娓道来。由家庭涉及社会,从国内说到国外。学生们对名著的关注点更具体了、感受更丰富了、理解更全面深刻了。</h3> <h3> 余燕林老师的课是《朝花夕拾》的导读课,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从文本中感受到鲁迅的趣事。余老师重点注重阅读方法的教学,教会孩子如何梳理整本书的内容,又如何更好地去理解整本书的主题,从而有效地延伸到其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中!</h3> <h3> 葛传娥老师以《你是这样的人》为课题,推进《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葛老师引导学生用思辨的思维去解读鲁迅冷峻背后的温情,用语言赏析的批注方法带领学生沉进文本,通过多角度的文字赏析,以鲁迅对童年乐趣回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家乡风情的眷恋为线索,解读到一个纯真可爱、孝顺感恩、心恋故土的鲁迅。由“鲁迅你是这样冷峻的人”到“你是这样温情的人”,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带给学生一次探秘鲁迅精神的绝妙之旅,引来了在场老师的赞叹。</h3> <h3> 李梦云老师的课以“紧箍咒”这一线索巧妙地贯穿了整节课,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用新的阅读方法“线索—主题法”去重新感受《西游记》的魅力,还带领学生探索“紧箍咒”对于孙悟空的不凡意义与现实映照,很好地启发了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紧箍咒”。</h3> <h3> 谢婧老师上的是《西游寻奇》,主要以一个“奇”字作为切入点,把“奇”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分别分析了《西游记》中的人物之奇,奇在动物性、人性、神性三性合一;情节之奇,奇在曲折、跌宕;语言之奇,奇在丰富多彩;主题之奇,奇在多个层面,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共四个板块,逐层深入,最终让生知道阅读其它名著也可用一个字去分析去概括,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h3> <h3> 罗富强老师上的是《西游记》导读课。他以《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名著导读》为题。在本堂课中,罗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以精读和跳读法为舟楫,以猪八戒的人物形象为轻舟,引领学生欣赏《西游记》名著本身的美好,将文本与影视区分,让学生真正思考名著中字里行间的情与美,时光里作者的思与行,立足整本书,欣赏整本书。</h3> <h3>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吕金花老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教材,设置一个学习感受领袖人物革命信仰与精神的专题。课堂中,首先通过一系列材料展示领袖们身价的贵,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也直观感受到领袖人物的伟大。接着设问“为什么贵?”,引发学生去思考总结伟人们的可贵品质,感受到红星们博大的为民情怀、坚定的革命信仰、不屈的革命意志、俭朴亲民的优良品质,感受到伟人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解决了课堂问题,课后阅读也很有指向性,让学生运用分析阅读法找出平凡普通的士兵们伟大的精神,让学生对红星精神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名著阅读指导的延续性。</h3> <h3> 肖学平老师的《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突出了以下两点:1.导入环节采用解说词的方式并伴乐介绍作者进入苏区采访的政治背景,吸引学生。2.指导学生通过读目录来了解本书的特点和内容,且做了阅读规划,引导学生如何阅读。</h3> <h3> 张声兰老师的《红星照耀中国》推进课,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检视阅读为抓手,让学生快速通过目录锁定篇章,寻觅照耀中国的红色光芒,带给学生一场精神洗礼。</h3> <h3> 王媛媛老师执教的《昆虫记》,由含有昆虫的诗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视频解说的形式切入文本,自然生动。整堂课教学素养很高,有方法,会引导,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多样化,有层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教学语言生动准确,课堂指令清晰,与学生互动良好。</h3> <h3> 廖素平老师的《昆虫记》阅读提升课。整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从鲁迅对《昆虫记》的评论“《昆虫记》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切入,且作为主线,抓住“趣”和“益”两个字,层层深入。由“虫趣”引导学生读“人趣”、“理趣”;由“学习昆虫知识”到“体会人物精神”、“学习写法技巧”等,最后上升到由虫性反观人性。不仅让学生学会读文,还教会学生透过文字读人、读感悟,具有一定的深度。</h3> <h3> 李季老师的《昆虫记》推进课,以“为无言的生命立言”为切入点,以新颖的课堂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鉴赏、点评法布尔式“良多趣味”的语言;在轻松开放的课堂中跟着法布尔学写作。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却不落痕迹地完成了教材中的专题三——跟着法布尔学写作。这节课看似平常,但老师既教给了学生批注的方法与类别,又将《昆虫记》整本书阅读带到了“阅读写作”的高度,读与写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机结合。</h3><h3> 李老师极富亲和力的教态与充满启发性的评价语,点燃了台上与台下所有学生,大家踊跃举手自信展现。</h3> <h3> 精彩的课堂教学大赛持续了两天,而评委团委不辞辛苦,细心听课。大赛结束后由省学科带头人李淑珍副校长代表评委做精彩点评,李校长提醒老师们要分清什么是阅读,什么是导读,什么是整本书阅读。要盘活整本书,就要先把课堂盘活。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要有思维的深度。最后指出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要准,思路要清,方法要活,效果要实。<br></h3><h3> 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刘真老师,做大赛总结,刘老师认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老师首先应是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整本书课堂教学理念要有高度,教学设计要有广度,教学内容要有深度。刘真老师还对今后全区推广整本书阅读活动做了布置。</h3> <h3> 本次“赣县区整本书阅读教学优课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12位参赛老师围绕“整本书阅读教学”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尝试,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整本书阅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完全全地落实,可能还得走一段很长的路。语文教师们需静下心来,研究出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策略和活动。只有理性冷静的坚持,方有可能改变局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