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23日,“心起点”工作坊的21名心理疏导志愿者和县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参加了石林县红十字会在县科学技术协会三楼报告厅举办的“2019年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护技能培训”。</h3> <h3>上午由昆明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的王建基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运动损伤与救护等救护知识。原本枯燥繁杂的理论知识,在王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结合实战案例显得生动有趣,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还意犹未尽。</h3> <h3>不得不和大家普及的一个最最实用的知识是:如何应对鼻子流血?</h3><h3>大家通常会用什么办法呢?</h3><h3>1.把卫生纸揉成团(长条)塞进鼻子止血。</h3><h3>2.在“后颈窝”上拍点冷水。</h3><h3>3.按住流鼻血的一侧,头往上抬起来。</h3><h3>……</h3><h3><br></h3><h3>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做法:</h3> <h3>低头,用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向内向上5~15分钟,张口呼吸随时将口中的血吐出。</h3><h3>为什么是5分钟呢?因为血小板凝固的时间是5分钟。</h3><h3>因为家里有孩子,所以对流鼻血的体会就特别深。有时候打个喷嚏,有时候抠一下鼻子,有时候无缘无故鼻血就出来了。用自己能想到的办法手忙脚乱的帮孩子止住了鼻血,还没等孩子说完一句话,又开始流鼻血了。所以五分钟是很关键的。</h3><h3>另外,如果你通常是用软纸弄成长条塞进鼻子里,那么建议把软纸换成湿纸巾。</h3> <h3>如何止血,如何处理烫伤烧伤的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颠覆了我们之前的一些经验。</h3> <h3>下午的实际操作课就更有趣了。所有人分成三组进行实操,确保每个参加的学员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实操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h3><h3><br></h3><h3>心肺复苏要求按压30次→吹气2次,五个轮回。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位置原则是胸骨中下段三分之一,但是非医学专业难找到,老师就教大家快捷方法,两乳中间。</h3><h3>心肺复苏前要先评估病人是否有意识,有呼吸,是否需要心肺复苏。确定要复苏,先评估环境,寻求他人帮助,自己做好保护措施,自报家门。</h3><h3>由于时间的关系,心肺复苏的实操,每人按照:观察7秒→按压30次→口对口2次→按压30次→口对口2次→观察7秒,的程序来一遍。</h3><h3>看似简单,但是操作起来真是各种意想不到和各种不标准。好在王老师,普老师,李老师一直耐心的讲解示范。</h3> <h3>三角巾适用于肩膀,胸部,腹部,头部等部位受伤时的包扎。</h3><h3><br></h3><h3>头部包扎,看我们学的多认真。</h3> <h3>就绷带的包扎我就学到了三种方法。</h3><h3>1.螺旋包扎法。</h3><h3>2.8字包扎法。</h3><h3>3.交叉包扎法。</h3><h3>包扎出来既好看又舒服。</h3> <h3>感谢县红十字会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让“心起点”工作坊的志愿者们学习到了这些实用的应急救护知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