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浮云一别后,流水三月间”,自第一次见面至今实是95天。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今日,我们再次负笈前来,立雪于长安山下,扣问于文学院中,遂步韵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以为共勉。</h3><h3> 一路同行不见苔,临风花自带香开。</h3><h3> 长安山下程门立,消受醍醐我辈来。</h3><h3> ——余永忠老师</h3> <h3> 2019年11月24日上午8:30,晋江市初中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培训班第二阶段的学习活动如期进行,我们继续相约在福师大邵逸夫楼3楼学术报告厅,来自晋江市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的洪祖旭主任、培训处林丽婷老师,福师大虞永飞老师,及晋江51所中学的100名教师学员参加了活动。</h3> <h3> (一)</h3> <h3> 上午第一场讲座由陈鸿副教授主讲,博学温婉的陈副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古今贯通,方雅共赏的语音学知识盛宴。</h3><h3> 陈鸿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秘书学系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国音韵学会会员,中国方言学会会员,福建省语言学会会员,福建省辞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常务理事及杂志特聘专家,福建省演讲与口才协会特聘专家,参与编写《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指导用书》。</h3> <h3>我们的主持人余永忠老师</h3> <h3> 许清洞老师说,上午聆听了陈鸿副教授的《古今贯通,方雅共赏——中学语文老师语音学知识系统的重建》授课,从普通话语音的再认识到语流音变、发音器官图、五度音高标记法再到回归基础的声母、韵母等。陈老师化难为简,海量的举例让我们茅塞顿开,尤其贴近闽南晋江的口音实际,列举了几个音节读法例子,为学员们分析指出了晋江人音节发音上存在的几个误区与不足。最后,陈老师的声母韵母范读,更让学员们兴致盎然,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专业地读起声母韵母,在朗读中纠正自己的口音,感受普通话母语的魅力与活力!</h3> <h3> 郑加和老师说,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陈鸿老师《中学语文老师语音知识系统的重建》的专题讲座。陈老师丰富的语音学知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精彩幽默的引例,让在场的老师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此次讲座,让老师们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也明白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让我明白,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一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h3> <h3> 唐美美老师说,语文教师授课面对全体学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是基本素养。如何提升品味,让学生听起来有美感、耐人寻味,陈鸿副教授细致的讲解为我们做了解答。陈鸿副教授还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字正腔圆地发音。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受益匪浅。</h3><h3>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是独具一格的语言方式,显示清晰可闻口吐珠玑的诱力、行如流水波澜起伏的活力和荡气回肠勾人心魄的魅力,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广袤无垠的语文知识天地。</h3> <h3> 学有所思,无罔无殆,方有所获~组内张迎春老师和吴燕闵老师向陈鸿副教授恳切求教</h3> <h3> 附迎春老师所提问题:在当下,汉语研究机构改变汉字读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老师依照规定教读现行读音,同时,又难免对历史读音有感情和审美上的认同感。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h3> <h3> 陈鸿副教授耐心解疑</h3> <h3> (二)</h3> <h3> 下午2:30,第二场讲座开始。</h3><h3> 榕城之间,西湖之滨,有一所以“励志、笃学、力行”为校训的示范性高中,曾连续9届荣膺“福建省文明校园”称号。它,就是福州三中。
很荣幸的是,今天下午我们请到了来自福州三中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陈原,他将以名师之路,为大家播洒语文教学之光。主持人余永忠老师为我们介绍讲座主讲人陈原老师。</h3> <h3> 陈原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百家语文教师,曾获得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特等奖第一名。这次讲座陈原老师从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评课三个方面为各位老师介绍教师基本技能的提升策略,为各位老师今后参加教师技能大赛提供了满满的干货。</h3> <h3> 苏白容老师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全国优秀教师、福州三中的陈原老师以丰富的事例和精湛的理论阐述、全方位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设计盛宴"。</h3><h3> 陈原老师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重难点的侧重点到教学内容"主问题"的设计三大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接着在教学设计的"主问题"设计上,陈老师分别用了鲁迅的《故乡》、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和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五篇课文为例从文章"题眼"的发现、刻板印象的具体分析、深刻内涵的分层解读、古人定评的比较分析和阅读提示的引导思考等方面来解说。即有典型的事例又有深刻的理论引领。最后以鲁迅的《风筝》一文为例来印证教学设计内容的突破点。这一堂有关教学设计的讲座能有效提升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可谓"醍醐灌顶""收获颇丰"。</h3> <h3> 持疑请教,提问环节~组内曾奋志老师在讲座后提出了如何避免片段教学的硬伤以及如何将教学与多媒体结合两个问题。</h3> <h3> 陈原老师针对曾奋志老师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h3> <h3> </h3> <h3>附余永忠老师对两场讲座的点评:</h3><h3><font color="#b04fbb">点评陈鸿副教授讲座</font></h3><h3>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陈副教授一气呵成,流畅连贯。她着重从语音学知识系统构建的角度,针对闽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实际困难,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正音。举例生动典型,示范字正腔圆,充分体现她“音如其人”的观点,其音也圆润,斯人自优雅。</h3><h3><font color="#b04fbb">点评陈原老师讲座</font></h3><h3> “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元好问此诗讲的是绣好的鸳鸯可以看,但绣出的方法不能言,那是自私的表现。而陈原老师以一个下午带给我们无私的传授、创意的展示、智慧的分享和技能的提升,让人动容啊!特别是关于片段教学设计指导,涉及几十个“点”,个个都是金点子,实用性非常强,怎一个“妙”字了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