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马泰拉(Matera)</h3><h3><br></h3><h3>马泰拉颠覆了我以前对意大利的印象。</h3><h3><br></h3><h3>我们驱车大约3个多小时从阿马尔菲抵达目的地。马泰拉用一场急雨迎接我们的到来。</h3><h3><br></h3><h3>看到马泰拉第一眼,同行朋友就说,安排的时间短了。</h3><h3><br></h3><h3>这座石头城就像一座巨大的碑,与天地浑然天成,给人亘古久远之感,令人震撼不已。马泰拉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二十世纪。</h3><h3><br></h3><h3>马泰拉(Matera),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镇之一,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马泰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洞窟民居,当地称为Sassi,主要利用石灰岩的天然洞穴裂缝加以改造,成为住宅。至今满山的房子和院落仍保留着原始的建筑风格。</h3><h3><br></h3><h3>马泰拉是艺术家非常喜欢的地方。马泰拉城从很偏僻的时候,就有各类艺术家陆续迁徙到这里。后来,众多大片如《耶稣受难记》等趋之若鹜来这里拍摄,马泰拉更加被世人了解。</h3><h3><br></h3><h3>1993年,马泰拉成为意大利南部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2019年马泰拉当选“欧洲文化之都”,成为意大利第四个获此殊荣的城市。</h3> <h3>看到对面山腰间那些依稀残留的石洞了吧?这让我们还能看到古老历史的痕迹。马泰拉的石窟可以追溯到大约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h3> <h3>看到远处大教堂下面的一层层残旧的石窟了吗?也许它们和教堂有石洞或阶梯相连,更或许它们还有不少古老故事。</h3> <h3>当你走入一家人的院落时,脚下踩着另一家人的房顶;当你探头看着一座古老洞穴民居时,一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或是十九世纪才被开凿出来的居室。这些时间和空间的层叠与纠缠、连续和断裂,令人时空穿越,匪夷所思。</h3><h3><br></h3><h3>马泰拉的曲径柱廊、圆瓦褐壁、石砖地阶,满眼皆是,俯首皆拾;几乎一步一景,十步一惊,只可惜我们要小跑着看和拍,一天下来晚上才觉得累得不行。马泰拉的民居群百花齐放,又众志成城;美妙多姿,又气势磅礴。很多房子是从山中挖出来、再依山势而建成,可谓与天地融为一体。</h3><h3><br></h3><h3>这些房院依势而建,率性但不将就,也绝不复制别家的院子和房子的风格。这也才造就了如今步步皆景的气质。自由主义和个性追求在平民百姓中同样深深扎根。</h3> <h3>虽然马泰拉没有意大利很多古老建筑的典雅华丽,但它却是如此的苍凉深邃,美妙多姿。它虽不皇家贵族气,但却气势磅礴,一点不输皇室贵族城堡。令人联想起中国的徽州古建筑群或江浙一带的古镇。不过,马泰拉更加古老苍桑,她可是历经了数千年。</h3><h3><br></h3><h3><br></h3><h3><br></h3><h3>暮光之城</h3> <h3>夜色之城</h3> <h3>阳光之城</h3> <h3>宗教信仰很早就深入在马泰拉人的生活之中,占有崇高地位。马泰拉的教堂众多。罗马风格,巴洛克,到拜占庭的,又或者是几种风格交融的。马泰拉的教堂,都在群山中最显赫的位置,也都是同时代最辉煌精美的建筑。它们都是当地商人和百姓捐献耗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成。</h3><h3><br></h3><h3><br></h3><h3>一个教堂就是一个教区,几乎人人都有(或想有)一个心灵归属。一个小镇或城市有若干教区,由人们自由选择。数千年来宗教是西方社会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如今它依然是西方道德文明和秩序的主要支撑。</h3><h3><br></h3><h3>天主教在西方文明中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中世纪,它和日耳曼人建立的诸封建小国在相互争斗中推动了西方法律、行政、教育、科学、文化等文明的发展。在意大利每个小镇都能看到它曾经的巨大影响和现实存在。虽然,如今它从一个庞大的统治整个欧洲的教会组织微缩在罗马古城的一角,但99%的意大利人依然是天主教徒。</h3> <h3>老人与狗</h3><h3><br></h3> <h3>这么小的房顶还挺考究。古罗马或意大利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艺术的底蕴,可谓深厚。</h3> <h3>有些房院非常残败,无人打理。似乎房屋没有主人或无心无力打理。这其实是本世纪上半叶的真实状况。由于越来越不适于人的居住,大约六十年代当地政府将原住民迁到周边的定居新城。1995年政府又开始了回迁计划(哈哈,意大利人的个性也可见一斑)。当人们发现这是一块宝藏时,又纷纷回来。当然,翻新一座残败的房院需要不少资金。这是依然有少许房院被丢弃的原因吧。</h3> <h3>作为外行我觉得,马泰拉在城市建筑设计方面,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典范。</h3> <h3>有人问马泰拉要怎么游览?一位建筑师说,一边走、一边抚摸着古老沧桑的石壁,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还要竖起耳朵听风声和漂出的音乐声。</h3><h3><br></h3><h3>马泰拉越来越被很多艺术家青睐。不知道哪个石窟中是可容纳150个座位的音乐厅,或意大利不少学生来学习的音乐学院;不知道哪个石窟藏有珍贵的岩画壁画,或有多少音乐酒吧或艺术沙龙。</h3><h3><br></h3><h3><br></h3><h3><br></h3><h3>古老苍凉的建筑和景象让人联想到了东方古老的基督诞生地,好莱坞导演梅尔吉布森在2004年,就在这里拍摄了著名的《基督受难记》;2006年凯瑟琳·哈德威克又在这里拍摄了《基督诞生记》。在马泰拉取景的著名电影多达十几部。</h3> <h3>马泰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至名归。</h3> <h3><br></h3><h3><br></h3><h3>(2)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h3><h3><br></h3><h3>阿尔贝罗贝洛这个离马泰拉只有两个多车程的小城,和马泰拉一起颠覆了我对意大利的原有印象。</h3><h3><br></h3><h3>它虽然没有马泰拉的久远厚重和壮阔,但独特的童话气质和故事联想,却也别具一格,令人难忘。如果你富有想象力,你更会浮想联翩。</h3><h3><br></h3><h3>在辉煌的古罗马历史长河里和意大利这片土地上,还真有些很独特的文化。与马泰拉相比,阿尔贝罗贝洛的“蘑菇房”似乎更加非主流。非主流并不耽误她美名远扬,这个只有一万多人口的普利亚大区巴里省的一个小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br></h3><h3>这种蘑菇形状的圆顶石头屋,其实史前时期在世界上不少地区就存在。而意大利普利亚南部地区一直把它保留下来。如今整个小镇现在仍保存了1000多座。</h3> <h3>这种圆锥形白墙、深色石片的圆顶石灰石建筑群就是当地独有的民居“楚利Trullo”,它们的出现并非是当时的人们为了寻求浪漫和美妙的童真,但现在看来也算有些喜剧色彩。</h3><h3><br></h3><h3>据说这种独特的房子得以保留,是因为18世纪难民向塔兰托当地国王请愿合法定居。难民人多势众,国王勉为其难,允许这种易拆除的圆顶石屋合法存在,从而形成了阿尔贝罗贝洛地区独特的圆顶石屋村落。当来此收税的官员到来前,穷人们就会迅速拆掉房子的一部分,显示房子没有盖好而得以免征房屋税。</h3> <h3>看见这些蘑菇房,小姑娘一定联想起童话故事或动漫中的场景。不只是孩子,大人们在蘑菇房中穿行,会有置身于童话世界或绿野仙踪的感觉。</h3> <h3>这是一条长长的开满商铺的商街。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商品和来往如织的游人,使蘑菇屋充满了生气。</h3> <h3>生意不太好,晒晒太阳吧。</h3> <h3>这酒吧里面该有多小?</h3> <h3>教堂的建筑风格与蘑菇房非常搭配,规模也比较袖珍。</h3> <h3>再见,阿尔贝罗贝洛。</h3><h3><br></h3><h3><br></h3><h3>(3)蒙特堡</h3><h3><br></h3><h3>蒙特堡很孤寂。</h3><h3><br></h3><h3>孤寂到我费好大力气才在百度地图上找到它,还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抵达离巴里机场并不远的蒙特堡。匆忙的浏览,差点让我们赶不上飞往西西里岛的飞机。</h3><h3><br></h3><h3>在无边无垠的普利亚大区的平原中,突然看见远方山丘上一个巨大的八角形城堡,还是很震撼的。这座由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建于1229年到1249年间建造的类似行宫的城堡,以其独特复杂的构造和历史艺术价值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史学家把这个八角形城堡称为“数字游戏的欢聚”。据说此建筑运用了大量复杂的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知识。</h3><h3><br></h3><h3>蒙特堡和喜欢数学天文学的特立独行、才华横溢的腓特烈二世还真有些契合。</h3> <h3><br></h3><h3>腓特烈二世这个日耳曼血统的皇帝,与西西里岛有着很深的渊源。</h3><h3><br></h3><h3><br></h3><h3><br></h3><h3>下一站,我们将飞往欧洲最美的句号---西西里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