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11.10 初冬的暖阳犹如一把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尽情享受温暖的同时,无法不忆起定格在记忆画屏中的那一幕幕……</h3><h3>感叹时间,感慨岁月,感恩生命……</h3><h3><br></h3><h3> 又是一个周日,悉听老娘的提议,陪她去走走记忆中的老街——罗埠老街。罗埠属金华婺城区,但离我们老家不远,只有十来里路吧!这里是娘年轻时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我儿时最向往去的小镇。70年代初,为了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娘这个小商贩经常会贩些水果、蔬菜、糠米……,在这条老街上叫卖,每到周日或假日我都会争着要跟娘去老街,给娘当个“助手”。坐在街头地角,听形形色色商贩的吆喝,看摩肩接踵的人来人往,还渴望能如愿得到那一份“油煎馃夹馒头”……。</h3><h3><br></h3><h3> 车在行驶着,娘坐在后排絮絮叨叨,从罗埠上街说到下街,挨个儿回忆着一间一间老街的店铺:打铁店、馒头店、豆腐坊……,还有与其他商贩抢地盘占位置的情景,咀嚼这些往事,娘有点情不自禁。前排驾车的我也受到感染,仿佛觉得老街离我很近,却又那么远……</h3><h3><br></h3><h3><br></h3> <h3> 走进老街,娘有点懵了,我也愣了。这是模糊在儿时记忆里的繁华热闹的老街吗?记得老街两边的房子大多是土木结构的,现在都改建成了砖瓦结构的二层三层楼房了;原来灰色的墙体,现在都刷的雪白雪白了;原来店铺的门脸是用一块块竖着的灰色木板拼成的(称排门),现在所有店铺的门脸都统一用仿古镂空的木质花门了。仿古的改造蕴含着老街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文化历史,让人能够感受到岁月积淀的厚度和温度……,但却找不到当年老街的厚重和摩肩接踵的热闹场景了。我牵着娘枯瘦的手,漫步在铺着仿古砖的老街上,寻找当年的馒头店、打铁店……。寻找那默默承受物是人非的沧桑和今非惜比的失落。</h3> <h3> 走出罗埠老街,看时间还早,娘说,去洋埠吃中饭。继续前行,走进洋埠。</h3> <h3> 洋埠是个水韵小镇,北濒衢江,与我们兰溪游埠隔江相望,当年小木船摆渡是两岸百姓来往的交通工具。如今天堑变通途,横跨杭金衢的高速大桥横空出世,洋埠人小木船摆渡也变成历史了。</h3> <h3> 洋埠的“沿江公园”,是洋埠的一张名片。漫步在沿江公园,娘心里说不出有多兴奋,嘴里啧啧称赞,原本不灵便的腿脚,也好像生了风,走的又快又有劲。</h3> <h3>坐草地上歇歇脚,同行三人合个影。</h3> <h3> 趁娘兴致还高,再带她走一小镇——湖镇。娘说,湖镇俗称湖头街,原来这也是娘熟悉的地方。</h3> <h3> 湖镇的阳湖公园还算不错,带娘转转。 娘好象有些失望,发出感叹说:“湖镇这几年建设也没啥花头,三个小镇相比还算洋埠发展的最好”! 确实,湖镇与洋埠罗埠相比有些逊色。 </h3> <h3> 回忆,是时日留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馈赠。一块老门牌,一面风烛的墙垣,都能轻易地唤醒老人们的回忆。这里就像一部时光留声机,记录岁月的音韵,流传着古老的故事,静悄悄地等我们来寻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