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爱物学校三(2)中队红领巾研学实践活动

功不唐捐

红领巾研学活动简介 <h3>  红领巾研学活动是晋城爱学校红领巾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整合我市红色革命、人文历史、美丽乡村、城市风貌等阵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布红领巾研学路线图,设计包括参观访问、主题学习、志愿服务和劳动实践等具有少先队特色的研学活动菜单,让队员们在研学实践中领略家乡大好河山,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重温革命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h3> 集结晋城博物馆 <h3>那么,身为晋城人</h3><h3>你可知晓这里的魅力?</h3><h3>晋城,太行之巅,明珠之城。</h3><h3>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h3><h3>你可想亲身感受?</h3> <h3>  2019年11月24日上午,虽然天气阴冷,但是晋城爱物学校三(2)中队51名队员的热情却分外高涨,上午9点全部队员准时集结晋城博物馆,开始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红领巾研学之旅。这也是晋城爱物学校三(2)中队的第一次研学实践。</h3><h3> 在这里,晋城博物馆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体验晋城文化的窗口。</h3><h3></h3> 晋城博物馆介绍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寻现代与历史的传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略中国五千年的繁华</h3></font></h3> <h3>  晋城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原称晋城市古建筑艺术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与文博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1.6公顷,隶属于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为现代建筑,外观采用传统建筑的重檐、翼角模式,四角攒尖玻璃屋顶,同时还融入了较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地方特色的馆藏文物是历代陶俑和明清两代琉璃侍俑和明器。</h3> 研学活动开始 <h3>  走进晋城博物馆一楼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彩色浮雕,喻意为《晋善晋美》,上面有我们熟悉的珏山吐月、青莲寺、丹河大桥、皇城相府等等可以代表晋城的知名景点。可以说很直观的将晋城介绍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八方来客。</h3> <h3>  为了确保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充分展现晋城爱物师生的良好风范,积极为当前正在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点滴服务,班主任盖老师第一时间将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个组,分赴三楼四楼两个展厅参观学习。</h3> <h3>  一走进四层,就看到透明天花板下,温暖阳光笼罩下的一座早期戏台。这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戏台模型——高平王报二郎庙戏台。典型的金代建筑,用材粗大,结构严谨,朴素无华。</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 <h3>  参观梁架与屋顶,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古代建筑的艺术与魅力。</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耐心的聆听讲解员讲解</h3></font></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之古寺庙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宿小版的古青莲寺唐代塑像</h3></font></h3> <h3>  琉璃是山西著名的建筑工艺。在晋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玉皇庙以28星宿彩塑知名,但在屋脊上还有琉璃件28星宿,其精美程度让人惊诧。首先要说明的是,“宿”在这里读作“秀”音。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个天神,是道教里的神。</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之壁   画 <h3>  图为复制的高平开化寺壁画,强!强!高平开化寺壁画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大型寺观壁画,集厚重的文化价值、精湛的艺术价值、珍贵的史料价值于一身,虽跨距千年,却仍独具神韵震撼人心,堪称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h3> <h3>  1991年因侯月铁路施工,晋城市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筹备组对壁画进行了分割揭取保护。</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之羊头山石窟 <h3>  羊头山石窟,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神农镇羊头山顶,羊头山海拔2000米,因山巅巨石酷似羊头而得名。山颠伏卧石羊高2米,宽2米,长近3米,羊头向东南,羊身上驮高2米的正方形石柱,四周雕有佛龛,内置一佛二菩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羊头山石窟实景</h3></font></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之晋城民居 <h3>  堪称一绝的晋城民居。高平的姬氏民居是现在公认最早的民居建筑。图右侧为复原版的高平姬氏民居。</h3> 晋城古代建筑艺术之古堡寨古村镇 <h3>  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h3> <h3>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h3><h3> 湘峪古堡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h3> <h3>  阳城郭峪古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内,距皇城相府约300米,是一座古堡式古村落,初建于唐初,由郭氏家族所建,是清代文学阁大学士陈廷敬生长的地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图为窦庄古堡高耸的南门,在阳光照耀下,彰显尊贵典雅。</h3></font></h3> <h3>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它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现实中的砥洎城一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村落:阳城县润城镇的宁远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村落:沁水县土沃乡的西文兴村</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村落:高平市原村乡的良户村</h3></font></h3> <h3>  为了确保研学效果,三(2)中队的学员们也是拼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做笔记我们是认真的😀</h3> <h3>  凝聚人心的集体活动一个也不能少,即使生病住院也要请假参加,看看我们带病积极参加研学活动的唐子琪同学(图左一)😇,虽然左手还插着留置针😭,但做笔记一样是不能省的👍。还有旁边的孟楚涵同学(图左二)双膝跪地几乎爬在了地面,一切都是在认真的学习,为她们及像她们一样的男同学女同学点赞👍👍👍</h3> 知识点一:长平之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讲解员向队员讲解惨烈的长平之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为讲解员向队员解读成语【纸上谈兵】</h3> 纸上谈兵的故事 <h3>  【纸上谈兵】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h3> 烧白起 <h3>  史料记载,长平之战中秦国将军白起十分残忍,一日之内坑杀活埋了40万赵国战俘,从此之后,人们为了透露表现对白起的痛恨,当地百姓就把豆腐当成了“白起肉”就流传下来,用炉火烧烤再用蒜泥生姜制成“蘸头”,透露表现把白起的脑浆捣成泥,与豆腐一起食用,名为“烧白起”。</h3> 晋城古代文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川遗址】带我们走进晋城的古代文明</h3> <h3>  今天才真正知道,晋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诉到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真是厉害了我的晋城👍。</h3> 知识点二:下川遗址 <h3>  下川遗址位于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 ,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70年发现,分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及其附近的阳城、沁水、垣曲三县毗邻的山岳地带,纵横二三十公里,以沁水县下川地区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为"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2.3-1.6万年。<br></h3> <h3>  图为1987年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陡坡村明末张光奎墓中出土的随葬伺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如一个个晋城版的兵马俑。</h3> <h3>  图为1987年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陡坡村明末张光奎墓中出土的宣德青花碗</h3> 知识点三:窦庄古堡(小北京) <h3>  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nbsp;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这是明清以来在古泽州大地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也是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人的记忆。</h3><h3> 窦庄古堡,东西、南北各长均500米,修筑城墙2000余米,整体布局呈"卍"万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和四条小巷,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城门楼,东、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故有九关,合称九门九关。因城堡布局形状类似紫禁城,故当地人俗称其为"小北京"。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余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nbsp;</h3><h3> 窦庄古堡内多为明清建筑,其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窦庄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它开启了沁河流域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此后,湘峪、皇城、砥洎城等古堡相继落成。所以窦庄又被称为沁河第一堡。</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镇馆之宝</h3></font></h3> 知识点四:时大彬 <h3>  1987年出土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陡坡村张光奎墓。通高约9厘米,盖径5.8厘米,底径5.2厘米。胎面呈紫褐色,壶腹鼓圆,斗肩,腹以下收分,平底。腹部置管状短曲流,壶柄呈耳环状,盖钮呈扁圆算珠状,壶流、壶口、执三点一线。壶底有阴楷书双行直款,书“丁未夏日时大彬制”八个字。</h3> <h3>参观世界上最高的纯木构塔式建筑———应县木塔</h3> 知识点五:应县木塔 <h3>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h3> 知识点六:   晋城文物盘点 结束前的互动环节 <h3>  面对讲解员提出的问题,队员们纷纷争相回答,答对了还可以领到学习奖品,可以说今天既有精神食粮,又有物质收获😊</h3> 研学活动总结 <h3>  这次晋城博物馆游学,虽然仅仅2个半小时,但却紧张而有序,它让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穿透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进这座崭新而又古老的文化圣殿,近距离俯瞰历史的风雨,亲身探索文明的点滴,相信每一个队员都有不同的收获。</h3><h3> 可以说这次研学之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必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研学实践会走进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最终也势必会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h3><h3></h3><h3> 研学之旅促成长,最美课堂在路上。加油吧,晋城爱物!加油吧,三(2)中队!</h3>

晋城

研学

晋城市

古堡

建筑

窦庄

山西省

羊头

沁水县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