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巴东县信陵镇大面山揽胜<br></h3><h3> 文∥巴山谣 摄∥龙茂泉</h3><h3> “到巴西看足球,到巴东看旅游”。如果你到过巴东县信陵镇大面山,才能真正领略“秘境巴东,壮美巫峡”的深刻含义。</h3><h3> 长江三峡·巫峡口景区是印在人民币上(1980年伍圆版,第四套人民币)的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巫峡东端出口,是第四套人民币伍圆币背景图案所在地,长江第一拐,以壮美、曲折闻名。这里群山叠嶂、峡谷幽深,这里春有漫山罗钱花开、夏有长缥缈云海升腾、秋有巴山红叶绚丽、冬有层层银装素裹。<br></h3><h3> 一周前的周末,巴东全国冬泳邀请赛的哨声刚刚沉寂。秋末初冬,阳光躲在巫峡云巅之上,时不时地从高天流云的缝隙之中探出头来,把长江巫峡边的巴东山城烘得暖洋洋的。让人总有一种想出去溜达溜达的冲动。于是,几个朋友决定浏览大面山、徒步巫峡口。</h3><h3> 从巴东县城绕城线经老君坡一路向山上行进到达去大面山的旅游公路,只有8公里。这里已经比江岸海拔高程提升了600米左右,气温低了几度,空气格外清新凉爽,视野也陡然开阔起来。行进在这刚刚竣工的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微风迎面扑来,安静而舒适。走在这“壁挂县城”的顶上,一眼就能把巴东长江大桥和山城全景、巫峡口景区尽收眼底,真有一种行走在巫峡云巅之感。</h3><h3> 说话之间,我们一行走近“巫峡口景区”的牌楼,不远处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再往前一公里左右又有一座中式仿古牌楼,牌楼的正中镌刻着金光闪闪的“巫峡云巅”几个大字。</h3><h3>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观景台,既可以俯瞰巴东江城,也可以远眺巫峡胜景:远山神女静,巫峡帆影低;大河通江海,孤雁追风急。让人有一种气壮山河,豪气冲天的感觉。蓝天白云下,被薄雾轻掩的巫峡带着几分朦胧感,阳光把天上的云影投放在橙色的江面,远远看去仿佛印花彩带平铺在峡谷间。</h3><h3> 拍照留念间,一个施工队的帅哥很热情地过来推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可以从这巫峡云巅坐缆车到江边了。听罢有些激动,真想马上领略一下“飞云直下三千尺,疑似九天落玉河”的感觉。</h3><h3> 不远处,公路边一团红色的火焰一下子吸引了大伙。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棵高大的柿子树。这棵柿子树树干至少有20米以上,秋风已经把她的衣衫剥的一丝不挂,嫣红色的落叶在地上铺成了厚厚的毡子,只等你去上面打滚儿。那挂满枝头的千百个殷红的小灯笼,就象少女霜红的脸蛋儿,在微风中美目流盼,恣意撩拨着过往行人;抑或更似那朱唇点点,召唤着你去勇敢地亲她一口。</h3><h3> 边走边看,经过半个小时18公里车程,终于来到了大面山顶。这里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著名的摄影基地。是观巫峡云海、赏三峡红叶、览长江磅礴、摄峡江落日、俯视长江巫峡大拐弯、鸟瞰巴东新城全景的最佳地点。</h3><h3> 来到还在建设中的轿子岩玻璃栈道和蘑菇型的玻璃观景平台。在这里,远可眺望直面而来的万里长江,面对千山竞秀的雄浑巫峡,近可以俯瞰鬼斧神工,姹紫嫣红的大面山全景。让你立马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灵震撼,立马就产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br></h3><h3> 从这里居高临下,大面山主山脉重峦叠翠,时有异峰突起,怪石林立。自上而下依次有观景台、望江亭、龙颈寨、龙头山4处观景平台。虽然直线距离只有1000米左右,但上下落差不下500米。观景台之间虽都有人行梯道相连,但数十个回头线的“之字梯道”十分陡峭,崎岖难行。同行的几个人过去来过,大多最远只走到龙颈寨观景台,也就是全程梯道的三分之一处。</h3><h3> 但这次大家兴致很高,决定要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走完全程,不留遗憾!于是我们就毫不犹豫地顺着梯道往山下走去。</h3><h3> 一路江风扑面,红叶夹道,边走边拍,好不惬意。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自上而下的第二个观景台-----望江亭。</h3><h3> 这里地势十分险要,因此亭子很小。但在这里却可以把山脊两边的红叶看个够。放眼山脊两面随风而动的红叶海洋,时而如天上的虹霓,时而如海上的紫云,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h3><h3> 据考证,大面山红叶以一种叫黄栌的灌木为主,黄栌树干粗如笔筒,两三米高,叶片圆而光滑。入秋以后,黄栌叶内的花青素增多,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遭到破坏而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h3><h3>深秋初冬之际,一片片绯红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攀上大面山,一株株,一簇簇,东躲西藏,点缀期间,恰似一个个含羞待嫁的土家少女,穿着喜庆的盛装,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等待着远方的阿哥。</h3><h3> 置身“红雨随心翻作浪”的此情此景,正是唐朝诗人杜牧笔下《山行》的意境: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3><h3> 欣赏着红叶,小憩片刻,我们继续下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自上而下的第三个观景台----龙颈寨。</h3><h3> 这里其实就是又一个突兀而起的山头。大面山自上而下每走几百米就有一个异峰凸起的山头,致使整个大面山主峰就像一个卧龙奔江的山体。很早以前,当地的山民就把这山叫做龙王山。</h3><h3> 在这个半山亭里,回首可以看到望江亭和玻璃观景台主峰,也可以看到“疑是银河落九天”银灰色的高空玻璃栈道,还可以看到主峰东侧绝壁千仞的垂直山体,十分壮观,令人震撼。</h3><h3> 从亭中俯瞰,能看到峡江南岸巍然屹立的三峡文物“三峡纤夫石”:屹立大江岸,不惧风雨摧。纵然终生伤,甘为纤夫累。</h3><h3> 在此处远眺,巫峡的恢宏壮丽尽收眼底。只有你来到了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圣洁意境。甚至,透过峡江上的浮云,依稀看到那个亿万年望着“三峡纤夫石”等候纤夫归来的“巫山神女”。也依稀听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沾裳”的悲鸣。</h3><h3> 据摄友介绍,要想在这里拍出金色的江景,最好的拍摄时间是每年的4月和8月,太阳正运行到两山之间,看这黄金满江的景观,真是太美了。</h3><h3> 其实,走到这里,大伙已经感觉到小腿肚子有些发跳了。继续往下走还有三分之二的行程。</h3><h3> 从龙颈寨到龙头山是先下300米左右再上300米左右,也全部是之字形梯道,而且这一段十分陡峭难行。大家差不多花了40分钟才最终爬上了龙头山。果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当我们登上了龙头山的风波亭时,放眼四顾,大面山、巫峡口、长江大拐弯,360度全景尽收眼底。这里除与龙颈寨相连的很窄的一段山体外,其他三面环水,形同半岛。而且,这三面离江面足有200米以上的高度,全是草木不生的绝壁。如果从这里摔下去,绝对要到三峡大坝去找人了。置身此情此景, 笔者不由得诗兴大发,信手拈来《七绝.巫峡随想 》: 抬头极目千山秀,俯首推开万里江。纤夫凿石遗胜迹,神女守望诉衷肠。以作纪念。</h3><h3> 在这龙头山的风波亭大约休息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原路返回。返程的路,真有一种“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感觉。一路走走停停,边走边拍。4000多步梯道,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又爬上了巫峡云巅。</h3><h3> 再回首,已经不是下山之前的感觉了。已经没有了来时的疑虑与忐忑。走过了8000步云梯,赏过了人间仙境,有的是完成了一个壮举的豪迈与完成了一桩心愿的惬意。</h3><h3><br></h3><h3> 行走在巫峡云巅之上,遥望巫峡神女的千秋丽影,领略长江巫峡的雄浑壮观,醉步在大面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婆娑之中,你一定会由衷地发出绝对不虚此行的感叹!</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