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月24日上午,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文化传承课,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p> 今天的授课老师是一位陌生老师,孩子们有点拘谨。但这位老师一脸笃定,她有办法走近孩子们。先来个课前小热身,猜猜我是谁?老师给出三条线索:每天上下班要走溧水最美省道——123省道;所在镇上有一座金凤凰雕塑;那里的方言最为独特。孩子们脑洞大开,很快谜底揭晓,原来她就是来自和风中心小学的刘花老师! 刘老师带领孩子们从诗词中找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还多还肯失林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随风飞舞的、妆点枝头的,不正是小雪吗? 金文中也有小雪,雪花从天而降,不禁伸手去接,然而毕竟是娇羞的小雪,瞬间化为水顺着指缝流下。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成冬。 既然是小雪节气,真的会迎来一场小雪吗?刘老师用一个简短的小视频告诉大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景象。北方地区早在小雪节气之前就能看到漫天飞雪,黄淮地区则会看到初雪,而咱们长江中下游地区,看到的则是满塘残荷和傲立枝头的菊花,想要看雪景恐怕还得等些时日。 关于小雪的谚语有很多,刘老师带领大家踩着节奏,接龙诵读“小雪不起菜,就要受冻害”“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是多么富有智慧啊! 诸荣会先生在《小雪的低调总结》中是这样描写小雪之“小”:大地悄然铺上一张巨大的白纸。雪很小,纸很薄,薄得连被铺盖在下面的田垅轮廓、沟渠、道路,甚至路上狗儿留下的脚印,都清晰可见。这张白纸便是留给乡下人写总结的。乡下人的总结只会写在铺展在大地上的这张巨大纸上,他们并不会用笔书写,而是用脚印,用他们脚踏实地的劳作去书写。 <p>最多的脚印去向村外的麦田和菜地。“冬肥一滴,春肥一勺”。“小雪”节气下小雪,便是施化肥的最好时机。</p><p>也有的脚印去向河道和沟渠。该加固的加固,该修补的修补,该疏浚的疏浚,此时也是管理河道、沟渠的最佳时机啊!</p><p>还有一些脚印去向果园和苗圃。此时修剪枝叶,不但不会损害树木,而且可期来年花朵更加美丽,果实更加丰硕。</p><p>更多的脚印是分散的,零乱的。乡下人一年下来有多少辛苦和劳累啊,可总结的东西太多太多,低调的他们以这样的省略号省略了。</p> 同学们啊,学期已经过半,你们可曾想过,学了多少新知识?掌握多少新本领?此时也作个总结,有多少收获,又有多少不足,咱们一起去努力、去奋斗,只有等来年春天,绽放万紫千红! 最后当然不会忘了小雪习俗,腌腊肉、吃糍粑、吃刨汤,一说到吃刨汤,似乎已经闻到了肉香呢,真叫人垂涎三尺呀! <h3>所以,尽管“小雪”之后还有“大雪”,但是“小雪”作为一个节气,绝非可有可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