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人迷信数字,比如“3”、“6”、“9”都比较受喜欢,“8”更被认为是幸运数字。而“四”在中国人心中其实是不受欢迎的数字,估计是“四”跟“死”读音太近了。但“四”在汉语体系里却十分常见,其中以“四大”为典型。在汉语里,列举重要事物,往往喜欢说“四大”,比如“四大名著”、“四大家族”、“四大美女”、“四大名楼”、“四大天王”,“战国四君子”、“民国四公子”等等,好像不凑够“四大”就对不起观众一样。这跟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典籍《周易》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继而演变为万物;佛教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成为四界;天分四方,地分四角,东南西北,四平八稳。故国人多用“四大”概括事物,这当然是伟大汉语的特色和魅力。</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扯远了,还是回到本文主题吧。鸟圈也有很多“四大”:在拍摄地中,有四大塘拍基地(保山的百花岭、盈江的洪崩河、广西的弄岗、福建的三明),四大野拍地区(新疆、青海、海南、西藏);在拍摄鸟种上,有让无数拍鸟人垂涎三尺的“四大角雉”(黄腹角雉、红腹角雉,灰腹角雉、黑头角雉),“四大长尾雉”(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四大马鸡”(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褐马鸡)。其中“四大马鸡”是鸟圈这些难啃骨头里最容易啃的,也就成了我近两年的梦想。马鸡是大型野生雉类,体型高大,羽毛漂亮,属于鸟中“高富帅”代表,加之是中国特有,别无分店!就更有拍摄魅力。另外四大马鸡在国内分布很分散:藏马鸡生活在西藏,白马鸡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蓝马鸡主要在甘南局部地区,褐马鸡仅仅在山西局部地区生活,要拍到四大马鸡,需要走遍半个中国西部。故拍得“四大马鸡”也成鸟圈某种荣誉指标,拍得没拍到,自然是不同的心理满足和优势。</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藏马鸡,顾名思义,生活在西藏的马鸡,一般被认为是最古老的马鸡,其它马鸡均由藏马鸡进化而来。藏马鸡体型最大,胆子大不怕人。这也许跟它们生活在藏区有关,藏民信奉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善待野生动物,久而久之,藏马鸡自然也不会很怕人,藏区寺庙附近的藏马鸡更是与人和谐共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藏马鸡是我最后拍到的马鸡,为此特意去了雄色寺,那里有两个种群马鸡,长期活动在寺院周边山谷,不怕人,容易拍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白马鸡,一般认为是藏马鸡的亚种,以前也叫藏马鸡,藏马鸡有几个亚种,羽毛都偏白色。白马鸡的分布范围最广,在藏区也较为常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甲根坝拍到的是川西的白马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马鸡,并留下深刻印象。</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蓝马鸡是藏马鸡向东扩张,进化出来的马鸡品种。也是目前四大马鸡中野性最足,最难拍到的一种。分布范围狭窄,仅生活在甘南部分地区和贺兰山一带。</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拍到蓝马鸡,我在今年国庆期间到了甘南则岔保护区,这里相对容易看到蓝马鸡。在两天时间里,我看到五群不同的蓝马鸡种群。</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褐马鸡是分布地区最东,离高原最远的马鸡,褐马鸡和蓝马鸡外貌比较接近,都有显眼的耳羽。褐马鸡是唯一分布在非藏区的马鸡,也因为这个原因,被捕猎最严重,目前仅存不到两万只,也因此成为四大马鸡的唯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主要生活在山西庞泉沟保护区和芦芽山,目前能稳定拍到的地方只有交城玄中寺的一群野生褐马鸡。</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马鸡拍摄难度不大,贵在拍摄成本,因为四大马鸡都分布在偏远地区。要拍摄它们需要付出高昂交通费,故圈内人能拍齐四大马鸡的不多。能拍齐四大马鸡的,更多的是一种完满心结而已。鸟类摄影,顺其自然最好,硬要做一些“四大”鸟梦,付出代价往往很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