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声声扣汗青

主题化阅读颜建国

<h3>转眼间,郭云策兄已经离开县文联主席的位置十余年了。虽然较过去,和他见面的机会少了一些,但因他是泰安市作协的副主席,我则任着副秘书长,于是每年还有几次小聚的时日。年余前,因为年龄原因,他和几位老作家改任市作协顾问,真的就连几月一次的见面机会都难以凑起了。</h3><h3>说起云策兄,他是少数几个能让我打心里仰视的泰安作家之一。他曾因文笔卓异在组织部门工作,在优则谋于仕的当下,云策兄却选择了文学,工作之余以创作散文和散文诗为主,他是我县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或许会成为一个超出区域范围的散文诗名家,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体弱多病的他先在政协文史委、后到县文联,又以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为己任,对东平的历史文化及遗存多方奔走,谋而后动,持之二十余年而不怠,为此,罗贯中研究会风声云起,平湖文化广场名人塑像巍然而立,每当碰到县外艺友,他们在赞叹东平文化再造奇迹的同时,都会神往由衷地说:“东平有个郭云策。”</h3><h3>这两年,见云策兄渐少,有事打电话,知道他在忙着一套《20世纪东平人物》的新著,也知道他忙着看外孙,身体欠佳时又在吃中药。今年暑假,知他因事回东平,我匆匆送去自己的新书《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请他指正,他则把已经面世的《20世纪东平人物》赠我。拿到这套书,足有110余万字近千页,当时因为忙《元朝东平学派》的校稿,等事过数月,再静下心来翻看这部煌煌巨书,才知道云策兄见面时所说的那句“这几年可累死我了”是多么扎心和深刻。</h3> <h3>或许偶然涉足区域文化研究的人以为是易事,只要你弄个五、七年,从一豹之斑拓开去,试图对区域文化史进行梳理的时候,才知道你会面对一个多么庞杂的学术谱系与架构,而钻探这些,纯粹是学术和为别人做嫁衣裳,我这几年触及宋、金“郓学”和元朝“东平学派”,才渐渐明白云策兄所说宋、元两代,东平的高度就是中华的高度甚至是人类的高度,仅仅一个宋朝“朔党”领袖刘挚,和“唐初三杰”可以并列的元朝“东平四杰”阎复、徐琰、孟祺、李谦,每个人终极我一生都难以穷尽无缺,何况云策兄一直在架构数千年以东平为核心的“东原”文化史?<br></h3> <h3>好在,云策兄精力尚沛,尚有李明泉老师、姜华老师、吴绪刚先生、姜广智先生等数位长者一直以研修历史文化为责任,我等虽年过五十,仍处于区域文化研究的积累时期,站在他们的梯子上,我们已经有了全新的更高的视角,在这个尚不通高铁的鲁西小县,我们在架构着全宋、全金、全元的文化新解之梦,我们的每步向前,无不凝聚着云策兄等师长的智慧与心血,向这些为文化而竭力苦干的先贤致敬!</h3> <h3>随着《20世纪东平人物》的出版面世,不知道云策兄又有着怎样的规划与行动?看着高大清瘦的云策兄己显疲惫,但愿他忙中取闲,抓大放小,为东平历史文化研究,再战再捷,而我,则以云策兄为旗帜和榜样,不怕累一点,不惧傻一点,为弥补宋金“郓学”、元朝“东平学派”的诸多缺憾,增砖添瓦、竭尽绵薄。</h3><h3>云策兄,还有其他好朋友,咱们继续努力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