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年11月11日是我们腾冲、瑞丽、芒市六日之旅的第四天,今明两天,我们游腾冲。</h1><h1> 腾冲,滇西边陲与缅甸比邻的小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著名的翡翠集散地和侨乡,全国唯一一个火山和地热并存的地区,还是一个美丽田园风光和千年文化历史完美交融的地方……<br> 群山环抱的小城,整个城市几乎看不到高楼,街道整洁、干净、幽静......一个被人们称为"22℃的恒温天然大氧吧"的生态城市......</h1> <h1> 明朝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足迹遍布如今云南13个景点,腾冲是他在云南的最后游地,是他一生最艰难之游,之后病危,由丽江木府土司派人将其送回江阴。他为云南的人文地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之愿,便是,去走他所历之地。</h1> <h1> 火山地质公园的大门是用火山石垒的,很有特色。</h1><h3></h3> <h1> 腾冲火山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腾冲99座火山锥中,最负盛名的是地处县城23公里马站乡的大、小空山,是腾冲火山地质公园的主要景区。大、小空山相距不过数百米,形同一对孪生姐妹,相伴而生,均属截顶园锥状火山,喷发后山顶留下宽落的火山口,呈锅状。大空山以兀挺,直刺苍穹而得名,海拔2072米,火山锥高100米,火山口直径为140米,深40米;小空山以低矮俊秀,郁郁葱葱而得名,海拔1937米,相对高度40米,火山口直径为150米,深47米。</h1> <h1> 沿大空山笔直的陡梯坎向上攀登,虽然好像没有当地人说的一千多阶,但气喘吁吁地爬上去,也累得不行了。</h1> <h1> 来到山顶,眼前出现一个巨型的圆形深坑,呈锅底状,像是被天外不明物体砸出来的一个洞。坑的表面已经长满杂草和小树,已看不出火山喷发的痕迹。</h1> <h1> 小空山高仅五十来米,但火山口却大得出奇,直径一百五十米有余。浑圆的锥体空空洞洞,看似无物,却盛满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h1> <h1> 午饭是在司机师傅带我们去的西董大院餐厅吃的,没想到我们一不小心就来到了腾冲的一处小有名气的景点,真得感谢司机师傅,让我们免费参观了这个古村落建筑群。</h1> <h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号称“极边第一城”的腾冲商贾云集、号铺林立,涌现出了纵横商场的“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弯楼子”五大名商帮,而其中家资最富有的“西董”指的就是距城约四公里董官村的董氏家族,也就是现在西董大院附近。</h1> <h1> 董官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村子背靠林木葱郁的马鞍山,村落与周边自然山林水系、坝子田园形成了“远山苍翠、近村烟火,环村流水、田畴千顷”的田园美景,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村落,所以这里又有个名字叫做“小桃园”。</h1> <h1> 董家的始祖名叫董救,相传是西汉董仲舒的后裔,大明洪武十五年董救随沐英平定腾冲后,因战功被封为武信将军驻守腾冲,后来董姓的一支族人来董官聚族而居,到现在已经绵延了三十一代了。</h1> <h1> 现在董官村的老房子还有四栋,分别为董友莲(三老爷)宅、董友菊(五老爷)宅、董友薰(六老爷)宅及其他族人院落。</h1><h1> 他们的堂侄董传仕,字信臣,早年创立“信记”商号,从事进出口贸易,1937年,他从香港引进铁机织布工艺,成立信记织布厂,他也是腾冲引进铁机织布工艺第一人。抗战结束后与李根源及地方绅士倡导捐资修建了国殇墓园,还捐资助学任小西普育中心小学校长,任县参议会议员及任商会常务理事等等,在当地的名望很大。</h1> <h1> 现在的“西董花园”餐厅就是以前董传仕的老宅子,这里环境优雅宁静,在这些静谧的院子里享受一顿美食,除了绽放舌尖上的味蕾,你会觉得连时间都停止了......</h1> <h1> 不管你是在院子里漫步,还是走到院外的小巷子里,你总会有在新旧交替的时光中穿越了的感觉,老宅子的墙都是用这种土砖修建的,而这些窗户又似乎有点欧式的风格,这些老宅子蕴含的都是满满的历史和回忆。</h1> <h1> 这里是西董花园里一个很独特的地方,下面的炉膛炉灶让这里看起来像一个壁炉,是的这里就是一个炉子,但它不是壁炉,而是当年董家人的“熔银炉”。</h1> <h1> 这种在西董大院的几栋老宅子里随处可见的窗格是全中式的,每个窗格的布局和雕花又各不相同,站在窗前,你感受到的是岁月留下的那一份沧桑和古朴......</h1>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这里有沸泉、气泉、喷泉、温泉群88处,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位于全县地热区高温中心的热海,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全县之冠,因而有“一泓热海”之美誉。热海公园景区面积9平方公里,海拔1520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span></h3><h1> 腾冲温泉里要算最大的“池子”的话,唯有“热海”才担待得起。腾冲的热海是一个热气蒸腾的山谷。它比起广为人知的“热海”伊豆温泉那是毫不逊色的。</h1> <h1> 进入热海景区,即可听见不远处瀑布传来的轰鸣声。我们脚下7000米深处即是滚滚岩浆。站到这里热气扑面,空气中弥漫着小水珠和硫磺味。</h1><h1> 幸亏是阴天,又下着小雨,水面上蒸腾的热气还能忍受。</h1> <h1> 图为热海的蛤蟆嘴,一股股温泉从蛤蟆嘴里喷出。</h1> <h1> 图为热海的狮子头,热海温泉含硫量很高,长期在温泉的侵蚀下,就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地貌——狮子头。</h1> <h1> 热海公园被青山环抱,这里山花烂漫,河水咆哮,流水喧腾,属于热带雨林植被。</h1> <h1> 在热海公园澡塘河段,沿河而下,数不清的气孔向外喷射着热气,热泉、沸泉比比皆是,整个峡谷热气腾腾。其地热显示特征为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喷泉、毒气孔、热水泉华、热水喷爆六种景观。这些温泉、汽泉,按化学成分来分,又可分为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等。在碳酸和硫磺泉区,草木茂盛,一片青绿;而硫酸泉区,一片长约80米,宽约40米的地面内,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成为天然“禁区”。</h1><h3></h3> <h1> 云雾缭绕的澡塘河瀑布,河边有块酷似蛤蟆的巨石对着河面吞云吐雾,发出鼓喉的声响,因此得名“蛤蟆嘴”。相传一只蛤蟆精意欲盗去在此洗澡仙女的珍珠,被仙女按在此地动弹不得,珍珠卡在喉咙形成如此奇观。科学上将其命名为脉动式间歇喷泉。</h1> <h1> 一路拾阶而上,可以看到珍珠泉、蛤蟆泉、怀胎井、眼镜泉等等。临泉或见沸水喷涌,或热泉汩汩流出,只见蒸汽冲天,浮云游雾,视如仙境。泉水清澈透明,水质偏碱,滑而不腻,并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h1> <h1> 怀胎井的真实“神话”:怀胎井,位于热海澡塘河右岸上。怀胎井又名龙凤井,为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两个泉眼。出水温度88℃,流量0.02L/S。在12方石栏上刻有12生肖图案。其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水氡,有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心理平衡作用,还有促进新陈代谢、舒张血管、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有“神奇妙方”之誉称。</h1><h1> 传说腾冲有一民谣:平平常常一坑水,热气温温多提神。婚后妇女喝了它,早作妈妈家添人。</h1> <h1> 登上山坡,只见热气袅袅,淡淡的硫磺味扑鼻而来。坡头灌木林中有一眼硫磺塘沸泉,呈圆形,直径约6米,深1.5米,周围用8块半圆形石板围成,终年热波喷汹,气浪腾腾,水温高达96.6度,俗称“大滚锅”。沸水昼夜翻滚不停, 锅内水声轰隆,将盛着大米和肉菜的饭盒置于大滚锅内流出的水槽中,不到半小时便熟透。近处有住民卖鸡蛋,用稻草扎成条状,每串五个蛋,游人买了后置于热水槽中,五分钟即熟,味道鲜美。</h1> <h1> 国殇墓园是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而建立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1><h3></h3><h1> 自从看了电视剧《远征,远征》、《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等电视剧后,我对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来到这里,对远征军这段历史,内心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灵魂。</h1><h1> 当年的腾冲光复战,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歼敌6000多人,重创日军。远征军亦伤亡军官1234员,士兵17075名,可见腾冲战役之艰苦与惨烈。</h1><h3></h3><h1> 青山埋忠骨,墓园里,一共有3346块腾冲阵亡国军将士墓碑和19块盟军士兵墓碑,但大约还有将近2/3的烈士,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他们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在历史深处闪动着热血的幽光。</h1> <h1>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市西南郊风景秀美的来凤山北麓、叠水河畔。来凤山是一座90多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盾形火山,与腾冲境内众多火山中最古老的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蜿蜒交融。“来凤晴岚”是腾冲十二景之一。然而,来这里使人撼动的不是丽山,也不是秀水,而是一座座荒草覆盖的丘塚与漏痕斑驳的墓碑。</h1> <h1> 电视剧《滇西1944》反映了这段历史:1944年4月,中国远征军决定渡过怒江,反攻日军,收复滇西失地,夺回滇缅公路。接连打响了中国西南抗战史上有名的腾冲、松山和龙陵三大战役。三场战役都是攻坚之战,敌守我攻,惨烈无比。日军凭借工事、天险及精良的武器装备顽抗死守,每一仗战后,城内皆是一片“焦土”。尸横遍地,尸臭味散发十里郊外。今天来到这里对他们的凭吊,不仅是对伟大军人的致敬,更是对历史的沉思!</h1> <h1> 这是2013年8月落成的滇西抗战纪念馆,馆内珍藏滇西抗战文物8万多件, 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h1> <h1> 纪念舘东侧高高的台基上矗立着一座警钟亭,亭内悬挂着一口大钟,顶端塑有一对飞翔的和平鸽。亭额上蓝色的“警钟”二字,十分醒目,给人以战争与和平的警示与思索。</h1> <h1> 纪念馆西侧建有一面133米长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和盟军将士名单,以及协同参战部队、地方抗战游击队与参战伤亡民众人员姓名。名录墙下,摆满了白色与黄色的鲜花,表达了人们对先驱们的崇敬与怀念。</h1> <h1> 这是建立国殇墓园的倡导者李根源先生塑像,也是来参观墓园者最该了解的人物之一。</h1><h1> 墓园大门上额的“国殇墓园”、 忠烈祠殿基上的“碧血千秋”、 小团山顶上纪念碑塔基上的“民族英雄”还有倭塚碑上的“倭塚”等题字,都是出自李根源先生之手。先生既有文人儒雅的品格又兼有军人方正的气质。字如其人,李根源既是一位著作等身、品格高尚的读书人,又是辛亥革命名将、民国元老和爱国民主人士;军政兼修,与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黎元洪等政坛风云人物关系密切,还是朱德的恩师。</h1> <h1> 忠烈祠后面有个小团山烈士墓群,这里葬着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下辖的第53军、第54军烈士的遗骨。山顶立有一座10多米高的纪念碑,碑身上刻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几个大字,是由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写;碑基上刻着“民族英雄”四个大字,是李根源先生题写。纪念碑庄严、雄伟,高高挺立,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h1> <h1> 下图是小团山直通纪念塔的石阶路。小路西边埋葬的是第53军的烈士,路东边埋葬的是第54军的烈士。共有3646块小石碑,每一块石碑下埋葬着一名阵亡官兵的骨灰罐,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这些石碑分72排整齐排列,从山顶辐射到山脚,布满了小团山坡。这些漫山遍布的小石碑,高不盈尺,在古树蓊荫蔽覆下,静静而立,有的已被雨渍苍苔所覆盖。</h1><h1> 我们在这里向英烈们敬献了鲜花并三鞠躬,同时献上的,还有深深的敬仰和缅怀……</h1><h3></h3> <h1> 飞虎队、驼峰航线、还有一群美国人和我们并肩浴血,594架飞机失事,1500余名飞行人员长眠高山幽谷之中……</h1><h1> 鲜血书写的历史,即便被岁月冲淡到模糊,终究还是不会被遗忘!</h1> <h1> 这是国殇墓园中军衔最高的一位烈士——陆军中将寸性奇将军之墓。他是中国抗战阵亡高级将领之一。</h1> <h1> “抗日县长”张问德“怒斥日寇”</h1> <h1> 图1饿死不吃军粮</h1><h1> 图2年龄最小的远征军战士雕像(据说这位当年13岁的陈姓小战士至今在世)</h1> <h1> “倭塚”,是在国殇墓园门内右侧一坟墓,塚内埋的是日军148联队藏重康美少将等两名(亦说四名)军官。葬时将倭寇的尸体做反绑跪姿状、面朝小团山的中国阵亡将士墓而埋,以示永久谢罪。建倭塚有三层解释:一是示意侵略者的惨败;二是赔罪;三是体现人道主义,使之入土为安。</h1> <h1>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一个社会不能只有醒目的红线、触目的底线,而没有仰望的天线。<br> 因为无数革命烈士的奉献和牺牲,换来我们今天和平的社会、稳定的生活。我们应该感恩,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纵使有万般不如意,但至少我们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吗?</h1><h3></h3> <h1>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h1><h3></h3><h1> 这里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之称,这里不仅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还诞生了“天南一枝笔”李曰垓、杰出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济世之才。 “人杰”之誉,当之无愧。</h1> <h1> 和顺,其实是一座建于明朝历史悠久的汉族古镇,明代的屯边制度,使得当地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许多来自安微、南京地区,他们把当时江苏的各种文化习俗带了进来,在和当地人通婚之后,又将这些文化保留了。<br>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在云南生根发芽的江南人的后代,为了更好地适应云南当地的生活习惯,改良了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习俗,这才让这座和顺古镇,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得以用最完美的姿态存在着。</h1><h3></h3> <h1> 朱*基题写的"和顺和谐"在镇口醒目处。</h1> <h1> 镇子前面,是一片广袤的田野。一泓绕村碧水,倒映白云蓝天。</h1> <h1> 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建,鳞次栉比,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h1> <h1> 在古镇里一些并不亮眼的角落,背后却深藏着鲜为人知的百年传奇。富商“永茂和”李氏家族的“弯楼子”明清建筑民居最值得一看。徽派的建筑外表内,包裹的却是西洋味的“心”。屋内散落着许多西洋的复古玩意儿,最显眼的莫过于英国铁艺,据说是李家人旧时从海外购置的。这座距今已经有两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里,依旧住着李姓的族人。如果说李氏老宅最适合看中西方不同的建筑艺术,想要体会当地传统文化,双虹桥畔的雕梁画栋的和顺图书馆,则是必去之地。<br> 现在的和顺依旧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徽派建筑,加上当地老人一口带有安徽口音的云南话,无不提醒你,这是一座独立于云南传统文化之外的汉家古镇。近代由于那些追逐着香格里拉梦的西方人的涌入,这里渐渐也多了纯正的西方文化。</h1><h3></h3> <h1> 玲珑典雅的和顺图书馆,建筑风格中西并用,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始建于1929年,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它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现有图书六万多册,其中不少是国内珍本、孤本。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就出生在这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顺图书馆角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艾思奇故居</h1> <h1> 全镇有八大宗祠,风格各异。这是当地大姓寸氏的祠堂。</h1> <h1> 这是腾冲走夷方的男人挣钱归来后,为独守空房、辛勤持家的女人们修建的可以遮阳避雨的洗衣亭。因为这里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无常,经常下雨。亭内为田字石条而水从其下流过,村民可蹲在其上洗衣洗菜,洗衣亭虽然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温馨。</h1> <h1> 村中的大路小巷全部都是由青石板铺成,非常古朴,600多年的风雨在每块石板、每一片青瓦、每一垛灰墙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潺潺溪流,流不完古镇的儒雅传奇。故事里的历史在今天继续传承:手工造纸、雕版印刷、扬琴说唱、西腔皮影、珠宝裴翠、夕阳炊烟、耕读传家、财富聚散、赌石传奇……真是人生跌宕、命运沉浮。好一幅看不尽的清明上河图啊。</h1> <h1> 不同于许多古镇的喧嚣,和顺清静、祥和、干净、自然,保持着古朴的风格。带着岁月的痕迹,干干净净地等着你。</h1><h1> 和顺的最大特点就是原真地保存了完整的历史建筑风貌,能让人感觉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h1> <h1> 红花黄树,使街巷在安静中透出活泼。</h1> <h1> 走进和顺,只见古朴典雅的祠堂、牌坊、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青山如黛,鲜花遍地,绿影婆娑。</h1> <h1> 走进村子,处处看到小桥流水、花草树木、池塘人家,如果没有我们打扰,想必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吧。</h1> <h1> 和顺古镇里600多家四合院民宿,百年老宅里历史沧桑与现代文艺的融合,这是我要的味道!</h1> <h1> 如果可以:等老了以后,找个小院,养条狗,养花种草,喝茶酿酒,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h1> <h1>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救赎,可以让你的人生更丰富。走在路上,看山听水,可以洗涤心田,让一切都静下来,肆意山水,畅快人生。</h1><h1> 人活一世,总要尝遍世味,才能觅得内心的幽兰;总要千回百转,才能悟得烟柳繁华皆浮云;总要踏破铁鞋,才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才能有沧海桑田回眸一笑的宁静淡泊。</h1> <h1> 短短的两天,走马观花般看了腾冲的部分景点,但感觉极好......火山、热海、远征军、和顺等等……让我们真正感悟了这块神奇土地的厚重与博大......</h1> <h1> 腾冲,一座曾经的英雄之城,一座因火山与战火而闻名的城市,虽然即将在我们的旅行中淡出,但希望永远不会淡出中华民族的记忆!</h1> <h1>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评论、收藏与转发!请欣赏:</h1><h1><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xn741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七彩云南,大美……</a></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