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荟萃,集思广益,回心灵碰撞——全国小学语文一二三年级统编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

张跃群

<h3>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在小雪节气到来之际,我们一行18人在11月21日来到西子湖畔的杭州,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一二三年级统编教材课堂教学高峰论坛。</h3> <h3>这次论坛从11月21日——11月24日,有22节观摩课和6节论坛,日程安排很紧,我们从21日,一路奔波,一路风尘,经历12个小时来到期盼已久的地方——千课万人的舞台。虽然劳累,但是内心无比激动。我们一心向学,虽然累但是苦也乐,累也乐。</h3> <h3>11月22日在汪潮老师的报告中开始。汪老师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进行了学理分析。部编教材的编写精神是一个中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双轨路经:自主读和“大人一起读”相结合。这一点让我感受颇深。现在我们要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读书的良好习惯,孩子自己没有读书习惯,要求大人和孩子共读,这也正好印证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求我们在课内重视学生的阅读,也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读语文与读文化相结合。部编教材内容的解读,我感受到对于新的理念,采用新的课型,进行新的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应在读书和积累上下功夫。</h3> <h3>我们都说语文教师要努力架构真实可感、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在钟鹤童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钟老师讲授的《秋天的雨》这一课,从课前看图猜课文中,让孩子对课文又有了一个把握。抓住“秋”这一主题,进而引导学生抓住单元要素。边读边随文识字,注重孩子的细节学习,"一枚"与“一枚枚”的区别,"勾住"是什么意思,随时知道学生关注细节。喇叭结合图片理解,频频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这一系列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h3> <h3>把银杏树叶带入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带着感受读。仿照文中写一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给谁,让学生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发散思维。整堂课被钟老师的语言文字功底所折服。</h3> <h3>语文不仅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想让课堂活跃要有幽默风趣的风格。来自重庆市高新区的邓剑东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一堂幽默的课。邓老师开始讲开始以为自己和伟人只差一个发型,最后发现差的太远。一下让整个会场活跃了起来。从开始听声音,带动孩子们的感官,接着把握文章课文中心,当学生说是中心句时,邓老师适时点拨这样概括文章的话叫关键语句,这也是我们新教材的叫法,从这里也看出邓老师对语文要素的把握和语文教学的严谨。</h3><h3><br></h3> <h3>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新鲜感的语句,在文中理解词语,比如“呢喃细语”平时跟什么有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模仿句式写句子时,让思维在表达中滋养。整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邓老师在无声处熏陶,结合课文结合生活让整堂课激情飞扬。</h3> <h3>读语文与读文化相结合。汉字寻之有根,识字教育更应是文化教育。吉林省长春市的杨穆老师把《敕勒歌》抓住诗歌中的文字溯源,把汉字文化注入课堂。看图猜敕勒的意思,“川”以甲骨文的演变来理解,两山之间的平地叫平川,“阴”双耳旁,一般和什么有关系?和山有关。结合理解读出山脉平原的感觉。对字的本身进行理解,"庐"是广字头,让学生组词理解,广阔,再结合甲骨文,让学生在文化魅力中感受诗歌。在写字环节不但让学生掌握字的书写规律,对中线也有了把握。杨穆老师在课堂中让文明传承。</h3> <h3>低年级的语文课,我们要在读上注重积累,以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统领语文教学。河南省漯河市的陈静老师在充分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学科素养。开始以一首儿歌带动课堂气氛,跟孩子运动增加活力,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活力。</h3> <h3>在介绍主人公的时候画图让我们更直观感受到喜鹊和寒号鸟的居住区别。讲授生字注重写字的姿势,一看二写三对仗。编上顺口溜让学生识字。写“枯”字时,木做偏旁捺变点,古字紧靠排排站。在教学中舍得时间让学生加强识字积累。</h3> <h3>在讲授课文时,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认识一只怎样的寒号鸟呢?让学生自己来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语气,让其他同学点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陈老师适时引导,读人物对话要加上表情动作,读出感受。去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学习。演一演,说一说,在读中提升要求,在活上加强迁移。整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知识。这是陈老师讲课的绝技。</h3> <h3>故事与游戏,是上帝赐给儿童最美的礼物。浙江省绍兴市的刘雅萍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小老鼠玩电脑》,为了更接近图画人物,刘老师特意买了一身樱桃老师的服装,让学生更具亲切感。加入魔法的咒语,开始就把孩子们带入童话当中,在开头的教学中,刘老师抓住了谁干什么,加上时间,地点,让学生在作文中抓住事情的完整性。教给孩子们作文的诀窍。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老鼠的表情动作,谁怎么样,把人物的形象写生动,连起来讲讲故事,这一系列的教学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作文教学需要耐心,需要有童心,更需要我们带动学生。让他们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会写作文。</h3> <h3>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授之以渔,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和智慧。湖南省益阳市的贺小捷老师教授的《妈妈睡了》把孩子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开始贺老师搜集了孩子们爸爸妈妈睡着的照片,让学生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们的距离,读课题就指导学生朗读,别把妈妈吵醒了。学习生字时,注重孩子们习惯的培养,时刻提示孩子们写字姿势。落实识字教学的核心素养</h3> <h3>学习课文妈妈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让孩子体会妈妈的劳累。妈妈睡着了抓住三个点:累,温柔,美丽。一个一个来体会,抓住妈妈的外形描写体会妈妈的美丽,抓住妈妈睡的动作体会妈妈的累,最后落实情感体会妈妈对家人的爱。并带着感受读。最后以课后题为抓手,感受父亲母亲的不易。一下子带动孩子们的情感,孩子们都受到深深的感染。贺老师在引领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同时,巧妙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h3> <h3>语文学科教学研究须重视儿童的思维发展。浙江省杭州市的陆虹老师讲授的《雾在哪里》,带动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在读课文时,陆老师问,淘气的雾孩子说了什么?在分享中表扬孩子,让孩子自己进行批改。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到底雾孩子把什么藏起来了?以贴图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归纳,大海包括船只和海水就贴海水,海岸和城市放到一起,让学生关注同时。一系列思维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真正实现了师生和生生间思维的碰撞。</h3> <h3>朱煜老师对单元整合教学与低年级教学例谈让我对低年级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字词学习过程当中增加复现率,不用一个一个字的单独教学。在讲课文时,不是说帮助孩子去记住一篇一篇的故事,而是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初步感受一种思维习惯。在我们贯通地去讲时,不是分析课文,而是讲一些句子的学习,段落的学习,为低年级写话打好基础。</h3> <h3>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煜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中,对声音停顿的教学,妈妈、妈妈读时声音快,妈妈,妈妈中间是逗号时就有了急切的感受,这一个细节就引导学生对朗读语气的把握。这堂讲座让我感受颇深。</h3> <h3>我们都说教材是土壤,学生是树苗,老师是耕作人。福建省福州市的高妍颖老师就是一个好的耕作人。高老师讲的《狐狸分奶酪》在讲授中引领孩子识字。尤其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训练,更是达到了极致。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文本,真正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对阅读的教学有了深入的了解。</h3> <h3>孙双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朗读与诗歌结合的《敕勒歌》。让我们感受到孙老师那种亲切感。开头让孩子说说杭州这里有什么好山好水。适时让学生看图片,感受蓝天白云。深刻感受草原的美。开头激发孩子对草原的向往。</h3> <h3>孙老师让学生想象杭州的天像什么?打开学生的视野,诗歌发展小朋友的想象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说孩子有无限的想象力,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是天生的作家。让孩子创作一首诗我感觉是不可思议的,但孙老师引导孩子创作出了杭州歌,不得不说孙老师这种相信儿童,坚信儿童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h3> <h3>时光总是短暂,杭州学习之旅就这样结束了。经过短短三天的学习,我在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一生教学要用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在以后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慢慢去体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学有所成。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h3>

学生

老师

孩子

教学

感受

语文

妈妈

课文

学习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