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来哈尔滨了,但和夫人来冰城却是第一次!我生在绥化,童年在东北度过,近年又工作在东北地区,应该说我算半个东北人。我对东北的冰雪,东北的民俗都非常的熟悉;所以数次来哈尔滨都是稍作停留,办完业务马上就走……</h3><h3>今年儿子上寄宿学校两周回家一次,夫人便有很多闲暇时间,此次来东北便携手同行;工作之余游览下北国风光,亦籍此了却夫人多年来冰城赏雪的夙愿……</h3><h3><br></h3> <h3>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原为木结构随军教堂。1923年为了适应哈尔滨东正教徒的急剧增加重新兴建,历时9年,于1932年竣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索菲亚教堂已然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的地标性典范!</h3><h3>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神圣静谧之感,也是见证善男信女忠贞爱情的地方……</h3> <h3>华灯初上,整条中央大街已是人声鼎沸金碧辉煌!人群中夹杂着各种方言的欢呼声,我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h3><h3>近零下二十度(由于是十一月份还没有进入冰城最冷期,最冷时可达到零下40℃)丝毫没有降低人们对冰城喜爱的热情!</h3><h3><br></h3> <h3>不尝尝百年历史的马迭尔冰棍,就等于没有来到中央大街。我给夫人排队买了一根,举着冰棍游走在瑟瑟寒风中,让人忍酸不禁!这就是冰城文化吧…</h3> <h3>全长1400米的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名片,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71栋!被誉为亚洲第一街,这里汇聚不同地域文化碰撞的西洋风情……</h3><h3>哈尔滨的历史繁杂而冗长,有过奴役和抗争,有过暗淡和辉煌!但英雄的哈尔滨人透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已然将冰城建设成一颗明珠闪亮在我国的最北方!</h3> <h3>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当时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英雄的哈尔滨抗洪大军面前,洪魔被降服。</h3><h3>1998年哈尔滨发生150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120.89米。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本地驻军某部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再次谱写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h3><h3>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东北名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