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的学校生态重构

A练

<h3>  龙岩学院附属中学 练至高</h3> <font color="#ed2308"><b>一、未来学校定义与思考逻辑</b></font><br> 歌德说:“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何处,而是你将走向何方。”认真研究未来的教育,教育的未来才能更好!<br> 1.未来是多久?未来学校到底是啥样?未来学校师生会是咋样?不确定,如何研究?<div><h3> 研究思路是,在当下存在中,寻找能指向未来的教育教学行为!</h3><h3> 2.我们谈的是“未来的学校”还是谈“学校的未来”?学校有了更好的未来,未来学校才能更好!</h3><h3> 3.未来是不确定的,如何研究?从未来确定性事件上来谈未来学校的教育生态。下列两点是确定的,我就从这两点来谈未来教育生态。</h3><h3>(1) “未来需要培养啥样的人”是确定的。是培养具有中国核心素质的学生。</h3><h3>(2)“技术发展加速”“全球化加速”是确定的。</h3></div> <h3><font color="#ed2308"><b>二、研究未来学校用什么工具?</b></font></h3><h3>(一) 何谓“教育生态”?<br> 教育生态是借用了“生态”这一术语在教育上的移植与借用,是研究教育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各因子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生态主要有下列特点: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平衡性等。<br>(二)为何要用“生态观”来研究未来的教育?<br></h3><h3>&nbsp; &nbsp; &nbsp; 1. 生态学研究教育的适切性。<br>&nbsp; &nbsp; &nbsp; &nbsp;朱小曼、刘贵华从理论、实践、方法上论述了生态学研究教育的适切性指出:“自然、社会和教育系统有共同遵循的生态学原则,在和谐价值观的观照下,生态智慧可以应用于教育研究,生态思维模式本身更贴近教育形态”。<br>&nbsp; &nbsp; &nbsp; &nbsp; 古今中外零零散散的有关“和谐观”“整体观”“系统观”“联系观”等教育思想,通过教育生态学实现了统一,这是教育生态的独特性,是其它教育理论无可比拟的。 同时,“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主生长”的生态理念是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理念的统整,用它来考察当代教育、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有适应时代的、独特的适切性。<br></h3><h3>&nbsp; &nbsp; &nbsp; 2.研究未来教育的适切性。</h3><h3>&nbsp; &nbsp; &nbsp;(1)未来社会复杂性增大。数据的增多,流量的增大,具有更加丰富的选择。未来的世界,人、事、物都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互通之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忽略。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未来教育的挑战性。<br> 教育生态中“整体关键理论”特别适应研究万物更加关联的世界和整体关联的教育。<br>&nbsp; &nbsp; (2)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大。不确定性,不但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指未来复杂社会的变化性。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决定未来教育的不确定性。<br> 教育生态的“动态平衡理论”适切研究不确定性的教育。<br></h3> <h3><font color="#ed2308"><b>三、走向未来的学校生态重构策略</b></font><br>(一)生态重构策略之一:动中求衡——课程点亮学生生命。<br> 我们要培养有核心素养,能适应未来的人。因此除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外,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务必紧扣中国学生核心素养!<br> 没有培养比现在更多的世界级的工匠大师,没有比现在更多的创造发明,没有对人类更大的贡献,我们民族如何能更自豪的屹立在世界之林?指向学生成长核心素养的课程是依靠!<br> 1.面对未来,学校要主动作为,“动中求衡”,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校本课程!</h3><h3> 当校长的你,反思自己学校课程是不是紧扣核心素养来开发的?我们过去走过太多弯路,“打字课”还记得吗?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吗?还有形形色色的地方特色课程,有紧扣核心素养吗?人生短暂,学校时间更有限,校本课程该是指向学生未来成长“最有价值”的东西,校本课程的价值该是“学生成长取向”,不能是“检查表扬取向”。</h3><h3> 2.面向未来,学校要主动行动,“动中求衡”,积极开发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h3><h3>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和未来,个性化课程的实现有了可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量体裁衣式地推送课程资源,精准化地辅导,自助化地学习,将越来越普遍。比如过去的“敏特英语” “百词斩”的网络软件的课程学习就是个性化的。个性化课程将成就个性化学生,更好适应未来。<br></h3> <h3>(二)生态重构策略之二:以动制衡——立德树人铸就学生生命的精神高地。<br>  1.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培养“能讲好中国人自己故事的人”?<br>  一方面要会做事。我们未来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要更强大,智商要更高,唯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出现更多的工匠大师,出现更多改善人类生活的创造发明,在做事方面胜人一筹,才能引领世界潮流!<br>  另一方面,要会做人。学校要主动作为,以动制衡,以更加改革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地教育建立链接,培养跨文化理解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好,情商高的爱国公民,唯有这样才能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甚至领导世界人民!</h3><h3> 2.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如何发挥更大作用?<br> 一方面, 物质丰富到一定时候,如果不注意教育不能适应未来,抑郁症、“空心病” 等心理问题将层出不穷。未来的教师要发挥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大的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上发力!<br> 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将改变育人目标,未来学校将重新调整育人功能。</h3><h3> 机器比人聪明,算得快,记得多,记得牢;力气也大,不要休息;也不会生气.....你培养的学生哪能超越?教学咋办?学校咋应对?<br> 但“芯”还是不如“心”:爱心、同理心,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责任感机器是没有的。这些该是未来育人的主要指向的目标——把人培养得更像人!<br> 育人目标的变革,教育生态平衡将被打破!要把人培养得更像人,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体系必须变化,以取得新的生态平衡!<br> 以动制衡,转变观念,适应未来,学校该主动作为把“立德树人”当成学校教育第一目标!<br></h3> 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式简介——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片段为例。<br><br> <h3>  第二位教师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通过各自朗读,小组讨论:为啥自己“土地”“河流”“风”“黎明”要用这样的声调朗读?第二步,各小组派人朗读,小组间相互讨论咋样朗读能更好体现上述词语的情感,教师表扬那些理解对上述词语理解的好,朗读好的学生。第三步,全班模仿朗读课文录音。第四步,教师以艾青女儿设计的北京鸟巢为背景,模仿用本诗的写作手法,通过填词完成一首新描写鸟巢的诗词,讨论说明自己为啥要用这样的词语,感悟对新时代中国的无比自豪。</h3> <h3> 第一位教师教学是传统的知识导向,死记硬背,不是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式,是没有未来、没有前途的教学方式。第二个东北育才教师采取是立德树人,合乎语文教学规律,指向未来的教学方式。</h3> (三)生态重构策略之三:协同进化——成就学生生命的教学方略 。<br>  1.未来教学要从“教会”走向“学会”转换。<br>  “学力”强大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信息量大的社会,“学力”强大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变化快的世界,“学力”强大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全球化的社会。混合式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式学习、单元学习能培养学生更大的“学力”,是指向未来的学习方式。<br>  学习方式1.0: 听教师讲,跟在教师屁股后被动学;教多少,学多少,最终必定打折扣学。这种<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知识导向、被动式的学习,没有未来,没有前途。</b><div><h3>  学习方式2.0 : 自主单独先学,然后学生间互相学,最后在教师帮助下继续深化学。这种学习方式还不错,但在形成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上尚有欠缺,还不能完全指向未来。</h3><h3> 学习方式3.0: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先学后教,重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指向未来的学习方式。</h3><h3><font color="#ed2308"><b> 你指导的学生属于哪种学习方式?你学校学生学习方式属于哪个层次?</b></font></h3><h3>2. 教学要有未来,必须从研究“教”走向研究“学”!</h3></div> <h3>  上述两个图显示,哪个学生的学习更有未来?</h3> 教学管理要有未来,必须从管理“教师”走向管理“学习”!<br>  3.教学要从“教知识”走向“练思维”。<br>  教师1.0“课本的诠释者”——重复教材编写者的功能,试图让学生理解课本。教学方式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学”。<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0教师,培养听众,是过时发臭的教学!</b><div><h3> 教师2.0“课本释疑者”——学生学,教师释。 2.0教师培养学生学,先学后教,学生独自学,再互学,最后教师释疑,是不错的教学,但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还不够,培养适应未来的学生,教师作用发挥不够。</h3><h3> 教师3.0“思维的拓展者”——学生学,教师拓。 3.0教师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在学生独学、互学基础上,能紧密链接中高考,根据学生学习疑点,充分拓展与变式训练。拓展与变式训练是这种教师课堂常态,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样的教师是走向未来的教师!</h3><div><h3>  热衷于“讲清楚”“讲完整”的教师,他们的逻辑假设是什么?是学生自己学不会!</h3><h3><font color="#ed2308"><b> 当校长的你,弘扬的教学能面向未来吗?当教师的你,属于哪个层次的教学?</b></font></h3><h3>  总之,学校有了好未来,才有好的未来学校!重构未来学校的生态,就是要让属于未来学校的校长、教师、技术三个因子,为了未来而改变功能,保证这个教育生态圈能自主、快速向前发展!</h3></div></div> <h3><font color="#ed2308"><b>   结语</b></font></h3><h3> 当下做校长的你,如果你能构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教学;能弘扬学习3.0,培养3.0教师,你就是走向未来的校长。当下做教师的你,如果你能开发核心素养的课程;能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教学;能指导学生采取学习方式3.0,采用教学方式3.0,你就是走向未来的教师!由这样的校长、教师、学生构成的学校教育生态就是走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生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