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教书育人,错!</h3><h3> 育人教书,对了。</h3><h3> 顺序不一样同样会犯致命的错误,所谓“颠倒”。</h3><h3> 呜呼! 这颠倒了几千年的教育沉疴顽疾到了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时候了。</h3><h3> 观念转变,境界全新。</h3><h3> 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育人教书反映出正确的教育观呢?</h3><h3> 人和书涉及到身与灵,育和教蕴含着爱与慈。</h3><h3> </h3><h3> </h3> <h3><br></h3><h3> 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h3><h3> 既有己身,首当呵护。</h3><h3> 人身这个壳是独一个,是克隆多少百万也克隆不出的原装,所以首先要呵护好此人此身。育,有孕育,哺育,抚育,培育之意,把育人放在首位,就是把慈爱放在首位,把珍惜视为重要,就是把“这一个”等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亲生孩子一样珍贵。如此就会在所谓“教”之前,在教书传授知识,塑造美好灵魂之前,注意到哪些“这一个”坐位太靠近黑板,从而心疼其视力会受到伤害;注意到哪些“这一个”歪着身子写字,从而心疼其正在生长的身体是否受到影响?注意到哪些“这一个”吃饭巴嗒嘴儿,从而心疼其更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困难……</h3><h3> </h3> <h3><br></h3><h3> 当每一个“这一个”感受到慈爱之光的时侯,就会自觉迸发出向善向上的学习力,就会把毛泽东的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牢记心中并身体力行,就会到处呈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一毛泽东的伟大教育愿景。</h3><h3> 校园里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小胖墩”、“豆芽菜”和近视眼,校园外再也不会被眼镜店“半包围”。</h3><h3> </h3><h3> </h3> <h3><br></h3><h3> 人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把育人放在首位,尊重“这一个”,健壮“这一个”,理解“这一个”,爱护“这一个”,才能启动“这一个”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觉醒,自我乾坤,自我使命的机制。</h3><h3> 书是人写的,属于第二位的,是间接性的,当然对于文明其精神能起到一定作用。</h3><h3> </h3> <h3><br></h3><h3> 事实上,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这种现象也说明了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h3><h3> 有的人没上过学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却从小喜欢读人,村子里的每个家庭每个人的音容笑貌天天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掠过。时间一长,此人成了“万事通“和“万人迷”,无形中达到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h3><h3> </h3><h3> </h3> <h3><br></h3><h3> </h3><h3> 其实,这一方面堪称奇迹的是“慧能现象”——禅宗六世祖慧能不读书,不识字,但最终竟然创作出著名的《坛经》。当然,慧能的成功与禅宗五祖的爱才惜才护才育才息息相关。</h3><h3> </h3><h3> </h3><h3> </h3> <h3><br></h3><h3> </h3><h3> 可见,以慈爱为出发点的育人成才教书明理是多么重要啊!</h3><h3> 如果把教书置顶,仅仅以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为荣,则不免大错特错了。</h3><h3> 当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拳拳爱心,被动学习时,就难免存在敷衍心理;当孩子发现家长的培育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孩子当私有财产一样任意处置,则会失去做人的志趣。</h3><h3> </h3> <h3><br></h3><h3> 然而,纵观古今中外,这天底下在育人教书方面有没有最伟大的案例呢?有!</h3><h3> 杨昌济和毛泽东,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岳父和女婿的关系,他们的伟大教育实践取得成功堪称举世绝唱。这从一段著名的杨昌济感言可见一斑。</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br></h3><h3> 杨昌济说:“ 纵观历史,能为百年之雄杰已属凤毛麟角!而今日之世界,亟盼出现的不是百年之雄杰,而是数千年一遇的旷古英豪,方能将这个民族和世界,从千年发展的未路穷途中拯救出来!为民族的生息延绪,为中华之重新崛起,为世界而重现太平,开出一条全新的生路!</h3><h3> 如此旷古英杰,锥藏何处?当然未可逆料!一个人的作为大小,本源于志向的高低,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燕雀也可飞鸿鹄!</h3><h3> 如果我们能从今日开始,明五千年一遇之大势,立五千年一遇之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由此而磨励意志,砥砺品行,奋发图强,以舍我其谁之大气魄、大担当,肩此重任以待来日,则他日改天换地,为我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开数千年新篇的旷古英豪,又焉知不在你我之中?”</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透过这段文字,我们会感觉到杨昌济和毛泽东的伟大教育案例也是最伟大的成功家教案例。我们不妨重读一下这段文字的最后一段:</h3><h3> “如果我们能从今日开始,明五千年一遇之大势,立五千年一遇之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由此而磨励意志,砥砺品行,奋发图强,以舍我其谁之大气魄、大担当,肩此重任以待来日,则他日改天换地,为我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开数千年新篇的旷古英豪,又焉知不在你我之中?”</h3><h3> </h3> <h3><br></h3><h3> 这难道不是杨昌济和他喜爱的学生毛泽东的促膝交谈话语吗?</h3><h3> 毛泽东难道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杰出典范吗?</h3><h3> 一定要把育人教书落到实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