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辞别莫斯科登上了驶往圣彼得堡的列车,望着窗外的晚霞,听着列车的轰鸣,不知不觉中脑子里慢慢映出的是一幅幅“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的画面,《国际歌》的旋律、轰隆隆的炮声和一浪高过一浪的“乌拉!乌拉!”的呼喊声也在耳畔不断地响起……</h3><h3>我们在向圣彼得堡奔去。</h3> <h3>是夜十一点,在莫斯科去往圣彼得堡途中</h3> <h3>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站前广场,彼得堡到了。</h3><h3>现在的通信条件已与几十年前有了天壤之别了,由过去“占领车站后打三发红色信号弹”到今天的微信万里实况转播,我们享受着科学进步带来的便利,给家人发个照片报平安。</h3> <h3>刚到旅馆安顿好,天就下雨了,我们正好来个“风雨为我洗征衣,暂避小舍半日憩”。</h3><h3>两位老哥在橱房里为大家忙着午餐,欢迎品尝俄罗斯材料的中国餐。</h3> <h3>雨后,我们去住地附近走走。</h3><h3>四马桥,因桥的两端各有两座马的雕塑而得名。这四座姿态各异的雕塑正好构成了一幅训马图。</h3> <h3>彼得大街边的咖啡馆,这样的路旁咖啡店在俄罗斯随处可见,也很有味道。</h3> <h3>战神广场<br></h3><h3>沙皇时期的训练场和阅兵场,十月革命后为纪念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们而改名“战神广场”。</h3> <p>这不息的火焰是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不能忘却的记忆。</p> <h3>涅瓦河边留个影</h3><h3>圣彼得堡因河流纵横又与芬兰湾相通而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俄罗斯连接欧洲的主要水上通道。</h3> <h3>从涅瓦河边前往普希金广场路过的街景</h3> <h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h3><h3>现在却常是忧郁着。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普希金</h3> <h3>夏宫又叫彼得宫,是历代沙皇避暑的地方,占地近千公顷,宫殿前后的上下花园共修建了250多尊金铜像和64个喷泉。</h3> <h3>夏宫的下花园</h3> <h3>下花园</h3> <h3>现在的夏宫是二战后重新修建的,原建筑在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的炮火所毁坏。</h3> <h3>这是二战被毁后的照片</h3> <h3>这是二战前的完好照片</h3> <h3>看这通体金身的雕塑可见沙皇之奢华</h3> <h3>这条渠道直通波罗的海</h3> <h3>挂着朵朵白云的碧空与泛着白浪的黑水绘就了一幅波罗的海的美景。</h3><h3><br></h3> <h3>波罗的海来了位匆忙的中国地质队员</h3><h3><br></h3> <h3>“像个重登莱特岛的麦克阿瑟吗?”</h3><h3>“可惜少了个玉米芯烟斗。”</h3> <p>1944年10月麦克阿瑟指挥美军洗雪前耻打败日军,帅兵重回莱特岛。</p> <h3>以金色尖塔为标志的建筑群是彼得保罗要塞。</h3><h3>彼得大帝在此建立了俄罗斯自己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br></h3> <h3>彼得保罗要塞建在涅瓦河的三角洲上,扼守在涅瓦河与芬兰湾汇合处。</h3> <h3>彼得保罗要塞城门</h3> <h3>彼得保罗要塞里的钟楼</h3> <p>从彼得保罗要塞出来沿涅瓦河向前,去寻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p> <h3>涅瓦河上大桥。</h3><h3>圣彼得堡河道纵横桥梁众多,整个彼得堡有大小700多座桥。</h3> <h3>涅瓦河边海军部大楼门前的码头,右上角的中国石狮是清朝政府送给沙皇的。<br></h3> <h3>海军部大楼</h3> <h3>“看,阿芙乐尔号!”我兴奋地喊到。</h3><h3>1917年是您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了成功,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h3><h3>您是“十月革命”的功臣。</h3> <h3>跟“十月革命”的功臣合影留念</h3><h3><br></h3> <h3>皇村(又称普希金小镇),因沙皇的离宫和叶卡捷琳娜宫所在地而得名。穿过巴浦洛夫斯克公园就来到了叶卡捷琳娜宫了。</h3> <h3>行走在巴浦洛夫斯克公园里</h3> <h3>在这空旷的草地上兴奋地跳起了“帽子舞”。</h3> <h3>路遇小松鼠。</h3> <h3>公园里的小景</h3> <h3>叶卡捷琳娜宫</h3> <h3>美轮美奂的大厅。</h3> <h3>华丽的陈设</h3> <h3>奢华的琥珀宫。原琥珀宫里的所有琥珀在二战中被德军掠走并神秘地失踪了,现在的琥珀宫是照原样重建的。</h3> <h3>卡梅伦画廊</h3> <h3>触摸着你像是能触摸到你的历史,想感受一下你那个时代的温度。</h3><h3><br></h3> <h3>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她的七个情人的雕像</h3> <h3>今天去冬宫参观。</h3><h3>坐落在涅瓦河畔的冬宫又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原来是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h3> <h3>去冬宫路经彼得堡的喀山大教堂,因赶时间没有进去看,只能是拍此存照。</h3> <h3>这是沙皇时期参谋部大楼的凯旋门,从此望过去,那根立柱叫亚力山大柱,绿白相间的建筑就是冬宫。</h3> <h3>过凯旋门来到冬宫广场,中国连云港的四兄弟以参谋部的黄色弧形大楼为背景摄影留念。</h3> <h3>站在广场上向冬宫望去,游人如织,不时有沙皇贵族装束的人在到处招揽着生意。<br></h3> <h3>从这里进入冬宫参观,看着这似曾熟悉的白色立柱长廊,心里想着“马特维也夫”追击白军的场景。冬宫的奢华、雄伟和满目的雕塑没能吸引我的目光,我在寻觅“占领冬宫”时的弹痕。</h3><h3><br></h3><h3><br></h3><h3><br></h3> <h3>站在约旦阶梯上,我就是那个带头冲进冬宫的“马特维也夫”。</h3> <p class="ql-block">荣老师的一声“快帮我照一张”,将我拉进了冬宫博物馆的艺术里。</p><p class="ql-block"><br></p> <h3>二十根立柱长廊</h3> <h3>精美恢宏的约旦阶梯</h3> <h3>可爱的小天使</h3> <h3>精美绝伦的雕像</h3> <h3>公元前四世纪丘米安提水瓶</h3> <h3>达芬奇的《圣母与圣子》</h3> <h3>哲人《伏尔泰雕像》,由法国雕塑家安东尼·乌东所创作,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h3> <h3>拉菲尔长廊</h3> <h3>沙皇的办公室</h3> <h3>金壁辉煌的宫殿,是沙皇的奢侈、艺术家的才华、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它世界顶级的地位。</h3><h3><br></h3> <h3>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中国馆,中国馆和日本馆在一起,但走过去映入眼帘的大幅中国字却是日本馆的招牌。中国馆里没看见一个中国汉字,也没有中文的语音解说,却有些资料上有着藏文和维吾尔文。</h3><h3>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的故事,只知道你一定是来自中国。拍个资料照见证一下我们来过咱们的中国馆。</h3> <h3>就要离开冬宫了,模仿您的动作与您的这幅油画合个影,也算是与您道个别。</h3><h3><br></h3> <h3>告别冬宫时天上已是乌云翻滚了,我们沿着导航指示的路径向马林斯基剧院赶去。</h3> <h3>这个灯火通明的建筑就是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h3> <h3>柴可夫斯基的谱曲和彼季帕的编舞共同使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湖》成为了世界经典的芭蕾舞《天鹅湖》。</h3> <p>《天鹅湖》那经典华丽的交响曲和着轻盈优美的舞姿一下子就惊艳了全场。</p> <h3>是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这个片段让我第一次知道了芭蕾舞《天鹅湖》</h3> <p>借着《天鹅湖》所激起的兴致,回到宾馆重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我才真的知道了何为“洋为中用”;何为“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当年要经过怎样的“文化革命”,才能将这源自欧洲的反映“少爷”“小姐”们爱情故事的芭蕾舞艺术,变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有力武器啊。</p> <h3>向北,再向北!到了摩尔曼斯克就进入了北极圈。</h3><h3>摩尔曼斯克有人口50万左右,核反应堆200余座,是俄罗斯的重要核基地和不冻港。</h3> <h3>摩尔曼斯克火车站。</h3> <h3>摩尔曼斯克的北极圈地标</h3> <h3>摩尔曼斯克山里的木屋小别墅。</h3><h3>摩尔曼斯克夜里12点仿佛是我们家乡日落时分的景象,午夜时分,我们在屋外的廊下欣赏极昼。</h3> <h3>望着烧着木棒子的取暖炉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对!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h3> <h3>在摩尔曼斯克的一个商场里的餐厅等待品尝烤肉</h3> <h3>“干杯!”俄罗斯的啤酒要大杯喝</h3> <h3>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h3> <h3>再见了摩尔曼斯克!</h3> <h3>结束了历时26天的俄罗斯之行,乘俄罗斯航空公司航班由圣彼得堡经新西伯利亚转机飞北京首都机场。</h3> <p class="ql-block"> 我们26天的俄罗斯之行,仅凭着手机和手势的交流也得到了俄罗斯人“同志和朋友”般热情的帮助,使我们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去俄罗斯之前,俄罗斯在我的感觉中除了军工还有些老本可吃外,其它方面的建设在苏联解体后发展缓慢。但通过俄罗斯之行的“走马观花”式地了解,她充沛的资源、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艺术馆藏、恢宏的建筑和良好的人口素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俄罗斯有了这样雄厚的发展基础,其明天是可以期待的 。</p> <h3>谢谢兄弟姐妹们!因为与你们同行我学到了许多;因为与你们同行才有了这个“图说”。错误和不周之处请批评指正。</h3><h3>期待着下次的与你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