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千年古村诺邓</font></h3> <h3><b>D3:大理——诺邓古村<br> 行程:170公里。<br> 看点:古村落、古盐井、诺邓火腿<br><br> </b><br></h3> <h3><b> 好饭不怕晚,我们把最感兴趣的诺邓古村放到了最后。这条线路相对较远,如果打算一天来回的话,就得早一点出发了,毕竟一百七十公里的路程,只有一小段四十公里是高速,其余都是国道或省道。好在客栈的GL8很宽敞很舒适,并没有什么疲惫的感觉。走国道省道的好处,是沿途路况、风光多变,不容易视觉疲劳。碰到值得驻足的景色,还能下车拍照。累了就打个小瞌睡,三个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b></h3><h3><br></h3><h3> </h3> <h3><b> 诺邓位于大理云龙县西北,进入云龙县,发现这里和其它县城并无二致,马路上也是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根本想象不到离它六公里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千年白族古村落。</b></h3><h3><br></h3><h3> </h3> <h3><b> 最后这六公里我们走得将信将疑,可导航不容置疑地把我们往北指引。三公里后,按路边的指示牌,车子从省道拐入一条进山的小路。说是山间小路,但也不是什么野路,路面铺装平整,宽度足够会车。路两侧有几户人家,门口都挂着鱼庄、火腿的牌子,显然是被旅游带动起来的农家乐。这些人家有几户还在装修,小楼都很新,明显都是新建的,这哪里有古村落的样子?</b></h3><h3><br></h3><h3> </h3> <h3><b> 我们正东张西望寻找古村落的影子,车子却拐进了一个大院,眼前是一栋很气派的白族风格小楼,上悬牌匾“诺邓鱼庄”。原来临行前客栈主人特意关照司机,到点必须保证开饭,而这家鱼庄也是他们之前尝试过附近口味最好的一家。再次被客栈主人的贴心和周到感动到了。</b></h3><h3><br></h3><h3> </h3> <h3><b> 鱼庄的用餐区在小楼后身,餐厅无墙有顶半开放式,靠山临水空气清新,单环境就让人觉得无比快意。趁着店家准备食材的当口,我们在鱼庄里前前后后逛了逛。山里的农家还真是野趣十足,小楼依山而建,鸡鸭都散放在山脚随意溜达;坡上种着香橼,硕大的果实累累垂垂;院子里有一个偌大的鱼池,水面映着青山白云......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b></h3><h3><br></h3> <h3><b> 转过弯,看到鱼池旁边竖着一块牌子,写着“盐水池”,正惊讶盐水怎么养鱼,并对此啧啧称奇时,却被店家喊吃饭的声音岔开了思路。</b></h3><h3><br></h3><h3> </h3> <h3><b> 热气腾腾的锅子已经摆在桌子中央,五颜六色的料碟、配菜摆满一圈。锅开后,香气四溢,菌菇、鸡块、火腿片......在沸腾的清汤里浮浮沉沉,上下扑腾,引得我们食指大动。先来一碗清汤,什么调料都不用加,单是一撮小葱就让人鲜掉眉毛。鸡是云龙的矮脚鸡,这种鸡肉质紧实,纹理均匀,可肉蛋兼用,口感鲜美。鸡肉消灭大半后,盐水鲤鱼接着登场。看着洗净开片的整条鲤鱼下锅,鱼肉由半透明煮成奶白色,一桌人的胃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b></h3><h3><br></h3><h3> </h3> <h3><b>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汤锅的热闹吸引了,差一点忽略了桌上那盘低调的火腿片。火腿切得薄如纸片,玫瑰色一寸见方,均匀地码在碟子上。夹起一片,透光可以看到剖面上清晰的脂肪油花。这便是最最著名,可以生食的诺邓火腿了。用于生吃的诺邓火腿至少腌制了三年以上,入口绝无生肉的腥膻味儿。肉质不筋不柴咸鲜适中,细细咀嚼,齿颊留香。</b></h3><h3><br></h3><h3> </h3> <h3><b> 菌菇滑,鸡肉嫩,鱼肉糯,火腿香,上好的原生态食材给味蕾带来最原始最完美的享受,超满足的一餐,没出息地吃到扶墙而出。</b></h3><h3><br></h3><h3> </h3> <h3><b> 解决了口腹之欲,该干点儿正事了。品尝过美食,接下去就去寻访一下美食的起源。从鱼庄再往里走,不多远就到了诺邓。村口虽然也设了游客中心,可古村并不收费。车停在村口,一行人下车步行进入。</b></h3><h3><br></h3><h3> </h3> <h3><b> 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顾名思义,整个村庄就是修建于山谷之间。民居依着山势建造,层层升高递进。这里山体的砂岩呈特殊的赤红色,建筑取红土做坯,也多是红褐色。建筑外观并不华丽,但为数不少修建于明清时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村庄对面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小观景台,沿着陡峭的台阶攀爬上去,就可以把诺邓村的全貌收入眼底——澄澈湛蓝的天空、洁白缥缈的云彩、葱郁繁茂的山林,以及山坳中遗世独立的红墙村落,这里分明就是“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了!</b></h3><h3><br></h3><h3> </h3> <h3><b> 据考证,诺邓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中有记载的唯一尚存的原村名未变的村邑,因此称其为千年诺邓一点不为过。</b></h3><h3><br></h3><h3> </h3> <h3><b> 诺邓除了明清古建筑群,另一大看点就是它的盐井。云龙自古以来就出产优质井盐,而其中尤以诺邓盐最为出名。汉武帝时期,光大西南地区还是一片无名的蛮荒之地,而云龙、诺邓及周边地区,就已经被朝廷专门设为“比苏郡”,意为“产盐的人”。</b></h3><h3><br></h3><h3> </h3> <h3><b> 彼时,拥有一口盐井,就等于握住了财富的源头。从唐代开始,诺邓就因盐而兴,除了缴纳官盐,诺邓尚有大量的私盐可售。全村靠着优质的井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转型,诺邓的盐井正式停止生产。目前,村民除了用卤水做些食盐自用外,还少量地做些筒盐当旅游纪念品出售。</b></h3><h3><br></h3><h3> </h3> <h3><b> 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里,一段六分多钟的影像,让一种凝聚着诺邓井盐魂魄的美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闻名遐迩的诺邓火腿。</b></h3><h3><br></h3><h3> </h3> <h3><b> 都知道云南火腿好吃,其中以宣威火腿为代表。而相比宣威,诺邓的火腿产量要小得多,因为用于腌制火腿的多钾井盐属诺邓独有,加之选用诺邓黑猪的后腿,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中晾挂风干、深度发酵,最后才能制成口感独特地道的诺邓火腿。如此一来,诺邓火腿就以产量稀少品质上乘而备受追捧。现在市面上很多火腿都打着诺邓的旗号,但品质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想要买到(吃到)真正的诺邓火腿,还是来诺邓村走上一遭吧!</b></h3><h3><br></h3><h3> </h3> <h3><b> 从村口观景台下来,往村里进的路就不好走了,土石路高低不平,稍不留神就会崴脚。村子地势很陡,每户的房子都有落差。我们没有经验,深一脚浅一脚的特别费劲。几个村民躬身背着装满了物品的背篓,从我们旁边敏捷地错身而过,爬坡登梯如履平地。</b></h3><h3><br></h3><h3> </h3> <h3><font color="#ed2308">客栈王老师和美女导游试了试诺邓人的背篓,颤颤巍巍,举步维艰。</font></h3> <h3><b> 想要寻觅藏匿于深山的美食,必须要走入寻常百姓家。诺邓人家门口,几乎都摆着笸箩,里面是塑封好的火腿块,还有印着“诺邓”字样的筒盐。随意进了一间院子,院子的梁柱上挂着数个肥硕的火腿。主人正坐在院子里喝茶,听说我们想看看成品的火腿,他很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了他家的晾房。</b></h3><h3><br></h3><h3> </h3> <h3><b> 晾房选建在一楼,十来平米的房间非常通风,空气对流良好。窗户外层装有铁丝网,防老鼠,内层装有纱网,防蚊虫。屋子中央横着几根粗木长杆,上面挂着十数只火腿。这些火腿个个肌肉饱满状如琵琶,皮肉紧致无裂缝。从肉皮和肉面的颜色,可以看得出腌制年份的长短。皮面淡黄色、肉面桃红色、脂肪层微红的,属于新腌制的火腿。而皮面蜡黄、肌肉切面呈玫瑰色、脂肪层乳白色有光泽的,则年份略长。由于晾房地面不装饰任何材料,有利于火腿充分吸附地面的湿气,所以火腿表面都长着一层绿色的霉菌,不必担心,因为这是火腿深度发酵的标志。吃的时候只需刮除表面那层绿毛,洗净切块,或蒸或煮或煲汤,即可品尝到诺邓火腿鲜美浓郁、回味悠长的极致美味。如果有幸买到三年以上的老火腿,就完全可以拿来生食了,那肯定又是另一种别致而又特殊的口感了。</b></h3><h3><br></h3><h3> </h3> <h3><b> 实在没忍住对诺邓火腿的垂涎,买了几块带走,外加几坨诺邓井盐。带回北京送给亲朋,让他们也领略一番这来自大山深处低调而又令人惊艳的风味。</b></h3><h3><br></h3><h3> </h3> <h3><b> 山里的天气总是那么多变,午后,天空开始飘落雨点。逛到半山腰的我们被困在一间开满野花的院子里。小院有茶席有凉棚,像是特意候着我们似的。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行人索性坐下问茶聊天。听听雨声闻闻花香,躲在这千年古村落里,任由自己慵懒闲散,来不及走完的景点就算是留给这里的念想,等下一回大理之行再来一探究竟。</b></h3> <h3><b> (未完待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