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婚礼纪实

李艳华

<h1>  今年我们家族真是喜事连连。上半年、下半年分别出生了两位宝宝,一个多月前又得到了本家侄子李鹏举将于11月22日举行婚礼的喜讯。</h1> <h1>  尽管男女双方家庭在林州市区都有房子,平常也在市区居住,但双方商定,婚礼将依照传统仪式在老家东马安村举行。说起亲家,那真是太有缘分了。亲家就是本村同族,新娘名曰李霖霞。他们两家算上这门亲事,已有四层亲戚关系了:李鹏举的爷爷弟兄5人,爷爷排行第四,其二奶奶是李霖霞的叔伯姑奶;李鹏举的父亲姊妹三人,其大娘是李霖霞叔伯大娘的妹妹;李鹏举的姑姑又是李霖霞的叔伯二大娘。看看,这缘分真是杠杠的!</h1><h1> 11月17日,是女方家宴请亲朋好友的日子。由于这天上午我在鹤壁还有个紧要事情,所以赶到老家已经中午12点多了。之后我便居住在老家,参与了本家侄子李鹏举与族亲李霖霞婚礼的全过程。</h1> <h1>  乡村婚礼按程序将举办三天:第一天宴请亲朋好友,全村人吃大锅饭;第二天亲家组团前来“摆柜”,招待新亲戚(但咱这情况特殊,也是老亲戚了),全村人吃大锅饭;第三天娶亲,招待亲家送亲人员,全村人依然吃大锅饭。</h1> <h1>  说是办三天,其实有些工作还要提前一天做好:比如打扫卫生、布置院内院外;为宴席和大锅饭准备半成品等等。</h1><h3></h3> <h1>  11月22号举办婚礼,19号就进入了紧张状态。11月19号下午,我来到本家兄弟李双庆家,看到院内院外处处都有忙碌的身影。门楼已经张灯结彩;大锅已经支好,准备做传统食品皮渣;院内也支了一口大锅,准备炸鱼;还有一波人在洗菜切菜盘饺子馅儿。</h1> <h1>  制作传统大锅菜配料——皮渣。</h1> <h1>  制作皮渣的一段视频。</h1> <h1>  院内屋里屋外,拉线安灯、择菜洗菜切菜、盘饺子馅儿、炸鱼,事务繁杂但井井有条。</h1> <h1>  11月20号,是宴请亲朋好友的日子。一大早,在村里居住的乡亲和部分在外居住的乡亲便匆忙赶来,吃过早饭,刷锅洗碗之后,便开始准备午饭。</h1> <h1>  </h1> <h1>  宴请亲朋好友将摆桌上酒;中午大锅饭将吃水饺。所以乡亲们也就分成了两波儿,一波儿人准备桌菜,更多的人抓紧包饺子。</h1> <h1>  午时已到,亲朋好友上席。</h1><h3></h3> <h1>  11月21日,是亲家组团来“摆柜”的日子。由于就在本村,又是同族,我想去接接,结果“一不小心”就走到亲家了。</h1><h1> 在他们出家门的时候,为他们拍了合影,陪同他们一道走来。</h1><h1> “摆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举办婚礼的前一天,娘家人带上陪送的一部分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前往婆家,摆放到柜里。同时还要往柜子的四角放一些钱币和首饰,寓意“金银满柜”。</h1><h1> 这也是双方亲戚互相认识、女方亲属更加了解男方家境的一个机会。双方都会认真对待。</h1> <h1>  中午宴请亲家。亲家都是本村的,都相当熟悉。说好不用陪的,但碰到“难缠”的亲家同族兄弟李帅和邻村女婿(也有亲戚关系),非让我也坐到他们那里,我高高兴兴的便落入了他们的“圈套”,喝多不表。</h1> <h1>  11月21日晚上,也就是举办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按风俗习惯举家欢庆。首先本村传统锣鼓队登场,那熟悉的鼓点,振奋人心的锣鼓声,震撼小院儿、响彻云天。</h1><h1> 随后,在林州市区居住的几位本村女士,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叫好声、喝彩声,接连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h1><h1> 最后亲属长辈跳起了秧歌,精彩结束娶亲前夜的狂欢。</h1> <h1>  11月22日,是正式娶亲的日子。我们一早赶过去,同乡亲们一起吃早饭。</h1> <h1>  管事的李林昌,看我忙着拍照,还没有戴上喜庆的红花,便急忙给我递上来一朵。</h1> <h1>  快到娶亲的时辰了,我本家兄弟李双庆、弟媳李美凤为儿子整理衣装。他们深情的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在叮嘱儿子注意事项的同时,眼睛里却噙满了喜悦的泪花。</h1><h1> 新郎与陪同娶亲的伴郎及弟弟分别合影。</h1> <h1>  新郎和爷爷、奶奶、弟弟合影。</h1> <h1>  娶亲之前,女方派代表送来了生的一碗小饺子和两个大饺子。既是食粮,又形象地代表碎银子和元宝,寓意女方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同时也表明女方家已经准备好了。</h1><h1> 男方再派出代表,携带装有用红线捆扎的一升小米、一升面粉、一捆粉条、一把大葱、五斤猪肉、一束艾蒿等物品的篮子前往女方家。这些东西过去称为“离母粮”、“离母肉”及男方对女方的爱意,寓意是表明男方家庭既有物质生活基础、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和睦家庭,让女方家庭放心。同时也告知女方家娶亲队伍随后就到。</h1><h3></h3> <h1>  新郎和父母及伴郎再次合影。</h1> <h1>  临行前,给老天爷及各位神灵鞠躬行礼,祈祷保佑。</h1> <h1> 娶亲路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娶亲队伍浩浩荡荡,喜气洋洋。平时寂静的小山村,沸腾了。</h1><h3></h3> <h1> 到达亲家门口。</h1> <h1> 进入亲家院内。</h1> <h1>  得到红包后,新娘的弟弟(新郎的小舅子)准备为新郎端菜上饭。</h1> <h1>  新郎吃这一顿饭可不会太顺利。新娘的弟弟和妹妹“密谋”一番后,抓起玉米粒儿撒向姐夫,按风俗打的越准、越狠才越好。寓意为以后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打击,要有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风雨过后会有彩虹”。</h1><h1> 这似乎也是小舅子提醒姐夫:以后胆敢欺负姐姐,我这个小舅子可不会手下留情。</h1><h3></h3> <h1> “阴谋”得逞后,新娘的弟弟喜上眉梢。</h1> <h1>  新郎受到攻击时,伴郎们要全力保护。“危险”过后,伴郎们一边喂新郎吃饭,也不时喂自己一口。寓意为以后的日子要互相帮衬,共同走向富裕生活。</h1> <h1>  新郎和伴郎们饭菜基本吃好了,最后一道汤怎么还不上呢?</h1> <h1>  我到厨房一问,厨师笑答:你不觉得还缺点什么吗?</h1><h1> 哦,这个环节还要红包或者烟吗?我说,开始不是已经给过了吗?</h1><h1> 厨师说,那是饭菜的,这是要上汤了,不是一码事啊。</h1> <h1>  哦,原来是有人在这儿“搅和”。按照风俗,这样的场合,也会有这样的角色。那就让娶亲管事的人来商量商量吧。</h1> <h1>  中间人出面协调。</h1> <h1>  带队娶亲的是新郎的本家大伯。他又找来了一条烟奉上。厨师吼上一声:好哩,开火上汤!</h1><h3></h3> <h1>  给了厨师一条烟,解决了这个“坎儿”,小舅子又高高兴兴地去上汤了。</h1> <h1>  上汤之后又送来了点心。寓意在于提醒新郎,已经成家了,以后要承担家庭责任、关心妻子及子女生活(即上点儿心)。</h1> <h1>  送上来的点心,吃一点后,剩下的要连同筷子、酒樽一并带走。这带走的是“责任”,是“上心”。</h1><h1> 还要留下一张对老丈人家表示感谢的字条。</h1> <h1>  新郎吃饱喝足了,该有请新娘了。</h1><h3></h3> <h1>  没有红包,或者红包达不到要求,新娘的伴娘们可不会开门的。</h1><h1> 关键时候请来了一位身份较为复杂的人物:新郎的姑姑,同时也是新娘的叔伯二大娘。</h1><h1> 看来她的敲门、叫门也没有奏效。这也可能是她复杂身份的缘故吧。</h1> <h1>  门外的新郎和伴郎们商量:看来还得红包说话呀,再多给几个吧。</h1> <h1>  新娘的弟弟妹妹之前用玉米粒儿袭击了新郎,这回伴郎们一进来就“回敬”新娘,但伴娘们显然早有准备,及时保护起了新娘。</h1><h3></h3> <h1>  双方进行“指责”。</h1> <h1>  伴娘们提出了接新娘的三个条件:一是在纸上几个唇印中,准确认出哪个是新娘的唇印;二是宣读手机上已经准备好的爱妻宣言;三是在闺房内找出新娘的一双鞋子。</h1><h3></h3> <h1>  临时又增加了惩罚伴郎的一项内容:让伴郎们吹气球,直到吹炸为止。气球爆炸之时崩脸一下,引得众人大笑。伴娘和新娘却非常得意。</h1> <h1>  新郎为新娘戴花。</h1> <h1>  大家要求小夫妻亲吻,害羞的新娘却用花作了遮挡。</h1> <h1> 终于找到了鞋子,完成了三项任务。</h1> <h1>  新郎为爱妻穿鞋。</h1> <h1>  走出闺房,准备启程。</h1> <h1>  和新娘全家人合影。</h1> <h1>  小夫妻给长辈行跪拜礼。</h1> <h1>  新娘的大娘和姐姐为小夫妻送上镜子和手灯。寓意为避邪并照亮以后的道路。</h1> <h1>  出门前,向老天爷和诸位神灵行礼。</h1> <h1> 踏上娶亲回程。</h1><h3></h3> <h1>  如果去外村娶亲,一般都在村口迎亲。而这次是本村的,迎亲的场地就在本村的中部十字街了。这里相当于东马安村的“天安门广场”了。</h1> <h1>  前来迎亲的新郎的长辈们,被化妆的挺有喜感。</h1> <h1>  喜公公、喜婆婆笑得睁不开眼了。</h1> <h1>  去娶亲的新郎的本家大伯,也得赶紧补上妆,参与迎亲。</h1> <h1>  锣鼓喧天,舞蹈翩翩。</h1><h1> 喜迎新人,笑声连连。</h1> <h1>  喜公公喜婆婆,对着镜头跳秧歌。</h1> <h1>  伯伯叔叔一亮相,</h1><h1> 幸福往咱门里撞,</h1><h1> 看着下辈在成长,</h1><h1> 整个家族有希望。</h1> <h1>  背上媳妇阔步走,</h1><h1> 生活更上一层楼。</h1> <h1>  浩浩荡荡的娶亲队伍回到家。</h1><h3></h3> <h1>  今年初冬,气温虽然偏高,但却持续雾霾,竟然连海拔将近500米高度的小山村也未能幸免。虽然雾霾重重,但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乡亲们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喜悦。</h1> <h1>  先拜了天地,再入洞房。</h1> <h1>  负责迎接新媳妇的两位大娘,端来了没有煮熟的饺子,让新媳妇尝尝。问:生不生?答:生!寓意为有意愿早生贵子。</h1> <h1>  为新媳妇整理头饰和彩装,佛尘整妆靓新娘。</h1> <h1>  进入上拜环节。就是一对新人要给家族内的长辈和主要亲戚磕头认亲,长辈们会奉上一笔礼金。</h1><h1> 这个环节也是有趣、逗乐的环节。乡村有耍女婿、逗女婿的习俗,凡是姐夫、姑父,甚至舅舅之类的亲戚,都是被耍逗的对象。由于不能磕空头,在一对新人给他们磕头时,司仪会有意识的让新人多给这些亲戚磕几个头,这些亲戚也相应的就得多递上几次礼金,礼金面额数量会逐渐减小。直到司仪觉得“炸不出油水”了,才会停止。</h1><h1> 当然,司仪也会根据这些亲戚的经济状况灵活掌握,经济条件好的会多喊几次,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也就少喊几次。活跃现场气氛为目的。</h1> <h1>  拜高堂之前,小夫妻把象征孩子的布娃娃,分别交给父母。寓意是我们会早生孩子,但父母也要有帮我们带孩子的思想准备。这好像是落实责任制啊!</h1><h3></h3> <h1>  先跪拜高堂。</h1> <h1>  再跪拜爷爷奶奶。</h1><h3></h3> <h1>  奶奶喜悦地递上了礼金。</h1> <h1>  接下来,再从家族的长辈开始,依次为本家长辈和亲戚当中的长辈磕头。</h1> <h1>  选取了给大伯、大娘和姑姑、姑父磕头的视频片段。外地朋友可能听不懂独特的林州话,但应该能够看懂意思。</h1> <h1>  也许是跪拜时间长了吧,上拜结束,新娘居然站不起来了。</h1> <h1>  新郎干脆抱起了新娘回洞房。这是否新娘故意撒个娇?是不是新娘对新郎的考验呀?</h1> <h1>  上拜结束,门外的大锅饭开始了。我正好碰上媒人李俊生盛饭,我开玩笑说少吃点吧。他居然还居功自傲的说:我是媒人啊!我应该多吃点。</h1><h1> 好吧,你功成名就了,随你。</h1> <h1>  由于婚礼摄像和拍照的人员午饭后就要撤离,为了保证婚礼事项的完整性,把本该晚饭后进行的“铺床”提前进行。</h1> <h1>  负责铺床的仍然是迎接新娘的两位大娘。他们每铺一项都要口中念叨一段儿吉祥的顺口溜,逐项送祝福。</h1><h1> 比如:铺铺褥子铺铺被,夫妻恩爱里头睡。来年生个胖小子,幸福安康家祥瑞。</h1><h3> ……</h3> <h1>  把大枣、花生坠在被子上,把桂圆、莲子放到被子里,寓意为“早生贵子”。</h1> <h1>  最后一项内容,是新郎带着新娘去给祖先上坟,告慰祖灵,让媳妇认祖归宗。</h1> <h1>  我本家四叔四婶,与他们的二儿子双庆小家庭合影。</h1> <h1>  我四叔四婶,与他们的三个子女全家合影。</h1> <h1>  我四叔弟兄五人,大家庭合影。</h1><h3></h3> <h3>  说明:由于图片太多,受《美篇》百张图片的限制,只能把有些环节的图片拼图,给读者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h3> <h1>  关注多彩中国,欣赏中国多彩!</h1><h1> 谢谢浏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