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芙蓉镇,因刘晓庆的《芙蓉镇》拍摄地闻名全国。而原名“王邨”的小村镇也因改名芙蓉镇,吸引了全国乃至各国的游客。</h3> <h3>芙蓉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有史记载的古镇,被专家誉为“土家之源、土王之都、中国土家第一镇”。</h3> <h3>古镇历史悠久,据考证,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9年),在这里设置酉阳县治所,史称“酉阳雄镇”。可上通川黔、下达泸杭,故有“楚蜀通津”之誉。</h3> <h3>芙蓉镇曾是湘西溪州土司的故都,2015年7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h3><h3>进入景区,土王广场、铜柱园、土王桥、土王行宫等充满土族文化的建筑、场景一一展现</h3> <h3>铜柱园。展现古代一场战役后,双方签订盟约场景。这次签约也开创了中国境内民族自治的先例。</h3> <h3>铜柱上刻着“此柱可立不可移”,是光绪年间中俄边界勘察时所立(复制品),铜柱代表国家,至高无上的神圣!</h3> <h3>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地方,凡是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均设有摆手堂。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地区。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上肢动作,边走边舞。一般都在篝火晚会上进行。</h3> <h3>土王桥,是土司王在此休憩吟诵的场所。土司在土族拥有最高权利,他不仅有自己的统治制度、税收等还拥有自己的军队,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h3> <h3>在一个不起眼的转角处,发现了“土王行宫”,也是这里一景。应该有许多故事,但是步履匆匆,不及细问。</h3> <h3>芙蓉镇在旧时就极负盛名,今天,从河码头一直延伸至坡顶的靑石板街蜿蜒五里。</h3> <h3>土家民居依山而建,临水而立。</h3> <h3>建筑飞檐翘角,色调一致,板门小店错落有致。</h3> <h3>最令震撼的是穿越芙蓉镇大瀑布,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h3> <h3>到芙蓉镇时已是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h3> <h3>观瀑台前观瀑布</h3> <h3>苍茫暮色,远处的瀑布在灯光映衬下,非常漂亮</h3> <h3>转眼间,已是夜晚。小镇石板街上上下下,高高低低,一会来到了瀑布底下。一弯明月高挂,瀑布水花四溅。</h3> <h3>瀑布汹涌,飞流直下。我们从色彩变幻的瀑布底下穿过,水汽淋湿了头发和衣裳。</h3> <h3>这个角度看瀑布最漂亮</h3> <h3>走出瀑布景区向乘车点赶路,瞥见墙上一个大字,端详半天都不认识。导游卖了半天关子最后说出答案。</h3><h3>“海上飞来”,一字里面含四个字。我实在看不出和这四字有多少关联。</h3> <h3>相信去芙蓉镇的游客,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找刘晓庆的“米豆腐店”。芙蓉镇里,放眼望去,“刘晓庆米豆腐”触目皆是,可正宗的在哪里?</h3> <h3>这家看上去气派蛮大,门面好几间,又是楼上又是楼下,可是不正宗。</h3> <h3>据说,正宗的是这一家。何以为证?且看门牌号。</h3><h3>注意了没有,这三家店的门牌号,131,311,最后一家113号,搞数字游戏,让外地游客如坠雾里不明所以。</h3><h3>当然,我们听导游的,所以说113号正宗。</h3> <h3>芙蓉镇已被夜幕笼罩,到此一游不过2个小时。来去匆匆,浮光掠影。芙蓉镇很小,夜景也不错。如果能住上一晚,看看她早晨的景象,应该也是非常令人陶醉的。</h3> <h3>告别芙蓉镇,吃了晚餐来到凤凰城。</h3><h3>放下行李,就去了河边。传说中的凤凰古城越入眼帘。沿河两岸,灯火辉煌,灯光勾勒的古城线条,装扮的煞是好看。</h3> <h3>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建于 清康 熙四十三年〔1704年〕。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是 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曾被 新西兰 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 中国 最美丽的小城,与 云南 丽江 古城、 山西 平遥 古城媲美,享有“北 平遥 ,南 凤凰 ”之美誉。</h3> <h3>夜幕下的凤凰城,璀璨灯光后面,似乎有着许多秘密。</h3> <h3>行走在沱江边,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香风薰的人欲睡, 不知是否会有什么艳遇之类的事情发生?</h3> <h3>夜晚,行人稀少。看到的基本是游客,店铺营业至凌晨三点,真正是个不夜城。</h3> <h3>凤凰城的路灯就是凤凰造型。</h3> <h3>见识过了充满激情、甚至有点疯狂的夜色下的凤凰古城,自然不会错过晨曦中的凤凰古城。</h3> <h3>一清早,店铺还没开门,只有清洁工人在扫街。石板路有些潮湿,走在狭窄的街面有回声响起。而成群的游客已经陆续到来,都想看看凤凰古城别有风味的早晨。</h3> <h3>昨夜观夜景很晚才睡。今早早早起来看晨景,古老的凤凰城似乎还沉浸在昨夜的梦中。</h3> <h3>晨曦中的古城</h3> <h3>来到沱江边,那如薄纱般的轻雾在江面上若有若无,一艘小船似乎尚未睡醒,还在随波逐流。</h3><h3>“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h3><h3>沈从文笔下的那个人家,是不是就在这座白塔旁边。</h3> <h3>那湘西特有的吊脚楼,看上去古朴而神秘 ,如果有幸能步入其中一探究竟,该有多好!</h3> <h3>“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边城</h3> <h3>江边一侧,临江阳台上格式统一,应该是供游客住宿的栈房。放大一看,都有一个能坐能摇的像一个兜兜一样的座椅。可能是景观房的配置吧!</h3> <h3>“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边城</h3> <h3>“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边城</h3> <h3>“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角楼。”——边城</h3> <h3>“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边城</h3> <h3>凤凰古城始建于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虽已历经300年风雨沧桑,但古貌犹存。</h3> <h3>凤凰城本来就不大,古老而显沧桑的古城墙,破破烂烂的城门楼,高高低低的凤头墙,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h3><h3><br></h3><h3><br></h3> <h3>还有那雄踞一方的炮楼</h3> <h3>古城的中心地带,那里有朱镕基所题的“凤凰城”三个大字。</h3> <h3>朱镕基题词的不远处,就是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先生已乘凤凰去,此地空余凤凰城。</h3><h3>我们领略了先生笔下的凤凰城:山虽然不高,但很秀雅;水虽然不深,但很清冽;楼阁虽然谈不上大气,但却有小家碧玉的简约之美。</h3><h3>但:先生笔下的“翠翠”,苦苦等待的那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我们望穿秋水,陡然增添几分惆怅和哀伤。</h3> <h3>偶然看见这么一副照片,恍然以为这就是翠翠,白塔边痴痴的守望:也许明天回来!</h3> <h3>“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 ——边城</h3> <h3>博物馆</h3> <h3>凤凰城不大,却足够我留恋,喜欢这样的感觉,以至于不停地按动快门,记录着梦中的古城印象。</h3> <h3>“大都市随了商务发达而产生的某种寄食者,因为商人的需要,水手的需要,……这种妇人穿了假洋绸的衣服,印花标布的裤子,把眉毛扯得成一条细线,大大的发髻上敷了香味极浓俗的油类。白日里无事,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卖身女应尽的义务。”——边城</h3> <h3>小巷深处留给人们一丝遐想</h3> <h3>江湖有江湖的规矩</h3><h3>泡吧有泡吧的守则</h3> <h3>凤凰城成就了沈从文,沈从文也成就了凤凰城。据说他的骨灰有一半散在了沱江之中。</h3> <h3>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经等了千年。你会来吗?</h3> <h3>民俗街</h3> <h3>湘西特有的各类小吃应有尽有</h3> <h3>和土著居民亲切交谈</h3> <h3>开心的浏览</h3> <h3>走过路过吃过</h3> <h3>凤凰古城就这么简单: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还有一群闻名世界的人!</h3> <h3>这里真好,我还想来!</h3> <h3>好。你去哪里,我陪你!</h3> <h3>鸣谢我的旅友、好友、团友@璐、@顾呀,提供照片开拓思路以及各方大力支持和帮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