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苏家洼镇沈家庄村,是一个188户800口人的小山村。</h3><h3> 这村的村民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成功转型为半工半农(即年轻人大部分在本村或邻村企业上班,占用小部分时打理农田)型新农村,他们勤劳朴实,节俭持家。过上了殷实的幸福生活。</h3><h3> 这是一个极普通又不普通的一家人。片中两位老人,男主人公王福兴,七十六岁。女主人公郭淑平,六十六岁。</h3> <h3>这是王福兴家去年翻建的新房,比较原来低矮狭窄小草房真是天地之分。原来的小草房,还是大门北开的倒座房,寒冷的冬天北风吹来那叫是一个冷!就这样三间茅草房却养育了王福兴祖孙四代人。</h3> <h3>这是王福兴家保存的全家老照片,缺憾是没有父亲在场,弟弟王福荣也不在场,中间是母亲王素云、姐姐王淑勤、妹妹王淑玲、王淑华。王福兴的祖父在弟兄几位排行老大,膝下之子王玉臣(王福兴的父亲)幼年时读过二年私塾,是沈家庄村第一代文化人,由于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家教严谨,家风甚好。村里乡亲无不称道。王福兴的家庭虽不富裕,日子过的也挺温馨。父亲王玉臣写的一笔好字,逢年过节乡亲们都会请他写副对联福字,增加节日喜气儿。王玉臣家底好,人品正,深受村里干部群众的信赖,曾担任大队会计、生产队会计、保管员等,一干就是几十年。为了工作不出差错,记帐复核常常为了几分钱有时通宵达旦的工作,只有煤油灯陪伴。就是这样的认真、执着,也累坏了身体。他老人家一生基本没出过远门……。而他老人家最大的功劳是把几个孩子都培育成了有素养的文化人。</h3> <h3>这是姐姐王淑勤(今年已有82岁),姐夫张云德,北京上大学时的照片,她可是我村第一代大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河北北京师范大学本科,退休于华北煤炭医学院教授。</h3> <h3>这是本篇主人公王福兴,妻子郭淑平。朴实的终身伴侣。王福兴因幼年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一拐腿。走路困难,干活吃力,由于残疾腿,生产队干活没挣过一等劳力工分。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保管员和写写算算的工作。妻子郭淑平也是聋哑残疾人,话说不利索。但确是勤俭持家的劳动能手。但是再难也要供孩子好好读书。这不,小女儿考上大学,学费都是东找西借来的。三个孩子也都争气,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实在不容易啊!′</h3> <h3>这是王福兴的小女儿王海君,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都不错。大女儿王海英为维持家庭生计,照顾弟弟妹妹上学读书,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小女儿王海君自知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懂得知识才是财富。小学、中学学习都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也以优异成绩考入遵化一中这个梦寐已求的理想学校。三年寒窗苦读终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几年寒暑假都不回家,打工挣学费自给自足,不给父母添负担。并成功连读获得硕士学位,并在深圳华为企业担任高管,也在这里成就了自巳的美满的小家。每年冬天都要把父母亲接到深圳过温暖的生活。</h3> <h3>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老两口也如愿以尝的当了“太上皇”。尽享幸福的晚年生活,北京、深圳、遵化也都有了自已的家。</h3><h3> 知识就是财富,有知识就不愁有个幸福的家。您觉得呢?</h3> <h3>你看看酷不酷,连老外朋友也和咱“太上皇”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