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驱车去往芦山县。芦山县宣传的三个“长征之最”是红四方面军是长征途中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县(注:有争议,红军驻丹巴、天全、金川、马尔康的时间也长)长征途中最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傅钟同志为书记的中共四川省委);芦山人民给红军做的贡献最多,长征途中留下的革命遗址、文物文献也最多。 </h3><h3> 到了芦山县,我们就直奔红军广场。广场在路边,是芦山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在1935年11月红军开大会,朱德总司令讲话的旧址上建成的。我们去的时候只有大理石墙上刻的“红军广场”四个大字,两组红军雕像在2013年地震时被震坏,现在被移走拿去修复,可惜我们没有见到。广场一位大姐见我们远道而来,便热情地告诉我们还有个红军广场在龙门镇,那里还有遗址。我们又赶去龙门镇,可惜打听了几个人也说不清,我们只好继续前行,直到在路边发现了一块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遗址的牌子,原以为在山顶,顺着民居中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开到山顶,才发现没有任何迹像,只好下山。</h3><h3> 在山下一个路口猛然发现一棵参天大树便决定去看看,树上的标牌上记载着这是棵楠树,竟然有1200年的历史。树下面低洼处是一条小溪,还有一座长满青苔的小石板桥,走过这小桥才发现红三十军的遗址竟然在沟底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这是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司令部的遗址,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这是个百余年的四合院,现在仍住有人家,经受地震时未倒,被媒体称为“屋坚强”,我们在这里仔细参观了遗址,这里也是芦山县党性教育基地,我们还租用了一套红军服,在这里小秀了一把。</h3> <h3> 由于寻找、参观红三十军遗址耗时两个多小时,我们抓紧时间马不停蹄地又赶往宝兴县。这段路的隧道特别多,大概有七、八处,最长的的铜头隧道有6662米,有的隧道和隧道间只隔了一座小桥,才出这个洞口又钻入另一个洞口,在这丛山峻岭中穿梭,真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 </h3><h3> 宝兴县同样有红军广场,这个县城的特点就是夹在河谷中的长条形小城, 一条奔腾的大河穿城而过。红军广场就在县中心的路边,占地5000平方米,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小城,整个县城的建筑都在半山坡上,县里能把红军广场建在这样的平坝,足以说明对这段历史的重视。 </h3><h3> 在红军长征史上,宝兴县对红军的重要作用是:1935年6月7日,中央红军北上途中进入宝兴县,在这里做了充分的准备;对红四方面军的重要作用是,南下攻占的第一座县城,驻留了100多天,建立了中共宝兴县苏维埃政府等1个县级、4个区级、6个乡级、44个村级苏维埃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没收恶霸地主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穷人。</h3><h3> 红军广场上有主题雕塑《雪山丰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和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远看《雪山丰碑》像一面迎风猎猎的红旗,又像一座巍巍雪山,表现的是红军在向导带领下奋力攀登雪山的形象,丰碑的背面是表现红军艰难行进在陡峭山路互助友爱、团结奋进的浮雕。<br> 广场边上有连环画护栏160多米,112块浮雕石板画表现出红军翻越夹金山时的艰难。宝兴河对岸建有红军长廊,因山体滑坡造成垮塌正在修复。我们在这里参观了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舘内珍藏了当年红四方面军留下的大刀、六O炮、机关枪和刻在石板上的标语和大量的历史图片介绍。</h3> <h3><br> 进入宝兴县,首先见到的是夹金山干部学院!</h3> <h3>这是宝兴县城的街道,在红军广场对面山坡上,一直向山中延伸!</h3> <h3> 下午二点半,在街边小店吃完午饭,我们又驱车赶往夹金山。这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在课本里都学到的红军过夹金山的故事,这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红四方面军翻越三次甚至有的运输部队翻越数十次的雪山,也是我心中神圣之地! </h3><h3> 夹金山又名神仙山/仙姑山,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力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座山是宝兴县与小金县的界山。当年翻山的小路断断续续,人迹罕至,现在是11月3号,周边的山峰依然是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我们看了地图,宝兴到小金只有136公里,正常路面也就两个小时。</h3><h3> 我们沿着导航的指路向夹金山进发。进入这段公路不久,就遇到前方公路大面积塌方,公路局正在抢修,眼前大山上的盘山路就是去往夹金山的,但此时就是得等,着急也没用,远远望着五彩大山之中夹金山山顶的雪在阳光照耀下显的那么神圣,绚丽!路边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这焦急的心情也好起来。公路在断断续续的修补,我们也在不间断地等。逐渐到了路面好的路段,但是问题来了,进到山里几乎几十米就一个拐,全是180度的弯道,看不见对面来车,道又非常窄,全是岩石下的拐,时而有落石滚下来,不少地方的护拦被巨大滚石砸中,连路面都塌了下去,(我们的车也被滚落的小石头砸了一下)两个孩子神经高度紧张,我儿子目不斜视专心开车,外甥看前方,发挥他的特长,嘴里一刻不停地报告前方情况和注意事项,实在是太险了,关键是路面太窄了,刚刚能错开两台小车,从来没有这样路面的行车经验,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究竟多少个拐没心情数,很美的盘山道,走起来心惊肉跳!</h3><h3>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上的一个垭口,以为这就是夹金山的顶端,我们在这座金色军号红色彩绸的纪念塔下合影留念,在观景台上俯瞰着夹金山周围的景色,山上的空气骤降,冻的直打啰嗦,可见当年红军是怎样渡过这艰难的岁月,望着这大山,我想起胡耀帮有一个回忆录,当年他是个红小鬼,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飞机在后面追,可是当时国民党的飞机飞不了那么高的高度,他和战友们在夹金山上朝飞机喊”上来呀,快上来呀”。 </h3><h3> 看完了这一景观,我们又前行,以为顺着这条路就可以下山了,没想到又进入了更高的盘山道,越来越高,越来越陡,逐渐的我们所走的盘山路和对面的雪山群拉成了一个平面,远处的雪山在夕阳下渐渐变成了金色,白色的云雾在半山腰绕,带有棱角的大山也浙渐变成了黑色,像一幅幅水墨画,不到此处是体会不到这样的境意,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我们的车在努力地攀登着,终于来到了夹金山的最高处4114米,一面巨大的红军军旗挺立在山顶,一座白色丰碑刻着三个大字“夹金山”。</h3><h3> 这一路从2500米上到了4000米以上,我们百感交集!为了看一眼这神圣的夹金山,我们努力了,84年前我们的父亲和战友们喝着炒面野菜粥,拿着几根红辣椒以备在最冷的时侯吃下御寒,没有抵挡寒冷的衣物,就凭着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战胜了严寒,战胜了饥饿。尽管山上寒气袭人,一片冰天雪地,但我们心里激情似火,还是在山顶观看了很久,和夹金山合影留念,直到太阳快落山。 </h3> <h3>这是我们在等待修路时的空隙时间,拍到路边的景色,美吧!</h3> <h3>看对面山上的盘山路就是通往夹金山的路,看着挺近,但不走一段非常难走的180度拐的山路是到不了滴!</h3> <h3>原以为这就是夹金山的山顶,原来这里安放的就是山上的那座白色丰碑“夹金山!”</h3> <h3>终于见到了夹金山!</h3> <h3>天上飞的是什么?鸟儿还是鹰儿?</h3> <h3>我们到了最高峰,一览众山小!</h3> <h3> 从夹金山下来之后,我们准备在天黑之前赶到达维镇,这是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地,为了赶时间,我们在两河口、硗碛镇的泽根藏寨都没有停留。下山不久天就全黑了,路两边是黑黢黢的大山,没有一絲光亮,路还是几十米一拐的山路,全靠着车灯在小心翼翼地前行。</h3><h3> 终于到达维镇了,小镇也是建在狭窄的公路旁,这条省道虽然窄,路况也不是太好,却有个大气的名字“中国熊猫大道”,正好走在一座桥上,问一路边的大哥,红军会师桥在哪里?大哥说这就是,桥碑已拆掉,桥也要重新修建,我们下去看了一下现场,拆掉的碑不在此处,原来打算在达维镇住宿的念头就打消了,当即决定连夜赶往小金县,终于在晚8点半左右到了小金县政府宾馆。回想今天这一路的紧张惊险,我们感慨万分,136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六个小时,一天12个小时都是在路上,虽然很累,但我们感到很值得。</h3> <h3>在车灯的照射下,我们拍到了达维镇的路标,四周漆黑一片!</h3> <h3>朋友们:这是我用了三天时间独立完成的美篇,在网络世界里,我就是个文盲,在此之前我只会在微信里写字,还不会改稿,这次的寻根之旅我只是看景的,我妹妹是拍景的,许多珍贵镜头都在她的像机和手机,我发的朋友圈全是我妹帮我发的,因为旅途太累了,只发了朋友圈,美篇实在是设有时间发,所以寻根之旅发了一期就没音了,对不住大家,有不少朋友感到第一期图片太少,看着不过瘾,这次我尽能多的发一些,我真心想把我这一路的感受、感想、感动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给我这个自学的、没人指导(只凭我妹给我一张顺序图琢磨了几天,也走了弯路,好不容易写完了,不知怎么就没了)的新手,多多提意见、建议,多多批评指正!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