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我跨过老江桥(副本)

毕国顺

<h3>七十岁整,我跨过了松花江老江桥! 才11里的这段路,让我跨过了懦弱,跨过了岁数,跨过了懵懂少年,跨过记忆中的故乡,跨过了南来北往的我自已,好象一下子跨过了人这一辈子!这种跨过的感觉不想憋在心里,只有吐出来才一爽而快!<br></h3> <h3>这是我将要跨松花江老江桥的"证据“。</h3> <h3>2018年八月,我在哈尔滨。老朋友袁金来来电要请我吃饭,却提出一个新奇主意:你知道老江桥变成江桥公园了吗?不如,我们先逛公园后吃饭。金来知道我这个嗜游成性、见奇即采的老毛病。离开故乡21年的我第一次听说有个江桥公园,立马答应。</h3> <h3>但老朋友又提醒:我早就有走个来回的愿望。你身体怎样?若走不到桥那头,走一半咱就回来。他知道我己达古稀七十,且有过一次大病。我当然愿意走,可少年时的记忆老江桥特别特别长!自己能否走个来回?还真没把握,只好说:先走着看吧…<br></h3> <h3>这就是江桥公园的南头,在森林街头上,公园名称接续上117年的历史老称谓,叫:中东铁路公园,即然公园的设计理念是"轨-迹",那就让我们顺着钢轨找遗迹吧…</h3> <h3>这是当年的情景再现:一百多年来火车就是这样出发,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亮灯放行的。<br></h3> <h3>老爷爷辛苦了!你在这栉风沐雨站了一百多年,你是中东铁路永不休息的见证人!</h3> <h3>老钢轨留了下来,而且是见坡上坡、见台上台,象一串历史大项链把16个景点都串在一起,串成这个中东铁路观光公园,这是个挺别致的设计。</h3><h3><br></h3> <h3>这几个小金人设计得好!活现了铁路维修工人的常年工作情景。</h3> <h3>这面年代墙从1896年至2016年,记录了从起建至通车至停运至建公园的历史记录,是一面松花江大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墙。</h3> <h3>顺着钢轨往北走,在这座从老街道修改成的狹长公园里,四处可见铁路文化的特定符号雕塑,好象在时刻提醒游客:这是铁路公园!</h3> <h3>因无文字,不知道这个纪念碑和铁路有何关系。我的批评是:公园铁路在此碑前被友谊路的车流活生生切断!兴致勃勃的游客突然被走出公园去等红绿灯,扫兴呀!美中不足呀!架个过街桥或修条过街地道不就全解决了吗?可能又是没钱?唉…</h3> <h3>这是哈尔滨市政府的公园简介,老江桥历史沿革和新江桥承建过程一目了然。当看到2014年市政府研究弃旧桥建新桥方案时,我知道这其中有许多热心建议者、积极参与者、甚至还有提出各种方案者。我建议:应该将百年老桥保护下来建成铁路文化公园的建议者、方案设计中标者、铁路公园的承建者,都应该在公园门口树个荣誉墙或责任姓名碑:以监督承建者、表彰建议者,鼓励更多人为哈尔滨提好建议!那将会大大提升故乡的人文关怀形象,会让全国游客顿感:寒冷的哈尔滨挺温暖!</h3> <h3>铁路公园建一个博物馆非常好!但我去时闭馆,我猜:此博物馆应该是这个公园的文图补充、历史深挖和意义升华,应该是在画龙点睛。但遗憾!但愿只是我的运气不好。好在馆外有图文画廊,浏览一遍也己知晓个大慨。</h3> <h3>候车棚里见到了一百年前的几个人物:验票的铁路员工、正在候车的穷人、佣人扛箱的富人,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站在他们中间有一种历史的真实感。松花江江畔和群力大道的人物雕塑都大有历史、颇有名气,是哈尔滨响誉天下的文化优势,为什么就不多搞几组人物雕塑来加大这个公园的历史厚度呢?</h3> <h3>这个桥头雕堡据说是日本人修的,是为了保护江桥安全的。我小时一上桥就害怕,怕守桥解放军从黑洞洞的洞口里伸出的枪。</h3> <h3>顺着桥梯登上老江桥,看着桥下熟悉的江水和更熟悉的江畔人流车流,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五十多年前:十四五岁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江北,走的就是老江桥。开始只是为了好玩:看江水缓缓东流,看船只逆江而上,看江北绿油油的菜地。后来越走越远,曾走到二十里远的对青山去买香瓜,名义上是去买实际上是想偷,可惜没找到瓜地,结果没完成"偷的壮举"…</h3> <h3>踏上老江桥,我知道:这是在重走50多年前的少年之路,是在拣拾时断时续模模糊糊的回忆,是在捕捉链接过去和现在撞击出的思想火花…<br></h3> <h3>老江桥彻底变了!第一眼看到的是:曾将人车隔开的高高的铁丝网全拆了,横向贯通成7.2米宽的自由路,现在走桥再也不用担心火车来时那震耳欲聋的隆隆呼啸和排山倒海飞驰辗压过来的巨怕了!新潮的是桥面有三处铺上了大玻璃砖,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路基、桥墩和江水,胆小的还是袅袅地绕着走,胆肥的连蹦带跳扮着鬼脸跑。</h3> <h3>这一小段铁丝网留得妙!留的是当年的"迹",留的是现在的"忆",留的不是乡愁是乡趣!</h3> <h3>和老江桥紧挨着的是2014年建成的哈齐线客运铁路新桥,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哈齐新桥让老江桥下岗退休了,可退休的老江桥却又以观光桥的新面貌在发挥余热。</h3> <h3>这些信息是我这个老哈尔滨人第一次读到的:这座被称为松花江第一桥的老江桥是1896年根据中俄密约于光绪26年即1900年开建,1901年竣工通车,全长1027米长,1962年大修更换全部钢樑,同时为封开江时南北行人在桥两侧各增设了1.2米宽的人行辅桥。这座整整运行了115年的老江桥,终于在其115岁即2015年光荣退休。<br></h3> <h3>品嚼这些信息,联想起母报老报友曾一智对这座大桥的多次描述,我用记忆这条金线把这座桥和哈尔滨这座城串了起来:这座桥原来历经清朝、民国、伪满、新中国四个历史阶段,最初叫东清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跨江大桥,又是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西连满洲里、东连绥芬河、南下一直连到大连,T字型纵横2400公里串起东北四省,哈尔滨恰好位居中心,最重要的是从东西两处连结俄罗斯,那就是自117年前欧洲文化就是顺着中东铁路源源不断涌进哈尔滨的,哈尔滨开埠不就是从1900年开始的吗?哈尔滨原来是伴随着中东铁路长大长高漂亮起来的,怪不得哈尔滨有哪么多洋味建筑洋味文化,怪不得哈尔滨又叫东方小莫斯科,怪不得"老江桥"被称为哈尔滨的历史地标呀!</h3> <h3>凭栏依在老江桥栏杆上,让江风撩起童趣,让江风吹起记忆,让江风推开心扉:我老了,老到需要用一生的积淀去重新认识故乡,重新审视乡趣,重新掂量哈尔滨的份量:哈尔滨原来有这么厚的历史!故乡原来有这么重的份量!我的百年老家原来有这么深远的背景! <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 <h3>侧身回看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江南,我问金来:我们走多远了?金来笑答:己走大桥2/3了!我抬起越走越轻快的腿,有点豪迈地说:走!完成咱俩共同的愿望,今天就走个来回!<br></h3> <h3>防洪纪念塔下的水柱喷起来了!那一百多米高的水花喷得游人热血沸腾…我走在桥上,让心中的列车呼啸而来,让记忆的列车扑压下来,让耳畔的列车隆隆响过!<br></h3><h3><br></h3> <h3>金来笑着提醒:慢点!不急!越走越快了,这不象七十了!我毫不理会,我走在自己的记忆之桥上…<br></h3> <h3>我们走到老江桥的北头了!保安笑问:是外地游客吧?並主动为我们合影留念,我回望刚走完的这个公园这座桥:这五六千米让我走过了少年,走过了历史,走进了老年,走过了自己! 老江桥啊:故乡的桥,记忆的桥,情感的桥,思想的桥,我亲爱的桥!<br></h3> <h3>这是老江桥北的牌廊和江北景观。</h3> <h3>这是我走到中东铁路公园北头的"证据"。自我检测一下:我给我的身体打80分,给回忆打90分,给思考打100分,给心态打120分!我赢了一次我自己!</h3> <h3>这时相隔59米远的哈齐大桥上一辆客车飞驰而来,没有轰隆巨响,没有地动山摇,就象一叶飞舟掠过江面,我少年时的记忆被这200公里的时速一扫而光。</h3> <h3>(从桥北走回桥南很快,我特意到桥南的青年宫去留影:因为青年宫见证着我的儿少时代、青年时代和拼搏时代,见证了我49年,直到49岁离开哈尔滨南下…)</h3> <h3>走!喝酒去!我们走过青年宫,直下防洪纪念塔,挤进中央大街的人流中…</h3><h3> </h3> <h3>2018年10月写于深圳梅林一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