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21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第十五学举行了第二次数学学科观摩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智慧课堂——凸显数学课堂的生长力”。</h3><h3> 本次活动由王玉、侯静、王彩三位老师执教,同时还邀请了自治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牛书云、天山区数学教研员郑晓丽到校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予指导。第十五小学钱校长同时参与此次活动。</h3> <h3> 主持人王璐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及活动要求,并宣布数学学科观摩课展示活动正式开始。</h3> <h3> 王玉老师执教的《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一课通过让学生提问题、改编分数应用题,对分数应用题进行分类等活动,引发学生较深层次的思考,构建了分数应用题的模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h3> <h3> 侯静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以故宫大门上的门钉为载体自然引入课题。如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记忆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充分挖掘和探究有意义的规律来帮助记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迁移等过程,认真寻找口诀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有趣的思考。在练习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联想口诀进行了学科整合。最后播放“九九表”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这些是显性地渗透数学文化,隐性地渗透了数学文化是学生尝试了“发现—验证—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终身受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文化为载体,以九9的乘法口诀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编口诀,再自主探究发现口诀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画图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明白了规律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道理,数学文化的渗透恰当,注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h3> <h3> 《认识周长》一课 ,王彩老师从魔术棒变形的直观演示开始,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含义,在画一画、指一指、围一围、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充分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周长的内涵与外延,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关键能力的养成。</h3> <h3> 三节展示课结束后,首先由1—6年级各组教师代表评课。然后由天山区教研员郑晓丽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及意见,也对我校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h3><h3> 其次,自治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牛书云也在本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体会,认为方向比目标更重要,希望教师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教育方向。</h3><h3> 最后由汤亮主任对此活动进行评价并指出:任何一种深刻的理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原来建构的基础上不断的重新解构,并且这种重新解构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的上升,重新结构的过程凸显了数学课堂的生长力。最后汤主任以两句诗进行总结——“沽酒欲来风亦醉,卖花人去路还香”,充分肯定了本次展示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br></h3> <h3> 本次教研活动可谓是一种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力平台。本次活动落实了“智慧课堂”凸显课堂生长力的主题,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学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教师们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走的更好、更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