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花开,蝴蝶自来——记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化学组“互联网+教育”教研活动

邬瑞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发展。为推动教师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唐中西校区各学科积极开展了“互联网+教育”的教研活动。</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11月21日早上8:30,在唐中西校区的未来教室里,马学花老师应用“优课智慧课堂软件”为大家展示了一堂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化学展示课。杨晓梅校长、石玮主任、莫妮主任以及化学组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同时课堂</font>通过网络直播,即使唐中集团的另外两个初中校区以及其他各校的教师身处各校,<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能通过手机或者电脑</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共听这堂课。</span></h3> <h3>  马学花老师展示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h3><h3> 刚一开始,马老师通过一首赞美诗引入新课:“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一张张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精美图片映入了学生们的眼帘,马老师通过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兴趣。</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个环节“温故而知新”,马老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并思考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并简要说明理由。马老师利用软件中的卡片翻转设计给出了六种途径的图片,并让学生依次分析作答。这样基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所举例子为什么不被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h3> &nbsp; &nbsp; &nbsp; &nbsp;带着疑惑,学生们进入了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理想药品的第三环节。马老师给出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点滴板等,并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提出了实验的要求。<br> &nbsp; &nbsp; &nbsp; 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察三个对比实验的现象,他们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乐着、玩着、也讨论着……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实验结果,马老师将实验报告的表格发送到每个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同时她还利用教师的平板将其中一组学生实验的真实视频直播投屏到大屏幕上,方便听课教师们的观看。在分析总结环节,马老师就实验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为解决“碳酸钙与稀硫酸为什么反应一会儿后停止”的问题,马老师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进行讲解,效果还是很不错的。<br> <h3><font color="#010101"><h3>&nbsp; &nbsp; 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nbsp;</h3><h3> 既然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何种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呢?课堂顺利进入第四个环节。</h3><h3>&nbsp; &nbsp; &nbsp; &nbsp;&nbsp;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因为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室有关氧气的制取原理,知道要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因素来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因此,在进行本环节的教学时,马老师主要采取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说、来讲,学生在回忆、描述、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方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突破组装实验装置这一难点,马老师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让小组学生自己设计和组装仪器,并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font></h3> <h3>  软件简易可行,当学生组装不成立时,软件会自动弹出“组装不能成立”的字样,学生可以返回重新组装,这样为课堂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当学生组装好后,马老师还会适时地提醒他们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长颈漏斗末端插在液面下;利用带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利用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氧化碳如何验满等。<br></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学习完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知识后,由两位学生代表上台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马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研究化学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验证所得气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不知不觉,愉快的课堂已接近了尾声……为了统计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效果,马老师利用平板给学生发送了几道试题,从统计结果上看,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很不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在评课阶段,石主任首先介绍了优课未来教室软件中的课堂评价系统,针对马学花老师讲授的这堂课所产生的有关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数据做了相关的分析和介绍。瞧,大家听得多认真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接下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马老师的这堂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王国花老师惊叹学生对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掌握,佩服马老师平时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吴梦瑶老师认为引课自然切入,思路清晰,教学递进关系明确,建议讲解微溶物硫酸钙时覆盖加一张图片或视频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赵换萍老师提出老师的提问应该注意是否有思考价值,对学生的思考是否提供帮助,她认为这堂课有知识、有思路、有总结,是一堂成功的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nbsp; &nbsp; &nbsp; &nbsp;张苗琴老师提出本堂课实验的亮点是采用了三个对比实验,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邬瑞老师提到马老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注意渗透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教会了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了学生学科思想,对今后研究其他气体的制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李金文老师认为这节课从学生的反馈看是高效的,亮点是组装装置,并让学生进行了优点分析,建议学生实验探究完应多给些思考的时间。</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马雪红老师说到,本堂课设计合理,各环节街接自然,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老师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质疑不出来的时候,老师注意引导启发,她建议在反应原理环节应让学生多看看课本,理解起来会更好,当学生出现不规范的语言和操作时应该及时指出来。王旭东老师认为应给学生介绍一下为什么不选择浓盐酸作为反应物,另外在组装仪器环节让学生用实验仪器自己组装会更好些。</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 最后,杨校长总结说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技术改变课堂,希望老师们能利用好软件中的评价系统,更加客观公正看到教师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变化。她认为化学组的老、中、青教师结构合理,教研的氛围好,鼓励大家今后继续把这种氛围保持下去,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div><h3>  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需要在加强学习和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技术和手段上再下功夫。我们在体验信息化为教育教学带来便利、高效和智慧的同时,还要对如何用好信息化工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教学核心素养,在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等问题的道路上要继续探索、不断前行。</h3><h3><br></h3></div>

学生

老师

课堂

二氧化碳

实验

组装

制取

教学

教师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