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翻开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一名教师,只有深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教育才会有火花和灵感,才能有智慧,才会从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幸福感。从“忧生”到“优生”,从执教的学生到已毕业的学生,李镇西老师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br></h3> <h3> 01.收集回忆,留存感动</h3><h3> 李镇西老师能细心收集好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信件,这一举动,也为这本书增加了可读性和可信性。信件是第一手材料,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好好保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东西,比如文章、手抄报、思维导图等,留到以后慢慢回忆,这是他们成长的足迹。</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02.爱心最重要</h3><h3> 书中提出“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这个字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可以记住所有学生的生日,并送出一个礼物。用心去感受学生,用爱去转化学生。当师生关系转变得并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成为了家人或者朋友,那么我们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学生也会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只要我们用“爱”浇灌,他们这株幼苗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03.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h3><h3> 文章中多次提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总是不希望自己吃过的苦,走过的弯路,让孩子们再经历一次,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幸福”这个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目的是要培养一个让人喜爱的孩子,身边人也将会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04.发现幸福,创造幸福</h3><h3>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幸福,作为教师,幸福可能是生病时学生亲切的问候;抱着作业去办公室时,学生接过来的那一瞬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是来源于许多小事。当然我们自己收获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发现幸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幸福,给家人、朋友和老师制造幸福,成为一个大家喜爱的孩子,也让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h3><h3><br></h3> <h3> 我们向教育家学习,不光要学习教育名家的理论和思想,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总结的毅力。他们往往都经历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彷徨,经历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痛苦的学习积淀过程。与其天天盼机遇的垂青、幻想一鸣惊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和反思总结。如果我们还想进步,不甘沦落为可悲的教书匠,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吧!</h3> <h3>撰稿:卜佳静</h3><h3>审核:王盛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