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欧罗巴(荷、比、卢、德)德国【德累斯顿、维特巴斯古堡酒庄、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无忧宫、柏林】

边缘客

<h3>德国德累斯顿坐落于易北河两岸的宽阔缓坡上,距捷克只有四十多公里,这座城市大约建于八百多年前,在历代君主的经营下特别是在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和他儿子两代人手中,德累斯顿成为具有欧洲声誉的文化名城,然而在二战中遭遇盟军的狂轰滥炸,使素有“巴洛克珍珠之称的德累斯顿几乎化为灰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东、西德统一后,这座文化名城才得以恢复昔日的辉煌。</h3> <h3>森帕歌剧院为十九世纪同名建筑师森帕的杰作之一,自1841年建成以来曾两次遭摧毁的厄运,于1985年第三度重新开张,瓦格纳、施特劳斯和韦伯等音乐巨匠曾都是这里的常客。</h3> <h3>宫廷教堂为德累斯顿的天主教主教座堂,是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为了成为波兰国王而由新教改信天主教建立的这座皇家教堂,该⛪️建于1738年-1751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负责设计建造的。</h3> <h3>教堂内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征得同意后随手拍了几张。</h3> <h3>依照原样复制修旧如旧,真看不出是不是原物?</h3> <h3>宫廷教堂为萨克森州最大的教堂,屋顶上有78尊圣人雕像。⛪️内是历代萨克森的诸侯们长眠的地方,从波兰移送而来的奥古特国王的被放在银质小匣内的心脏也安放在此,据说当有他所心仪的美女经过小匣时,小匣内的心脏就会悄悄地跳动起来。</h3> <h3>德累斯顿王宫于1485年起便是历代萨克森王国家族的居住地,也是该地区的政治权力中心,二战中宫殿曾一度被毁,之后按照原貌复原重建,这座宫殿糅合了多种艺术风格,鹅黄色的外墙配上红色屋顶,青铜式的圆顶颇为雍容华贵,新建的封闭中庭的玻璃球型穹顶十分别致,如今这座宫殿以艺术科学宫的形式对外开。</h3> <h3>绿穹顶珍宝馆的名字来源于这座建筑绿色的圆顶和柱子,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586年,为王室专门收藏珍宝之用,这里是欧洲最大的皇室御用的珍宝博物馆,它能在历经战火洗礼后依然得以留存已是一个奇迹。二战期间这些珍宝由于藏身他处没遭毁损,不过还是让苏军抢走了这些珍宝,1958年才归还给当时的东德,如今该馆属于州立艺术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欧洲现存规模最大、收藏价值最高的皇家珍宝馆,展出萨克森历代皇室收藏的珠宝王冠等。</h3><h3>2006年绿珍宝馆在经过修复后重新开放,新、老两部分展馆共藏有15-16世纪用黄金、白银、象牙、琥珀等制作的艺术品3000多件,新馆包含九个展厅,各自有自己的展览主题。</h3><h3>图左红色的屋顶、绿色圆顶建筑</h3> <h3>茨温格宫为德累斯顿最为恢弘与著名的古建筑,始建于1709年“强者”奥古斯特时代,前身为木结构建筑所环绕的广场,用作萨克森王公贵族举行各种比赛和进行宫廷游戏的欢庆场所,为了装饰这座建筑众多雕塑家为其创作了大量无与伦比的雕塑作品,它们至今仍是德累斯顿的最重要的名胜之一,皇宫两侧环绕的亭阁和画廊曾经是橘园,王冠宫门景点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遗憾的是没时间上去,仙女浴池为德国最精美的巴洛克式喷泉之一。如今茨温格宫的内部房间被辟为博物馆,设有画廊、瓷器馆、兵器馆、戏剧馆……等多个博物馆。</h3><h3><br></h3> <h3>参观萨克森顶级葡萄酒维克巴斯古堡酒庄,这是一家欧洲体验式的酒庄由军队元帅和伯爵克里斯托夫创建,是萨克森最古老气泡酒生产地,不过它的制酒设备与工艺都是现代化的。</h3> <h3>位于德累斯顿南部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能到达德国钟表重镇-格拉苏蒂,一般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只有2500位居民,看起来平静祥和的小镇已有165年制表历史,在制表业达到顶峰的十九世纪,它产出的天文钟、航海钟和座钟享誉全球行销全世界,🇩🇪的高级机械腕表品牌-格拉苏蒂就诞生于此。</h3><h3>早在1845年,受🇩🇪政府的资助在此建立了钟表生产基地,但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格拉苏蒂的钟表制造业一下子与世隔绝,尤其是二战结束前几个小时格拉苏蒂所有的钟表厂被苏军洗劫一空,直至近年来公司经过重整后再战江湖。</h3> <h3>于小镇中心矗立着一座特别的建筑,那就是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馆内一、二楼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示出超过400多个独一无二的钟表产品,透过展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参观者可完整地了解格拉苏蒂钟表业历史的发展,观赏到各个时期格拉苏蒂的各种表类的产品、历史证书和专利文书。</h3> <h3>从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归来继续德累斯顿的游程</h3> <h3>连接王宫与教堂的廊桥为王室成员前往⛪️的通道</h3> <h3>君王出巡图-这是一幅101米长的瓷器壁画,描述了韦廷王朝的历代君王的出征的场景。壁画展示了从1127年至1876年萨克森的三十五位统治者(包括父子、兄弟)骑马出巡的盛况,随行有科学家、艺术家、工匠、儿童、农民及士兵等共计达九十四人。</h3><h3>图中第一位的是1123年-1156年的统治者康拉德,他是萨克森的总督。</h3> <h3>雕像下端居然还标有每个人姓名</h3><h3>上图两位扬鞭越🐎的是诸王侯中为德累斯顿影响最大的奥古斯特二世与三世;下图在行列末尾蓄胡子的就是壁画作者本人瓦尔塔。</h3> <h3>这里曾经是欧洲最古老的竞技场(施塔尔霍夫)之一,也是王宫东北侧的中庭,这条瓷画长廊使用的是著名的迈森瓷砖,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瓷砖画,非常幸运的是,该画在二战的狂轰滥炸中被完好的保存下来,而当时周围已被炸成一片废墟,唯有它依然屹立着。</h3> <h3>长达101米的瓷器壁画描述了撒克逊王子和公爵的出巡盛况,以纪念韦廷王朝长达一千年的统治。瓷画由25000块瓷砖组成,覆盖了奥古斯特街的皇家马厩的外观。</h3> <h3>皇宫大门,进入此门即是德累斯顿的老城区</h3> <h3>壁画长廊的另一面-皇家马厩</h3> <h3>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726年,采用了圆形拱顶、砂岩等历时十七年才建成,教堂高达95米,精巧别致为新式教堂建筑的<b>代表作,许多大师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二战期间在盟军的空袭中化为废墟,仅剩下13米高的一截残墙(如图左下角),德国统一后,在英美等国的捐助下重建了圣母大教堂,从1994年开始耗时十一年,花费1.79亿欧元才建成,⛪️按原样修建,许多遗物都被精心保留下来并成为⛪️建设原料的一部分,2005年10月30日德累斯顿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圣母大教堂重建落成典礼”,包括🇩🇪总统、总理和英国王室代表等各国政要在内的十余万人参加了此次盛会。</b></h3> <h3>⛪️内</h3> <h3>圣母大教堂前的城堡广场</h3> <h3>破损的地球-警示人们🌍正在遭受人类活动影响</h3> <h3>布吕尔平台是一个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观赏、散步和闲暇的好去处,布吕尔平台因其宏伟的露天台阶而闻名,被誉为“欧洲的阳台”,大多数人都从平台西端的城堡广场进入平台,也可从萨克森的最高法院有四个雕像的楼梯进入,这里有一长排的重要建筑,还可眺望到宫廷⛪️和著名的森帕歌剧院。</h3><h3>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为德累斯顿高等艺术学院</h3> <h3>布吕尔平台的台阶两侧分别树立着四个雕像,据说分别象征着一天四段时间。</h3> <h3>易北河上的奥古斯特大桥</h3><h3>易北河是中欧主要的航运水道之一,发源于捷克和波兰两国交界处的克尔科诺谢山南麓,全长1165公里。奥古斯特大桥为欧洲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早在十三世纪已有记载,最初只是石柱加木制桥身,后来被换成现在模样,大桥在二战中被毁,于1949年修复,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景观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认为正在筹集中的玛丽亚大桥会破坏原有的景观,2006年将其列为颇危世界遗产名单,希望不要建桥,但政府认为改善交通比申遗更重要坚持建桥,因此于2009年被踢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h3><h3><br></h3> <h3>这是布吕尔平台矗立雕塑家恩斯特·里彻尔,森帕歌剧院广场上的骑马铜像、圣母教堂前的马丁·路德像以及美术学院穹顶上金色女神像都是他的作品,至于世界上最大的瓷砖壁画【王侯出巡图】的作者瓦尔塔则是他的学生。</h3> <h3><br></h3><h3>由于被踢出世遗名录,为解决交通问题又建造了这座现代化的大桥</h3> <h3>萨克森州议会大楼,原为萨克森王国的最高法院,一街之隔的墙上即是著名的瓷器壁画君王出巡图。</h3><h3>这一座座重建如旧的建筑,尽管有被战火熏得黑黢黢的外表,也掩盖不住昔日的辉煌,它像一本本永远读不完史书,讲述着过往的兴衰,它的美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地细细地品味……</h3> <h3>德累斯顿火车站对面就是我们用餐的成吉思汗餐馆</h3> <h3>无忧宫为十八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坐落于德国波茨坦北郊,是普鲁士国王菲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因建在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h3> <h3>无忧宫正面(车拍)</h3> <h3>占地面积为九十公顷的无忧宫延续了五十年之久才完工,且躲过了多次战火,至今仍保存如初。</h3><h3>山下的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为1745年建造,花园正中带有喷泉的蓄水池建于1748年,但令人遗憾的是腓特烈大帝从未能亲眼见到喷泉喷水,因他的那个时代还没足够的技术让水喷出来,花园内有许多大理石雕刻成的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美神维纳斯、商神默丘里、太阳神阿波罗、月神狄安娜、生育婚姻之神朱诺、战神玛尔斯、智慧之神米诺娃以及众神之神朱庇特,象征火、水、风、土四元素雕塑都被安置在水池四周。</h3> <h3>这片斜坡被规划成六个梯形露台,为了达到尽可能满足太阳光照,原来的墙被取而代之的则是来自葡、法和意大利的单株葡萄,在168个玻璃罩内则被种上了无花果树,露台的前端为绿色的草坪覆盖,台阶被建筑在中轴线上。</h3> <h3>电视塔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民主德国(东德)建造,是对社会主义进步的高度证明,其细长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球体,提醒大家这是一颗卫星,它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哈克庭院是以其独特的环境讲述着柏林米特区的历史和这里的生活方式,它为德国最大的庭院区,1977年成为文物保护建筑,这片倍受青睐的建筑群重新唤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区的生命,在典型的柏林后院氛围中,艺术画廊、音乐厅、电影院、剧院、酒吧餐馆以及小店铺、大公司的旗舰店等完美融合异彩纷呈。</h3><h3>位于柏林米特区的哈克庭院建于1906-1907年间,它由八座互通的庭院组成,占地约9200平方米,庭院在设计时就颠覆了传统庭院的功能,而是将办公、购物、娱乐和住宅结合到了一起。</h3> <h3>该区域曾为犹太人的聚集区,商业活动非常发达,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就聚集了德国银行、男士服装店、乐器店以及各类店铺,庭院的另一侧分布着酒吧、餐馆以及各类俱乐部和咖啡甜品店。哈克庭院在二战期间也受到了相当严重的破坏,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得以完全修复,在庭院内的一些建筑中还留有战争期间的子弹痕迹。</h3><h3>自从柏林墙倒塌以后,哈克庭院就成了柏林人最喜欢的聚集地之一,同时它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也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h3> <h3>柏林墙东边画廊周边的市景已改往日,如今已是车水马龙</h3> <h3>柏林墙东边画廊</h3><h3>这是柏林保存下来最长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段柏林墙,共计1.3公里。1990年柏林墙被推到两德统一后,遗留下来的这段墙就成了艺术家们创作的乐园,多为政治主题为主,于2009年经历了一次翻新,如今这段墙和施普雷河之间的狭窄草坪会在夏天被改造成供人晒太阳的沙滩,曾经的森严戒备早已灰飞烟灭。</h3> <h3>著名的漫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与民主德国的昂纳克</h3> <h3>施普雷河旁的草坪</h3> <h3>勃兰登堡门为柏林的标志,也是德国国家标志,这座建成于1791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是以雅典卫城城门为蓝本,门顶上是张开翅膀的胜利女神驾驶四轮马车的铜像,女神手中的权杖上有橡树花环、铁十字勋章和展翅的雄鹰,这一切都象征着战争的胜利。勃兰登堡门正面向东区域为柏林老城区的核心所在,也是唯一仅存的城门,二百余年来见证了德国历史的荣辱兴衰。</h3><h3>两德分裂期间柏林墙竖立于勃兰登堡门西面,几十年中再也无人通过,如今的城门和周围的巴黎广场是在两德统一后完成的最近一次修缮,巴黎广场上的建筑也都大有来头,有英、美大使馆和曾经无数名流下榻过的阿德龙饭店等。</h3> <h3>进门就是巴黎广场</h3> <h3>有美国国旗的为🇺🇸大使馆</h3> <h3>英国大使馆</h3> <h3>于1894年建成的德国国会大厦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就是国家议会的会址,1933年2月27日晚,在此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自那以后纳粹党掌握了国家议会,将整个国家推向了二战的深渊。战后修复的国会大厦位于西柏林,两德统一后,为了再度承担国会大厦的作用又经历了又一轮的重修,增加了一个特别的玻璃穹顶,穹顶之轻盈与整座建筑之厚重形成鲜明对照,穹顶由十二根圆柱支撑,通过一个铺满玻璃镜的倒置圆锥体将阳光照射到整个议会大厅。</h3> <h3>和国会大厦不远处有一栋华丽的H型建筑,它就是德国总理府,是在科尔总理执政时期(1982-1998)设计的,2001年启用至今,作为“联邦纽带”一部分总理府由一栋九层的中间主建筑和向两侧延伸的低层长条形的侧翼组成,主楼的标志为外墙上端高18米的半圆形,故有人也将它戏称为“联邦洗衣机”。</h3> <h3>御林广场在菩提树下大街中段,被誉为柏林最美的地方,该广场从1688年开始规划,又因屡遭战火重建,广场中间为新古典主义的柏林音乐厅,而它两旁有两座非常相似的⛪️,北面是法国主教座堂建于1705年,它是为来自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因受迫害逃亡柏林的法国教徒而建,是柏林早期发展的一支重要的融合力量,南面是德国主教座堂。</h3><h3>车拍</h3> <h3>车拍</h3><h3>德国主教座堂位于御林广场,正式名称为柏林新教堂,主教座堂是俗称,⛪️建于1705年,1785年改建并建造了穹型塔楼,据说该⛪️从未有主教驻扎于此故并非为主教座堂,二战期间彻底被毁,后于1977年-1988年重建,1996年⛪️重新修缮后作为展示🇩🇪历史的博物馆开放。</h3> <h3>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车拍)</h3> <h3>位于勃兰登堡门以南一公里处的波茨坦广场是以曾经的波茨坦门为基础,这里很久以前就是柏林的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但随着二战的摧残与柏林墙的树立,这里成为布满地雷的荒芜之地,如今看到的是高楼林立与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这都是两德统一后二十年间的努力重现的,不过还是不能遗忘的是作为纪念留下的那几面柏林墙遗迹和地上那仿佛伤疤的当年柏林墙位置的标识。</h3> <h3>柏林墙位置全景图</h3><h3>柏林墙是冷战时期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分割开来,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民主德国政府将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逃亡西柏林。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如同孤岛一样包围封锁在民主德国境内,因此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h3><h3>图片源自团友晨晓拍摄</h3> <h3>查理检查站</h3><h3>为1961-1990年东西柏林间三个边境检查站之一,是当时同盟军军人的唯一出入检查站,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市区通道,那里竖立的一个苏联士兵和一个美国士兵的肖像建于1998年10月,用以纪念1961年在经过多次最后通牒之后美苏坦克对峙事件。</h3><h3>图片源自团友晨晓拍摄</h3> <h3>柏林墙建立以前约有350万德国居民逃离苏联占领的民主德国,其中1949-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东欧国家的也把柏林视为逃亡西方的通道。柏林墙修建后的1961-1989年间逃亡的被大幅度限制下来,只有约5000人获得成功。</h3><h3>1989年东欧巨变,匈牙利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大批民主德国的居民纷纷转道匈牙利逃亡联邦德国,到十月初已有3.7万民主德国人逃亡联邦德国。</h3> <h3>接替民德领导人昂纳克下台克伦茨突然于11月9日下令凿开了柏林墙,宣布开放东西柏林、东西德分界线,于是民主德国的居民顷刻如潮水般的涌向西柏林和联邦德国,柏林墙终于倒塌。</h3><h3>柏林墙最大的意义便是它倒塌的那一刻,因为你可看到人流的走向,在那一刻所有的争论烟消云散,因为人流的走向就是历史的走向。</h3> <h3>索尼中心位于柏林波茨坦广场北部的一块三角地,这里在二战前曾是繁荣的都市文化及交通中心,战后荒废多年,两德统一后重新开发,如今这一带已成为柏林新面孔的代表性地区,这里摩登建筑群与古典城区交互辉映,令人耳目一新。</h3><h3>2000年开张的索尼中心已经成为这里最吸引人眼球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占地26400平方米,共有八座建筑组成,其中包括索尼公司欧洲总部、电影媒体中心、写字楼、商业服务、住宅公寓、休闲娱乐设施等每年吸引了八百多万游客。</h3> <h3>索尼中心的中部修建了一个面积达四千平方米、顶部为遮阳篷的广场,那里光线充足,四周环绕着饭店、咖啡馆、商店和娱乐场所等,广场中央还设有喷泉和植被,为人们举办文化活动和朋友聚会提供了便利场所,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该中心设置了大型电视屏幕为游客播放实况足球比赛,还有免费Wi-F连接供所有游客使用。不过2008年索尼公司以低于六亿欧元的价格出售了索尼中心。</h3> <h3>广场遮阳篷</h3> <h3>这一大片庞大的水泥碑林总共2711个混凝土立方体在这一片开阔地上以网络状整齐排列,又因地势起伏和高度不同而参差不齐,一眼望去只有灰白世界的色块。于2005年落成并开放的纪念碑旨在纪念无数在二战中无辜冤死的犹太灵魂。纪念碑就建在勃兰登堡门以南不足百米,离国会大厦也不远,于如此心脏地区安置如此庞大的永久性的受害者纪念碑也足见这个国家对于战争反省之深刻和真诚。</h3><h3>图片源自团友晨晓拍摄</h3> <h3>这个建在臭名昭著的纳粹宣传部原址上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形同一片由棺椁组成的波浪,这一纪念碑不是为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而修建的,是为德国人、为自己集体的记忆而修建的,展现出德国人直面历史的勇气,也给人以沉默的压抑与震撼。</h3><h3>图片源自团友晨晓拍摄</h3> <h3>威廉大帝纪念教堂坐落在选帝侯(裤裆)大街的繁华地段布赖特沙伊德广场,为柏林仅存的二战遗址之一,它是十九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建造的一座教堂以纪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国第一个皇帝威廉一世,并命名为“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以纪念他统一德国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h3> <h3>⛪️风格属于新罗马式并带有哥特式的建筑,装饰使用了马赛克、浮雕和雕塑为当时柏林的一个亮点,这座⛪️更为人熟知的是“断头教堂”,二战期间被炸掉了屋顶,德国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战争所以没有修复,而留下的战争的痕迹。</h3><h3>战后原打算在教堂的残骸中新建一座亮丽的⛪️,于1957年的一场为设计新⛪️的比赛中,来自建筑学教授艾尔曼的设计脱颖而出,他计划将残骸完全拆除并建造一座现代风格的新教堂,然而这一设计的获奖引起柏林市民的反对,市民们希望保留旧教堂的残骸以示纪念,最终双方达成妥协,65米高的旧钟楼残骸得以保留以警示战争,残骸周围则依照艾尔曼的方案建造四栋新建筑:八角形的教堂中殿、六边形的钟楼、四边形的礼堂和前厅。艾尔曼还为教堂内设计了圣坛、洗礼池和蜡烛台等,纪念堂也成为他一生众多辉煌作品中的经典之作。</h3> <h3>⛪️内展示图,描述了纪念堂前后的变迁,既可看到原貌和被炸后的残景以及重建时的模样</h3> <h3>1961年竣工的八角形新教堂,它的墙由超过三万块玻璃分成格状组成,是法国玻璃艺术家加布里尔·洛伊尔在法国沙特尔的工作室完成的,他曾为法国的四百多座⛪️和世界上不计其数的⛪️设计过玻璃幕墙与窗。这种模式的幕墙与窗白天阳光可透入⛪️内,夜晚则被彩色光照亮,据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内部音响效果:站在这座百万人口大都市的中心居然可听到大头针掉在地上的声音。</h3> <h3>巴黎有香榭丽舍大街,美国有第五大道,柏林则有选帝侯大街,因该大街德语简称的发音“裤达姆”非常类似中文里的“裤裆”,故在德国华人圈得了“裤裆大街”的诨名,这个拥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区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它见证了无所世事变迁,冷战时期作为西方展示繁荣的窗口,它的声色犬马曾令东柏林人充满向往……</h3><h3><br></h3> <h3>这是为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而建,造型为断裂的铁链,象征柏林还是个分裂的城市,作品构思巧妙,意味深长,四支弯曲的圆柱体虽有裂口却紧密相连难舍难分,似乎向人们暗示: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设计者于1986年设计时可能也不会想到时隔四年后两德会再度统一。</h3> <h3>柏林泰格尔机场</h3><h3>经过近二十天的游历我们将在此乘坐✈️前往慕尼黑转机回国,据说这是目前柏林两个机场中最繁忙的一个,其独特的六边形空心航站楼设计使得乘客从✈️进入航站楼的步行距离最短只有30米。不过独立的候机厅让人深感不便,狹小的空间出入的安检,漫长的等待让人深感心烦难熬……</h3><h3>图片源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