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风古韵话古村系列</b></h1><h3>一一中国传统村落、广西传统村落洛溪张家村考略(三)</h3> <p class="ql-block"> 位于湘江西岸的洛溪张家村,既是一个享有“读书明理,诗雅传世”美誉的传统村落,也是历代商贾和兵家必争之要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倚山临河,地势平旷,雄踞川原,亦宜于屯兵扼守。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大小战事……</p> <p class="ql-block">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洛溪张家村是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军团建制最先突破湘江,<b>踏上湘江西岸的第一个古村落</b>。有学者将这里的大坪一一洛口渡口称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b>突破湘江第一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洛溪张家前拥白沙河后靠湘江</b></p> <h1><b style="color: rgb(1, 1, 1);"> 湘江战役,彪炳史册;英雄忠魂,光耀千秋</b></h1> <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之后,11月中下旬已经西行至湘桂边境,即将到达湘江。蒋介石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调动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40万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计划全歼红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湘江战役形势示意图</b></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红军抢渡湘江渡口时的情景</b></h5> <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广西的兴安、全州及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湘江上游的全州与兴安之间的屏山、大坪、凤凰嘴及界首渡口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悠悠湘江默默诉说着红军渡江的往事</b></p> <h5><b> 湘江古渡大坪一一洛口渡口,是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之一</b></h5> <p class="ql-block"> 大坪一洛口渡口北距湘江下游的全州县城30公里,江东岸为凤凰镇大坪村,江西岸为绍水镇洛口(溪)张家村,为湘江古渡。渡口上游500米处有一堰坝,枯水季节可涉渡。</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一军团军团部携第二师第六团及第一师第二团率先从此渡江。11月29日,配合红五军团断后的红一师受命归还建制,率第一、三团经急行军赶至大坪宿营。11月30日凌晨,红军渡江后前往脚山铺参加阻击战,与红二师共同阻击湘军。</p><p class="ql-block"> 12月1日清晨,在湘江东岸设防阻击敌军南下的红十五师受命紧急渡江,率第四十四团由大坪过浮桥渡江,红十五师其余两个团未能及时渡江,在天黑后才由西岸的部队接应渡过湘江。</p> <p class="ql-block"> 据长征史料记载,大坪一洛口渡口,是红军长征以军团建制横渡湘江的四大渡口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27日,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主力率先从全州凤凰大坪渡口渡过湘江,并迅速占领了从界首至屏山30公里所有湘江渡口,以掩护军委及红军大部抢渡湘江。渡江后,红军经过洛口码头,翻越禁山进入绍水洛溪张家村,在该村公堂宿营后于次日涉村前白沙河过横江口,经下宅、白子背、赤兰铺及霖源等村,沿桂黄公路直奔脚山铺阻击湘军。</p><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进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p><p class="ql-block"> 在湘江战役前,红军的总人数为6.4万人,渡过湘江后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以3万人的伤亡才得以突出重围,3万将士血染湘江。故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b>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b>。</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嗣长老人在接受全州红办负责人采访</b></h5> <h1><b><font color="#010101"> 红军渡江,民众援手;大道至简,德义流芳</font></b></h1> <p> 现年87岁的张嗣长老人回忆,当年红军到达湘江大坪渡口时,曾向西岸的洛溪张家(码头)开商铺的商人借了楼板与门板,架设浮桥。其时,村民还热情接待红军烤火,喝茶。村民张先河且主动给红军当向导,一直把队伍带到脚山铺。回家时红军还送给他两块银元作为酬谢。</p><p> 当时有位十七八岁红军名叫赖宁子的,走到村里走不动了,就流落在这里给一个叫张和斌的人家打工,放牛。这位红军没有结婚,1950年回了江西老家。</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村民拆下自家门板、楼板给红军搭建浮桥</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红军通过浮桥抢渡湘江大坪渡口场景</b></h5> <p> 2016年9月5日,青岛日报记者来到湘江战役大坪渡口及洛溪张家进行采访。附近村子很多老人都熟悉当年红军从这里渡江的故事。</p><p> 洛溪张家村时年91岁的老人张志顺,提起80多年前红军渡江时的情境仍非常激动。当时他看到许多红军排着队从村前经过,有的还进村为村民打扫卫生,并送来粮食分给村民。很多村民拿着鸡蛋慰问,但没有一个红军拿。</p><p> 张志顺老人目睹了当年红军渡江的情景,对红军的纪律十分敬佩。数年后,他也报名参了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海军战士。退伍回家后,经常到附近学校为孩子们讲述当年红军渡江的故事,成为长征精神的传播者。“附近几名亲眼看到过或接触到红军的老人,都是红军精神的传播者。”张志顺老人虽然已91岁高龄,但讲起红军渡江的故事来,仍精神抖擞。</p><p> 曾任张家村民兵队长、土改时全县第一届贫协代表大会代表、时年90岁的张嗣进老人回忆:“红军是民国二十三年旧历十月过来的。正是挖红薯的时候,我当年九岁,大清早起来放牛。看到好多穿黄衣裳,脑壳上面捆着青叶子的人,从河对岸的大坪码头划船涉水过来。</p> <h3> 上岸后,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就问我:‘红军你认不认得?我们就是红军呀!’没多久,来了三架飞机丢炸弹,吓得我趴倒在地上不敢动。红军到了我村里,架了电话线走我屋边过。父亲煮了两大鼎锅红薯给他们吃,过后他们给了三块铜板。</h3><h3> 红军多在夜晚打火把过河,当官的一再叮嘱大家小心,莫烧着了老百姓的房子。那时我们住的大多是茅草房,易着火。大队人马过河过了好几天,最少有三四个夜晚。进村后部队就集结在村中公堂前的樟树林里休整,蛮多的人挨打散了。李发生是号兵,受了伤赶不上部队,留了下来,改名伍庆忠。后来在这里娶了媳妇成了家,他儿子和孙子现都还留在村里呢”。</h3> <h5><b style="color: rgb(1, 1, 1);"> 村民张嗣进老人(时年90岁)在接受桂林日报记者采访</b></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红色基因,代代传承</b></p> <p> 1996年、2006年,著名电影导演翟俊杰携电影《长征》、《我的长征》剧组,两度踏上大坪、洛口这片被红军血染过的红土地,来到湘江战役旧址进行实景拍摄,再现当年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景。</p> <p> 影片《<b>长征</b>》,讲述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最后,193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会师,完成了历时两年的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影片《<b>我的长征</b>》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通过他在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卢定桥等事件中的不平凡经历,从而折射出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东方神话的不朽传奇。</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影《长征》宣传海报</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电影《我的长征》宣传海报</font></b></h5> <h5><b style="color: rgb(1, 1, 1);"> 电影《长征》剧组演员渡江上岸后的情景(片场实拍)</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电影《我的长征》(剧照)</font></b></h5> <p> 2006年5月,国务院将村东南约500米的湘江战役旧址——大坪渡口,颁布为<b>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2017年秋,全州县人民政府又决定在湘江战役旧址——大坪(洛口)渡口建立<b>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b>,经过重新修整,现已对社会公众开放,每天吸引众多县内外不同阶层人士前来驻足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洗礼。</p> <h5><b><font color="#010101"> 湘江战役之大坪渡口(上游西岸),不仅成了红色影视拍摄基地,而且还成为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font></b></h5> <p>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之一,亦是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役。脚山铺距军委纵队渡过湘江的兴安界首渡口25公里,距中央红军过江的全州凤凰嘴渡口17公里,距大坪一洛口渡口仅8公里。</p><p> 如果脚山铺失守,红军将无险可守;而一旦让湘军封锁湘江,中央红军便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红一军团的指战员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筑起了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尽管湘江战役的硝烟已经远去,但红军忠魂山高水长,红军精神与日月同辉。如今,当人们踏上这方见证了惨烈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正是当年红军将士们抛洒热血的英雄之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站在湘江古渡岸边,凝望悠悠远去的浩瀚江水,耳畔仿佛仍能听见那硝烟弥漫下的阵阵厮杀声……</p> <h5><b> 位于脚山铺的红军长征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自2019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每天前往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党员干部及普通民众络绎不绝</b></h5> <h1><b style="color:rgb(1, 1, 1);"> 豺狼当道,村人罹难;抗倭杀寇,慷慨从容</b></h1> <p class="ql-block"> 清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太平军离开桂林后,水、陆两路大军北上全州进取湖南,驻军洛溪张家村。太平军进村所到之处,打着“杀富济贫”的幌子,大肆烧毁村中一些富户的房子(粮仓),方塘边院落的大户人家和房子尤其惨遭涂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仅粮仓就烧了十余间。近年,有村民建房挖地基,还挖出一尺多厚的炭化谷粒。</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平军进村烧毁富户粮仓</b></h5> <h5><b style="color:rgb(1, 1, 1);"> 村民建房掘墙基时,曾挖出太平军当年烧毁粮仓后,留下的厚厚谷粒炭层</b></h5> <p class="ql-block"> 1944年秋,日军由衡阳南下桂林,也曾在洛溪张家驻军。全村百姓外逃至桐油山里避难。日军在村里烧杀掳掠,打死村民张景辉、张干、张景晓、张锦堂、张秀山父子等二三十人,还抓走十余人当挑伕。其中村民张先荣及张嗣亮被抓伕到了南京,直到鬼子投降,由国民政府发放路费才得以回家。</p><p class="ql-block"> 走日本鬼子前张家村有八九百人,经过日军杀掳和瘟疫蔓延,光复后直到土改分田地时,全村仅剩300余口。村中的古建筑也大半被焚毁,公堂的柱子被鬼子锯开四个大口子用来拴马,板壁被拆下烧掉,至今仍没有修复。</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军在木柱上留下的拴马锯口</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刀向侵略者的头上砍去</b></h5> <p class="ql-block"> 村人痛恨鬼子的残暴恶行,有个绰号叫老哈仔的,半夜摸进日军营房杀死好几个鬼子;诨名草上飞的张景晓,从资源跑回湘江边来,杀了个鬼子又连夜赶回去。</p><p class="ql-block"> 一天,国军侦察到了日军敌情,立即电告驻扎在桂林的美国飞虎队。飞虎队即派出五架战机前来洛口张家村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村内外投下炸弹三四十枚,炸毁房屋数十座。龙房公一座富丽堂皇的恢宏建筑一一客厅堂屋顷刻间被夷为平地。</p><p class="ql-block"> 在此次轰炸中,鬼子被炸死十几个,吓得连夜逃窜到五公里外的柳甲村躲避。听老一辈人说,炸出的弹坑竟有一丈多深。村中至今仍有四五座房子的山墙上遍布弹孔。</p> <h5><b><font color="#010101"> 美国飞虎队出动战机轰炸驻扎在村内的日军(网络图片)</font></b></h5> <h5><b> 日军驻扎期间,洛溪张家村共被炸毁清代古建筑数十座</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古建筑被炸毁后留下的断垣残壁</b></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山墙上,机关枪扫射留下的累累弹痕</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弹洞前村壁,满目皆疮痍</font></b></h5> <h5><b><font color="#010101"> 弹痕累累的墙壁,见证了当年抗战的烽火岁月</font></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悠悠湘桂古道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渺渺湘漓要津险。</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江茫茫流日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地苍苍会群英!</b></p> <p class="ql-block"> 洛溪张家,这个历经三百多年岁月沧桑的古老村落,不仅历史环境、物质遗存丰富,而且红色文化、人文情怀厚重。</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国家、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及红色文化的日益重视和着力保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必将重新焕发生机,展现出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的无穷魅力,成为洛溪张家族人乃至海内外张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和浓浓乡愁。</p> <p class="ql-block"><b> 张师宽 文/图(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航拍照片为张海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