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上脱贫路》

玩摄影的天空

<h3></h3><h3></h3><h3>前言</h3><h3>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h3><h3> 在看我的美篇之前,要解决如何看这趟慢火车,如何看乘坐这趟慢火车的彝人之问题。首先要调整视角,要从出门私家车、高速路、高铁飞机调成出门就是山和沟,过了山和沟,还是山和沟,任何东西都靠背;其次,解放初期,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其祖祖辈辈生活在封闭的大山之中,思想观念转变缓慢。三,慢火车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交通不方便的山区彝族百姓,他们方便了,富裕了就达到了这趟慢火车的目的。解决了视角,了解了历史,知道了地理条件,我们就能理解鸡鸭猪狗羊与人共享慢火车以及脏乱差的车厢空间了。</h3><h3><br></h3> <h3><h3>  (四川省地图)</h3></h3><h3>话说成昆铁路线上的绿皮火车,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0年上半年,我们一家随父亲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迁往四川省西昌地区西昌县冶金工业部410厂支援三线建设。第一段从湖北黄石到四川成都乘坐的是火车,第二段从成都到西昌乘坐的是长途汽车。</h3> <h3>虽然,成都到西昌只有400多公里,但我们却整整坐了三天三夜,汽车要翻越汉源的泥巴山和石棉的拖乌山,一个弯接着一个弯,车里不断有人转晕然后是呕吐,那种气味始终陪伴着我们;那时的公路都是泥土路,雨天泥泞难行,天晴又是狼烟滚滚 。虽然过去半个世纪了,到现在还记忆犹新。</h3> <h3>就在我们到达西昌后没有多久,1970年7月1日,成都到昆明铁路线全程通车,快车12~13个小时就可以从成都到达西昌,再也不用三天三夜了。</h3> <h3>当年成昆铁路线通车之时,就开通了成都到渡口(现攀枝花)的K5619次普客慢车,几经变化,逐渐变成了现在的燕岗—普雄K5619—攀枝花K5633和攀枝花—普雄K5634—燕岗K5620,全程500多公里,55个车站,站站停。<br></h3><h3>(成昆铁路线路图)</h3> <h3>70年代的西昌比较落后。这个城门是西昌市保存最好的一个古城门。</h3> <h3>我们厂是60年代为开发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而建立的,从全国各地抽调了108位工程师和数百名工人进行钢铁冶炼试验,成功取得数据后开始建设攀枝花钢铁公司。</h3> <h3>我们的生活区离西昌县城不到5公里的路程,全是泥巴路,骑自行车也得一个小时,依靠过去部队剿匪留下的土坯营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活区,我就是在这个生活区的子弟校完成了小学、中学、高中的学习。当年的低矮小平房早已换成了现在的楼房。</h3> <h3>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h3><h3>(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图)</h3> <h3>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后来改为州)。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与西昌地区合并,州府从昭觉县搬到西昌市。</h3> <h3>新中国建立初期,凉山广大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级森严,家支林立,械斗不断。</h3> <h3></h3><h3>凉山长期处于封闭、愚昧、落后的状态。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落后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然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有11个属于国家级贫困县。</h3> <h3>据史料记载,成昆铁路线初设有西线(成昆铁路线)和南线之分,最后决定西线主要是考虑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开采和带动大凉山彝族地区经济,但西线的建设难度最大。</h3> <h3>成昆铁路线从成都出发依次经过眉山,乐山,雅安后进入凉山的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冕宁县,西昌市,德昌县,然后进入攀枝花市。</h3> <h3>从甘洛到冕宁几乎都是穿行在大山里,因为地质地貌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大,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苏联的人造卫星,被联合国认为是“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h3> <h3>成昆铁路建成以来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造成铁路中断。而今年7月29日,8月4日,8月14日,甘洛县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连续发生三次罕见大面积山洪,泥石流,高位山体崩塌造成铁路中断至10月25日货车试运行,客车至今还没有开通,实属历史罕见。</h3> <h3>说起拍摄慢火车,还要从去年的一次亚青寺摄影活动谈起。同车的一位影友问我拍过成昆铁路线的绿皮火车没有,现在是闻名全国的“网红列车”了。我当时猛然一醒,怎么忘记了这个专题呢!</h3> <h3>回来以后就开始了解这趟绿皮火车的情况。今年6月开始,分别于6月1日,6月21日,11月15日两赴普雄,一赴西昌,往返于燕岗—普雄—西昌来回七趟。</h3> <h3>这趟慢火车至少有近一半时间行驶在山洞里是无法拍摄的,其他时间虽然在山洞外,穿行在大山沟里,光线也不好,拍摄条件较差&nbsp;,车厢里大多数时间只能使用高感光度,大光圈和慢速度,因此造成图片的成像质量不高,只能顺其自然。</h3> <h3>通过几次的拍摄,与彝族老乡亲切接触,对这趟慢火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趟慢火车如同大山里的公共汽车,而且是部分山区唯一的交通工具,沿线的老百姓依靠慢火车,卖掉农副产品,买回生活用品,孩子上学、家人看病,走亲访友、出行旅游也都坐这趟慢火车。</h3> <h3>学习</h3> <h3>学习</h3> <h3>又是学习</h3> <h3>还是学习。看着这些学习的彝族孩子,心里涌出无限的感慨,山虽然高,沟虽然深,只要人们都具有了文化科学知识,高山可以踩在足下,深沟可以飞越而过。</h3> <h3>几个学生回家过周末的兴奋还没有过,在列车上热热闹闹</h3> <h3>可能是第一次坐火车,新鲜十足,小朋友一直站在车窗前向外张望</h3> <h3>小姑娘的眼睛不知道被窗外的什么美景迷住了,居然毫不知道老爷爷的大相机对着她</h3> <h3>在妈妈慈爱的眼神下做作业的彝家少女</h3> <h3>有的季节,列车乘客较少,回家路上的学生们都会找一处静静地做作业。</h3> <h3>与回家的同学再见</h3> <h3>火车上偶遇喜徳县彝族民间老艺人吉古什布,老人家听说我们是成都专门来拍慢火车的,非常高兴,穿上彝族服装,拿出二胡为我们、为大家表演二胡独奏。</h3> <h3>三个彝族姑娘,其中左边第一个衣着时尚,哪里看得出来是一个彝族小美女</h3> <h3>车厢一角应有尽有</h3> <h3>许多火车站每天都有许多农副产品要装车运输,多的时候有几百袋(箱),装车时间最多时要10多分钟,一直等到货物装完火车才会开车,凡是精准扶贫地区,所有农副产品都是不收运输费用的。</h3> <h3>最近十年来,有许多彝族老百姓借助这趟慢火车做粮食和山货、药材、鸡鸭猪狗羊的贩卖生意不仅脱了贫,也慢慢富起来了。</h3> <h3>这是彝族年来临前的几天,乘车的老百姓也比较多一些</h3> <h3>站台上来来往往的老百姓</h3> <h3>正在往15节车厢里放贩卖到其他地方去的鸡</h3> <h3>除了鸡,鸭子就是这趟慢火车的最多家禽</h3> <h3>有一个彝族老百姓说,他的孩子在外县的一所小学读书,每周都要坐慢火车回家过周末,她们坐车都是免费的。</h3> <h3>我们还看见两位彝族老阿妈,她们都是60多岁了,坐这趟火车也不用买票。</h3> <h3>一手打手机,一手抽烟的彝族大妈。彝族妇女抽烟的比较多,特别是年龄大的老阿妈。</h3> <h3>带着卖完东西的喜悦回家</h3> <h3>卖土豆的妇女</h3> <h3>沙马拉达火车站,沙马拉达隧道全长6383米,是成昆铁路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2244米。</h3> <h3>外出玩耍的一群人</h3> <h3>这趟列车还专门改装了7节车厢,将每个车厢的两端拆了两排位子,专门供沿途彝族老百姓堆放农副产品和蔬菜水果,还有他们的背篼这些大件行李。</h3> <h3>可以在列车的人行道上散步的猪可能只有在这里可以看见</h3> <h3>正在休息的彝族老乡和同伴聊天</h3> <h3>乡下收集的纸箱,通过这趟列车运到集镇上去买</h3> <h3>车厢里货物堆积如山</h3> <h3>对十五号车厢专门改装成堆放大件物品和大型牲畜的地方。又是猪又是羊。</h3> <h3>又上来了两条猪,彝族老乡自觉的把猪赶往15号车厢</h3> <h3>对这头不听话的猪,只有推着猪屁股走</h3> <h3>活猪上车不容易,下车也难</h3> <h3><h3>这趟慢车被沿线老百姓称为脱贫致富车和后勤保障车。沿线百姓一天天脱贫了,这趟慢火车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铁路总公司每年为慢火车提供亏损补贴1000多万元。</h3></h3> <h3>天天有钱挣,真的很高兴</h3> <h3>车厢没有靠近站台,苦了狗主人,也苦了狗狗,一拉一提,就把两只狗提拉上了火车</h3> <h3>到站后狗狗下车了</h3> <h3>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全国目前慢火车开行81对,这些慢火车开行范围覆盖了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530个车站办理客运业务,途径35个少数民族地区。</h3> <h3>小伙子抱着羊直接跳下车</h3> <h3>抱着羊下车</h3> <h3>下车以后慢慢的在站台上赶着羊儿回家了</h3> <h3>这位彝族老乡背着农具准备下车</h3> <h3>糖葫芦也卖到火车上来了</h3> <h3>贩卖鸡鸭的最多,现在已经是流水作业了,普雄收鸡鸭的,运鸡鸭的,西昌收鸡鸭的,分工负责,有钱大家赚。</h3> <h3>列车长正在指导老乡放东西</h3> <h3>鸡贩子们背着大框大框的鸡准备下车了</h3> <h3>阳光下,鸡鸡们仰着头在想什么呢?</h3> <h3>要说这趟列车最辛苦的就是列车员了。空气中弥漫着叶子烟味,酒味,鸡鸭屎味,地上到处都是垃圾。他(她)们要定时打扫卫生。</h3> <h3>可能是非常疲惫了,一家三口相依而睡</h3> <h3>年轻的爸爸抱着孩子渐渐地进入梦乡</h3> <h3>百般无聊的孩子和甜睡中的父亲</h3> <h3>小姑娘背着鸡准备下车,后面一位摄友叫了一声,引来回头一笑</h3> <h3>在列车上有对上眼的,就在列车上进行交易。</h3> <h3>成交</h3> <h3>这位阿姨背的是鹅哟。我在慢火车上拍到了鸡🐔,鸭,鹅,猪🐷,狗🐶,羊。还剩下牛🐂和马🐴没有看见,看来还得继续跑,把牛马都拍到。</h3> <h3>富裕了,衣着也穿的漂亮了。</h3> <h3>瓦吉瓦:好,非常好!</h3><h3>卡沙沙:谢谢!</h3> <h3>寻找36年前照片里的彝族孩子</h3> <h3>《大凉山上的歌声》(历史故事)</h3><h3>摄于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火车站附近。1982年或是1983年的某一天。只揣了一个120黑白胶卷就与几个摄友裹着一件雨衣,从西昌马道机务段搭乘火车货运车,夜里九点多钟出发,在冰凉的货车尾车铁皮地板上躺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8点多到了越西县普雄车站,我们就近在普雄车站附近的彝族山寨拍照。看见几个彝族小朋友从家里拿出一个小型收录机放着彝族歌曲,我就让他们把收录机放在村口的一个树桩上围成一圈,即可用海鸥4B拍下来这个画面。随后被《新观察》杂志刊用在封二。今年6月21日,我又故地重游,哪里还寻得到当时的情景,拿着手机里的照片问了许多乡亲,最后遗憾地离开。</h3> <h3>《最后一班岗》(火车上的故事)</h3><h3>她,7月份就满50岁了!她要退休了,就要离开她工作过27年的列车员岗位了。她,姓甚名谁?我不知道。因为像她这样的人太多了,全国成千上万,你知道一个有用吗?</h3><h3>2019年6月1日,我们在普雄登上5633次列车,就遇见她们的班,2019年6月22日我们在西昌登上5634次列车又遇上了她们,真是缘分呀!</h3><h3>一个月内两次四趟列车所见所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趟慢火车的具体状况、列车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列车员工作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慢火车,顾名思义就是站站停。有许多小站的站台也比较小而且短,当列车停站时,就有许多车厢停在站台以外的铁路路基上,旅客上下车时就不方便,这个时候列车员都是第一个下车帮助旅客下车,然后又帮助旅客上车,最后一个上车。说起来,她一个女同志,已经是50岁的人了,依然是第一个下车最后一个上车。虽然,列车长一而再再而三不让我们拍摄列车员,但就在我拍摄这个彝族大妈身背全铁机器下车时,她却义无反顾的上前给与帮助,无意间闯入我的画面中。</h3><h3>为了表达我的崇敬,我将这张无意间拍摄的照片放入我的美篇,以抒发我的感情!列车员辛苦了!祝愿你退休后生活愉快幸福!</h3> <h3>《王启杰好样的!》(火车上的故事)</h3><h3> 2019年11月15日下午,原喜德县委办公室退休干部李兴安乘坐攀枝花—普雄的5634次火车在尼波车站下车时,不慎将放有1700元钱的挎包遗失在列车上。就在李兴安下车以后,12号车厢列车员王启杰在巡视车厢时发现了无人看管的挎包,随即捡起保管,车到普雄站后报告并交给列车长。李兴安回家路上发现将挎包遗失在火车上了,心想可能找不回来了,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普雄车站联系,没有想到被列车员给捡到了。摄影画面是李兴安得到信息后于2019年11月16日在列车上领回现金和挎包时的情景。</h3> <h3> 后记:</h3><h3>(半小时观察)</h3><h3>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当我们生活在高铁时代享受着说走就走的快节奏出行的时候,像大凉山深处这样的慢火车却默默担当起了帮助沿线百姓脱贫的任务。它以低廉的票价,尽可能多的小站,帮助村民们把农产品、山货和各种牲畜从深山运到了城市,也温暖了很多孩子的上学路,很多病人的求医路。</h3> <h3>数十年来,这些慢火车几乎一直都是亏本运营,但它们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在改进服务,继续运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慢火车,这些地区的百姓才有了更多机会脱离贫困,跟上时代的脚步,步入小康。一列列慢火车是开往春天的列车,也是开往未来的列车。(央视财经)</h3> <h3>我是1970年进入凉山,2008年离开凉山,喝凉山的水,吃凉山的米,整整生活了38年。时时刻刻关注凉山,热爱凉山,祝福凉山,祝福脱贫路上的彝族老百姓,早日走上幸福安康的大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