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去秋来冬又至,裁诗着锦为芳菲。11月21日下午,一场围绕着“互联网+教育”的教研活动在科技楼未来教室如火如荼的展开。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银川市教研员王会宁老师、西校区杨晓梅校长、教导处石玮主任以及西校区数学组全体教师。承担本次教研任务的是杨蕾老师,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圆》为课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互联网下承载效率和智慧的真实课堂。</h3> 直击课堂 <h3> 杨蕾老师以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出问题:车轮可以做成三角形正方形吗?从实际问题入手,将圆的概念娓娓道来,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相关概念。</h3> <h3> 学生利用平板,自学圆中弦、弧、半圆等圆等概念,并分享学习成果。分享过程中,杨老师追问“等弧一定是半圆吗”、“同一圆中有相等的弧吗”,引发学生思考。</h3> <h3> 在学生基本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后,杨老师引领学生借助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师生共同探究作满足要求的圆的方法,杨老师通过手机视频的连线,将学生作图过程投放在大屏幕上,直观易懂,新型的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h3> <h3> 为了检验同学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杨老师让同学们使用平板电脑答题,快捷的智慧课堂互动系统实时反馈了学生的答题结果。老师推送,学生作答,提交。平台实时进行统计分析,老师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掌握情况一目了然,针对性处理。</h3> <h3> “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听课教师听得投入,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h3> 评课 <h3> 首先石主任介绍了未来教室中的课堂评价系统,对评课系统中的量化评价表、多维度数据分析做了相关介绍。</h3> <h3> 全体老师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杨老师所做的课。张娜老师、周学梅老师、梁粒波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杨老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用一个个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领略圆的美。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真实的感受到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碰撞出的火花:平板、几何画板、PPT功能的大量启用,加大了课时容量、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又直观,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也指出课堂节奏略为紧凑,部分内容细节可以处理的更加细致,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h3> <h3> 王会宁老师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同步直播,五校联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研形式。同时也感慨自己看到了数学教学中一颗又一颗的新星,这与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和教师不断的尝试、实践息息相关。近年来,西校区推变课堂的优秀课例可圈可点,不断在创新上做出贡献,希望西校区继续抓住自己的黄金发展期。同时强调,无论在什么时候,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技能不能丢,要借力互联网+,让评价手段助力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及时生成的课堂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h3> <h3> 杨校长总结:让课堂变得高效,是教师的初心,让学生学懂学透,更是教师的使命!如何用技术改变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在良好的教研氛围中,欣喜的是看到了很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他山之石可一定以攻玉,希望数学组继续努力!</h3> 小记 <h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都要做真正的学习者———要热爱学习,享受经学习带来的成就,也要拥抱瓶颈时的痛苦;要主动学习,特别要提前学,而非滞后学;要刻意学习,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有反馈,而非随意学习;要专注学习,不要游离学习;要持续学习,而非短暂学习;让我们继续与"互联网+教育"相约同行,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且行且思,且思且行!</h3> <h3>文字:张娇</h3><h3>照片:梁粒波 夏宇敏 张娇</h3><h3>审核:韩利娟 莫妮 梁粒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