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青岛开始实施名牌战略,走上独具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经多年不懈努力,青岛逐步实现了从“青岛品牌”到“品牌青岛”的历史跨越,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回顾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人们在深切感悟实施这一战略前瞻性、正确性的同时,更加缅怀名牌战略的倡导者刘鹏同志。</p> <h5>刘鹏在青岛市第五次党代会上</h5><h3></h3> <p class="ql-block"><b>一、探索发展品牌经济</b></p><p class="ql-block">青岛是一个品牌城市,建制初期就有“青岛啤酒”等名牌产品问世。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青岛创造出更多名牌。至1978年,全市已有数十个名牌产品。但那时青岛虽有许多名牌产品,却未提出、实施名牌战略。</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之初,刘鹏结合工作实践,较早开始了对发展品牌经济的研究探索。</p><p class="ql-block">1978年,中央以农业为内容组织考察团出访美国,时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兼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的刘鹏随团参加。考察中,美国一名参议员和一名众议员听说他是中国山东的,就问他山东在青岛的哪里。这件事引起刘鹏的思考:作为美国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他们为何知道青岛却不知道山东?经了解,原来两位美国人知道中国有青岛啤酒,还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曾驻扎过青岛。</p><p class="ql-block">受此启发,刘鹏对发展品牌经济深入进行研究思考,认识到:名牌产品不仅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知名度,而且可以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有名牌就有市场,发展名牌可以有力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由此,一个想法在他脑海里逐渐形成:应该下大力气抓名牌,走发展品牌经济之路。</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刘鹏任山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分管工业等。翌年3月,他到青岛参加山东省首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出口商品洽谈会。</p><p class="ql-block">当时,青岛电视机总厂(现海信集团)正准备引进首套彩电生产线。对于引进日本松下公司的还是香港康力公司的,厂里意见不一。厂党委的意见是引进成本和技术水平比松下低的康力生产线,市电子仪表局党委也同意厂党委的意见。</p><p class="ql-block">有关人员将这些意见向正在青岛开会的刘鹏作了汇报。听取汇报后,刘鹏立足于高起点、创名牌,明确提出“青岛104彩电项目要高起点引进,还是引进日本松下公司的技术”。</p><p class="ql-block">根据刘鹏的意见,在山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青岛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同志关心支持下,1984年4月,青岛电视机总厂与日本松下公司正式签订了引进合同。在全厂职工努力下,实现了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安装、当年见效,于12月底生产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年,该厂更名为青岛电视机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5>青岛电视机总厂举行引进日本松下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剪彩开工仪式</h5> <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青岛电视机厂彩电生产线正式投产,成为山东省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彩电生产线。1986年,该厂生产电视机19.05 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9 万台,成为全国电视机重点生产厂家之一。其生产的14 英寸彩色电视机,被电子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在刘鹏指导下确定的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决策是正确的。通过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仅有力保证了青岛牌彩电的质量,而且使青岛电视机厂迅速占领了全国电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为企业后来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b>二、倡导实施名牌战略</b></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刘鹏调至青岛工作,任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代理青岛市委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来青岛视察。刘鹏与市委书记王今吾、市长臧坤等一起向谷牧和陪同视察的省委书记、省长梁步庭,副省长马世忠等汇报工作。谷牧对青岛把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位工作给予很高评价,鼓励青岛把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优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品牌经济。</p> <h5>1984年9月11日,刘鹏(左一)陪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右一)在青岛视察</h5><h3></h3> <p class="ql-block">此后,国家迅速特批了青岛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专项:安排外汇额度5454万美元和配套人民币贷款52项;外汇贷款3400万美元和配套人民币贷款36项。这些项目,被重点安排于青岛名牌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p><p class="ql-block">10月,青岛市制定了1984年至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将青岛啤酒、海尔冰箱、海信彩电、双星运动鞋等57种优势产品列为重点发展产品,实施重点培育,拉开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至22日,中共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刘鹏当选为青岛市委第一书记。会上,他受第四届青岛市委委托作工作报告,明确阐述了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的思想。提出,要“通过积极利用新的技术革命成果,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产品精细化、新颖化、高增值化,尽快形成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名牌‘拳头’产品”。并强调,“有特色的‘拳头’产品要挤进发达国家的市场”。</p> <h5>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场</h5><h3></h3> <p class="ql-block">按照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路,刘鹏在工作中多次强调:要转变过去那种“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的工作态度,把青岛的触角伸出去,伸向四面八方,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努力发展大项目和名牌产品。</p><p class="ql-block"> 青岛的电冰箱项目引进比彩电晚些。按照“起步晚、起点高”的引进原则,青岛电冰箱总厂(现海尔集团)决定引进当时亚洲市场上没有的德国利勃海尔四星级双门电冰箱。意见上报后,国家有关部门不批。为解决这一问题,刘鹏亲自找到国家轻工业部部长杨波做工作,经努力争取终获批准。</p><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1985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具有速冻、深冷、节能等功能的四星级电冰箱,使中国电冰箱生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9月,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正式投产。1988年12月,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荣获“全国冰箱质量奖”首枚金牌。</p> <h5>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荣获“全国冰箱质量奖”首枚金牌</h5><h3></h3> <p class="ql-block"><b>三、确定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b> </p><p class="ql-block">为实施名牌战略,青岛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p><p class="ql-block">1989年3月20日,青岛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第六次会议,在全市工业系统部署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市里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日用工业产品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工业企业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具体意见》等,成立了创评活动领导小组,采取上下结合、消费者评议与专家评审结合的办法,先在日用工业品范围开展评选活动。</p> <h5>1989年9月28日,青岛在山东外贸中心举办“青岛金花”展销会</h5><h3></h3> <p class="ql-block">鸡牌味精、青岛啤酒、金鹿自行车、崂山可乐、金锚牌手表成为全市最早获评的“五朵金花”。1990 年1月,又有青食牌特制钙奶饼干、即墨牌即墨老酒、琴岛-利勃海尔BCD-220型冰箱、青岛牌6型135自动曝光照相机等11种产品获评青岛“金花”称号。</p> <h5>“青岛金花”奖牌</h5><h3></h3> <h5>部分“青岛金花”产品</h5><h3></h3> <p class="ql-block">从1990年起,青岛市争创“青岛金花”活动范围由日用工业品扩展到所有工业产品。此后,又从单一型号“金花”产品扩展到“金花”系列产品。</p><p class="ql-block">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青岛生产出更多名牌产品,有力提高了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推动了经济发展。“七五”期间(1986―1990),全市优质产品值由“六五”末的23亿元增加到65.5亿元。有15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20多种产品在国际评比或招标中获奖、中标。在开发的新产品中有215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125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1991年9月,首批10枚中国驰名商标诞生,其中包括青岛牌(啤酒)、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此后,海尔(电冰箱)、双星(胶鞋)、澳柯玛(电冰柜)、海信(电视机)、即发(针织服装)等又陆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1992年,全市有78种产品获“国家质量奖”,1100多种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46种产品获得“青岛金花”称号。</p> <h5>青岛市部分中国驰名商标</h5><h3></h3> <p class="ql-block"><b>四、寄望青岛品牌建设</b></p><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刘鹏当选为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次年9月调离青岛回省里工作。1998年2月,他在济南离休。</p><p class="ql-block">回省城济南后,刘鹏仍然关心青岛的改革、发展等事业。在与青岛有关人员交谈中,他常谈起在青岛工作的往事,询问青岛改革、建设等情况,对青岛的品牌建设尤为关心并寄予厚望。</p><p class="ql-block">2002年,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青岛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口述资料《回忆与思考》第一辑,收录了刘鹏《难忘青岛》回忆文章。他在文中回顾了倡导实施青岛名牌战略的情况,深情写道:“市里那时候采取的主要措施就叫创‘青岛金花’。目的就是要搞名牌战略。”“市委当时确定的创‘青岛金花’的战略,起点还是蛮高的。1988年,青岛市有近千种省级以上的优质名牌产品,其中有600多种是引进消化吸收后生产出来的。”“那时青岛家电业的‘五朵金花’—彩电、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和空调器,都是引进技术的成果,当时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是很大的。可以说,‘五朵金花’在青岛的发展历史上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刘鹏调离后,青岛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开创品牌建设新局面。</p><p class="ql-block">1994年,青岛市组织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培育发展品牌经济。在争创“青岛金花”基础上,以发展品牌经济为核心、创建青岛名牌为基础,沿着“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轨迹,大力培育创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知名品牌,全面推进包括服务品牌、政务品牌、党建品牌在内的各领域品牌建设,建立、完善城市品牌体系,努力打造“品牌之都”。</p><p class="ql-block">经不懈努力,青岛的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市涌现出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即发、黄海橡胶、青特、金王、英派斯、红领等企业也声名鹊起。2003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青岛市“2003年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2004年,青岛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评选为“品牌之都”;2005年,在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市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2006年,青岛市蝉联“中国品牌之都”称号,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2006年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2007年,青岛被评选为“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2008年9月,在第二届亚洲制造业论坛上,青岛市被授予“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至2016年底,青岛市累计培育出805个青岛名牌,其中包括709个产品品牌和96个服务品牌;2018 年底,全市拥有145个中国驰名商标。此外,青岛还推出帆船之都、啤酒之城、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多个城市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青岛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有力推动了品牌经济发展,而且带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青岛迎来以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要求青岛注重发挥品牌优势,推进名牌战略升级,不断创造更多富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名牌,努力跻身中国品牌建设龙头城市和世界品牌经济高地。这是新时代、新任务的呼唤,也是青岛名牌战略倡导者刘鹏同志的深情寄望。</p> <h5>2009年1月7日,笔者看望刘鹏时与老领导合影</h5><h3></h3> <h5>笔者注:此文先后载于《青岛党史》2019年第3期、《读报参考》2020年第13期。编发"美篇”增加了部分照片。</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