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光,自信,青春,愉悦,……当这些洋溢着幸福与自由的词语在眼前一一跳跃闪烁时,我知道,教育最美好的境界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br> “遇见美好”——一份具有未来眼光的校长的使命,<br> “是社会中坚,是国民先导”——一份致力于未来的教育的担当,<br> “诚以律己,勤以治事,爱以达人”——一腔担当未来的教育者的情怀!<br> 为改变而来的我们浸润在“浙”里,浸润在“美好教育”的生态里,在浸润中碰撞,在浸润中沉淀,在浸润中凝炼,也在浸润中升华!<br> 一群精神上的跋涉者,一群教育界的朝圣者,脚下,永远是起点!只为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br> 心向往之,未来,可期!<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学校概述篇</font></b></h1> <h3>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前身为浙江安定学堂,创建于1902年,至今已逾百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学校现为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浙江省重点中学。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基地实验学校,复旦大学视觉传媒学院实践基地学校。素以教风严、学风正、校风好、教学质量高享誉杭城。</h3> <h3> 学唯诚意正心四字,教有经义治事两斋</h3> <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校园文化篇</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校史追溯激斗志</b></h1> <h3> 杭七中曾经培育了茅盾、范文澜、何之泰、华君武、柯召、冯亦代等众多知名学者。 </h3> <h3> 杭七中走出的黄埔军官 <br> 是社会中坚,是国民先导,责任重丘山,吾辈敢亏职守?<br> 正成德年龄,正达才时候,光阴正顷刻,诸生毋自蹉跎!</h3> <h3> “诚以律己,真实无妄;勤以治事,自强不息;爱以达人,爱国爱群。”陈诚校长的校训定位让杭七成为最具特色的美好学校。</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景观设计塑心灵</b></h1> <h3> 以雅致的环境熏陶,以深厚的文化濡染,以美好的追求激荡。杭七中汲取文化与自然的精华,酝酿灵感,沉淀智慧,追求最美好的教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向翰墨传语,人在文化深处</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七子展卷山水处,习习香从纸上来。</span></div></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管理文化促奋进</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教育理念篇——将适合的成长进行到底</font></b></h1> <h3> 杭州七中,是一个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立校的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坚持文化与美术共存,因为有文化底蕴的特长才能走的长远。</h3> <h3> 在培养学生方面,根据美术的艺术特点坚持“慢体验”的教学策略,成绩斐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学习感悟篇</font></b></h1> <h3> 杭州七中是浙江首批特色示范高中,它的特色在于美术。10年来已有853名同学考入中国美院,美术方面如此辉煌的成绩,得益于“文艺并重”的办学理念,得益于七中美术老师团队的付出。吴江东老师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是杭州高中里唯一的美术学科正教授,他引领团队,引领学校美术特色发展,可见名带头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威海一中 乔天宏</h3><h3><br> 马云曾说:“艺术是沟通天堂的语言,艺术教育是通往美好未来的教育。”今天走进杭州七中这所艺文兼修的特色学校,仿佛走进了“天堂的后花园”,其典雅的建筑、美丽的四季花园、厚重的敷文讲庐……无一不经过学校主人的精心雕琢。浸染在美丽杭七的浓郁艺术气息中,让我这样一个俗人仿佛也多了几个艺术细胞。</h3><h3> 艳羡于杭七中美丽的育人环境,但更敬佩杭七人办“美好教育”的情怀。在与教科室主任郑晓明、校长张江英的交流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杭七人的诚、勤、爱精神,也更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坚守教师的初心,增强责任感,踏实的做好“领导的参谋、年轻教师的教官、学校的勤务兵”,才能克服天花板效应所产生懈怠感,不断突破突破瓶颈,遇见更好的自己。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门海龙</span></div><br> “遇见七中,遇见美好”,今天走进杭州七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个极具艺术美感的字,一种亲和感油然而生。在随后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一直有种置身江南园林的感觉,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园的匠心独运,还是敷文讲庐的仿古建筑,处处充满艺术的气息。</h3><div> 在学校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这个学校以美术特色教育闻名江南,在艺术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拒绝“短、平、快”式培养模式,通过打造浸入式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慢体验中感悟到艺术之美。</div><h3> 教育慢下来才能浸润心灵,所以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是去追求功利教育,尽管学校品牌是艺术特色,但是在校长的介绍中,提到了“艺文兼修,协调发展”的理念。这里的学生是幸运的,来到杭七,邂逅最美的教育,遇见最好的自己。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荣成市教研中心 刘晓静</span></div><br> “遇见七中,遇见美好”,一进杭州七中的大门,我就被这句话打动了。 美好生活是人人所追求的,而“美好教育”正是杭州七中的教育追求: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教育、人民感受公平的教育、服务社会进步的教育!<br></h3><div> 随着参观的深入,我更是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文情怀、浓烈的艺术氛围包围。它有百年文化传承的名人书画、学生作品展示,也有安定书院、敷文讲庐的建筑原型和春夏秋冬四个现代植物园区,散步其中,如行走在时间画卷里,既能感受众多前辈的期许,又能体会现代文化气息!</div><h3> 杭州七中,是一个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立校的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美术科目孙教授和张校长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坚持文化与美术共存,因为有文化底蕴的特长才能走得长远。在培养学生方面,根据美术的艺术特点坚持“慢体验”的教学策略,成绩斐然!</h3><h3> 为了改变,为了提升,为了美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群追求美好教育的威海人,辛勤求学,孜孜以求!</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荣成二中 甄春欣</span></div> </h3><h3 align="left"> 通过几天的学习和杭高及杭州七中的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会不会的学生”得深刻内涵——将适合的教育进行到底!就如杭七中抓住了艺术这个方向,也能够在10年内培养了853名中国美院的学生,为国家的艺术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br> ——荣成三中 于慧<br><br> 一条溪,述着古诉着今,流了千年; 一座桥,走过你走过我,走过代代。在教育这条路上,广见为基,深思为根,明悟为本。吾以北方之豪爽感受南方之细腻。</h3><div> 铸魂育人,方寸之地做道场,细微之处见精心。南方的校园最重校史的渲染,着力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心灵安了个家。心若安定,爱校、爱家、爱国,便揉碎在骨髓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在点滴之间。</div><h3> 教育是一种服务,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课程和平台,早已成为这里的共识。他们为孩子们开设了多种多样课程,给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使整个校园迸发出生命的活力、炫彩。有教无类,人即教育。为不同的人铺垫不同的路,让多元的思想造就多元的人。 </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文登一中 靳春芝</span></div><br> 如果说绘画技巧是美术生的笔墨纸砚,那么文化底蕴则是美术生心中的高山大川。中华文化悠悠五千载,那斑驳的宫墙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那郁郁葱葱的青山里有文人志士的报国忠骨,那断桥残雪诉说着才子佳人的故事。很难想象没有豪情万丈的家国情怀,能够画出气势磅礴的山河壮美,没有诗词歌赋浸润的灵魂,又如何能够在方寸之间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失去了文化滋养的审美就像植物失去根,如一只浮萍,潮来了,随流而动,潮去了,泯然众人矣。</h3><h3> 看似无用的文化底蕴,是美术人的灵魂,是生命厚实的底色。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登一中 董晓飞</h3><h3><br> 今天学习参观的杭州七中有117年的历史,昨天学习参观的杭州高级中学有120年的历史。任教的威海一中在2019年11月16日刚刚过完自己120岁的生日。百年老校孕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而今的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人学习。</h3><h3> 学习他们为民族的发展而不屈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为国家的建设而不服输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学会继承,更要去热爱这所学校,努力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发展这所学校,让她越来越好!</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威海一中 刘国瑞</span></div> 迎风弄潮的杭七中,校本教研特色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教研组。教研组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如:政治教研组开展“基于生活逻辑理念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模式研究”,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文登教研中心 李强</span></div></h3><h3> </h3><h3>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成功的女人更难。杭七中女校长用简短的几句话,勾勒出她作为这样一个特色校的女校长的魄力和人格魅力。<br> 做校长首先是做一名老师,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成绩一定要比那些班主任和老师的好。出台政策和措施,一定不要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要以大局为重,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当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条件下,一定要做好自己份内能做到的事。做一位老师首先是人格魅力,一定要精读教材研究考纲,决定你走的多远的一定是教科研。<br> 我们从这里出发,从律己、责任、担当出发,向着未来。这正应了杭七大门口的那句话:相遇七中,相遇美好。相遇你我,相遇美好的自己。<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荣成二中 王爱萍</span></div></h3><br> “名”,源自何处<br> 杭高、杭七的校史馆,一路走来,不同的特色,却有着清晰明朗的相同理念:传承文化,遇见美好。<h3> 两所学校,绵延百年的历史既孕育了他们灿若星辰的过往,又润泽着他们美若纤云的现在。夏丏尊,朱自清,华君武,范文澜,……一个个大师从这里走出,一个个巨匠从这里诞生。杭州,不仅人文鼎盛,科技同样鼎盛。52位院士同出一校,这是怎样的一番胜景!</h3><h3> 从昨天杭高的朱传季老师,作文指导课上的“致敬前辈,期望后生”;到今天杭七的张主任,学校文化上的“寻根溯源,遇见美好”,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承与发展的魅力!一代代人,一如既往,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名校之名的来处。<br> 名校如此,名师呢?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成长的文化脉搏,这应该就是答案之一吧。成长的过程中,各样风景,各种灿烂,旖旎无限,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适合的前提是清晰自己的特质,继承中完善,传承中丰富,然后奔向更美好的自己。 “人即目的”这是蔡校长的办学理念,但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的最好宣言。“名师不为名,自为名师”!“将适合的成长进行到底!”<br> 与诸君共勉!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荣成一中 杨锦平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