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早饭后我们离开伊斯法罕,驱车前往位于伊朗地理中心位置的城市雅兹德Yazd。车窗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气温也感觉越来越高,行驶了150多公里后,我们来到了途中的纳茵Nain小镇。车子就停在村口,放眼望去土黄色一片,整座小镇也都是些土坯结构的房屋,弥漫着历经沧桑的沉寂。 伊朗的许多内地城镇位于沙漠地带,都是常年干旱缺水的地方,生活充满了艰辛,早期的先民为了躲避酷暑,不得不在此掘洞而居。即使经过了几千年,当地仍有许多这样的洞穴在使用中。 导游没有马上带我们进村,而是指引我们一行钻进了停车场边的洞穴,参观当地最原始的居住和生活方式。沿梯进入地窖般的洞穴,粗糙的洞壁未经任何修饰,内部没有任何隔断,一眼就能望遍各个角落。 如今这种原始的洞穴已不用于居家过日子,而是成了当地手艺人谋生的作坊。他们在此使用原始的纺车和织机,展示着最传统的以驼毛为原料的纺线和编织过程,并对游客兜售自己的制成品。附近有几个类似的洞穴,来此地的旅游者都会好奇地钻进去一探究竟,因此这项行当也成了当地人一项谋生的手段。其实类似的以棉花纺线和织布的景象在半个世纪前的我国农村也并不鲜见,现在的孩子们只有到博物馆里去了解了! 洞里回响着织机的哐当声,两位上了年纪的工匠在认真的工作着,瞧他们机械而专注的神情可以明白,编织的每一寸都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驼毛制品因为比较粗糙硬实,所以并不适合编织用于室内装饰的地毯,而是用于制造低档的地毯、垫布、护腰等用品。这些东西价格非常便宜,例如挂在墙上出售的地毯,只要10美元就能买到一块,因此多多少少也能卖出去一些。<br> 如今伊朗政府对中国公民采取了不留进出关痕迹的免签政策,相信今后到伊朗旅游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古老的纳茵村也会见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br> 这就是以前沙漠人家的住家,寒酸的就像是一个地窖,而他们不仅要在里面生活,还要存放农具、储藏粮食、收纳杂物,甚至还要饲养牲畜。从展示的简陋的老物件便可知道当地人曾经的生活之艰辛。 参观了原始的洞穴式民居后,我们开始进入古镇参观,村头奇怪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究竟有什么功能呀? 在沙漠生存,水和凉风是最重要的要素。为了保障水源,人们发明了在地下长距离引水的坎尔井技术,而那看似倒扣大锅盖的下面就是当地的蓄水池。顶部带通风口的柱状建筑称为风塔,是伊朗雅兹德一带先民的所创,它细高而内部中空,利用室内外温差而将气流循环到室内。若是在风塔底下筑一水池的话,能更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绿色环保的制冷换气系统竟如此简单,古人之奇思妙想实在是高明呀!<br> 至于为什么要为蓄水池也配上风塔,道理也很简单,主要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水质发生腐败。 村里有一座为先知后人建造的陵寝,金色的拱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伊朗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清真寺,穆斯林们日常礼拜的清真寺一般不让外人参观,但同样具有礼拜功能的先知陵寝却允许游客进入。这两者外观相似,我们初来乍到总是傻傻的分不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陵寝当天大门紧闭,我们也就不勉为其难了。 从这个摇摇欲坠城门洞子就可看出,纳茵小镇早期的建筑就是用土坯砖建造的。如今镇里用上了烧制砖,房屋的外表变得光滑,也更经久耐用了。 为了保证全镇人的用水,当地建有几处配套的蓄水池,在以后的行程中,相似的建筑在伊朗的干旱地区随处可见。伊朗的坎尔井显得比较神秘,长的能绵延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但在旅途中我们一路观察,地面上就是不见任何痕迹,也不知是岁月抚平了土堆,还是勤劳的伊朗人将挖出来的都摊平到了附近的土地上了。 纳茵小镇还存有一座古堡遗址,源自萨珊时期,部分建筑材料更可追溯到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波斯。上去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连入内的唯一通道也已崩塌堵塞了,看来古堡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拥有众多波斯古迹的伊朗根本排不上受保护的清单。 <h3>居高临下眺望纳茵小镇,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个贴瓷小穹顶,就是连天接地土黄色。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繁衍生息,人类坚韧的生命力真的是太伟大了!</h3> 在沙漠地带继续行驶了一百多公里后,旷野上出现了古城堡模样的建筑,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古商队驿站Old Caravabserai。 17世纪时,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下令在伊朗全境商道沿线大修驿站,在全盛时期像这样的商队驿站多达900多座。雅兹德一带位于伊朗的地理中心,是古时穿越伊朗高原贸易活动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队是沙漠上最常见的风景。<br> 古商队驿站用砖头和黄土建造,建筑呈矩形,周边中空的廊式空间用于住人,中间的大庭院用于拴驼圈马,锁上大门后就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我们参观的这个古驿站比较大,保留的状况也还算不错,看样子建成后还经过了适当的整修。 入口的大门两侧各有一道通往屋顶的石阶,整个屋顶连成一体,人们可以在上面绕上一周,瞭望四周的情况。 Monica这张照片挺有意思的,好像站在了地球之巅。 这座驿站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许多部位都已经发生坍塌了,所以在上面拍照和看风景时个个都小心翼翼的,毕竟年代已久,万一把屋顶给踩塌或从上面摔下来可就麻烦了。<br> 附近还有几座古驿站,相邻的这座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成了当地人养骆驼的地方。 破驿站锁着门,里面有两只小骆驼,跟圈养它们的环境一样,脏兮兮的让人可怜。 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赶过来了两个当地的老汉,大概是我们刚才在驿站屋顶上玩时被他们发现了。个子高的老汉开了门,然后安排那个看上去有些痴呆的老汉和那只半岁大的小骆驼站在门口供大家拍照。原来这两只小骆驼之所以会被孤零零地关在这里,就是等着供游客拍照的。不用老人开口,也不用导游提醒,我们的团友都是见过世面的人,拍好照都自动给了小费。 长年经受酷暑的烘烤,老汉的肤色犹如红铜,满面是刀刻般的皱纹,生活的艰辛全写在了他这张饱经沧桑的脸上。 <p>一箭之遥是另一座古驿站,规模似乎比我们刚才参观过的还要大些,但是年久失修,如今仅剩了一圈残破不堪的轮廓。<br></p> <h3>由于过境商队给当地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和大量税收,于是得到了政府鼓励,修建了一系列的驿站。我们眼前的所见,就是最好的证明。据说当年大型驿站内还有专职的医生、宗教师、管理员、信使和厨师等,他们的报酬全是由朝廷支付的。</h3> 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荒凉,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曾经的热闹景象。作为古商队驿站,它们有力的促进了地区间文明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日落后我们才到达沙漠绿洲古城雅兹德Yazd,急匆匆赶往雅兹德市区最大的荳拉塔巴特花园Dowlat Abad Garden。这是雅兹德最古老的花园之一,拥有着全球最高的风塔(高度达到33.8米),还有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花园布置,使之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h3>前面我们已有介绍,风塔是因沙漠炎热气候而发明的建筑,也是伊朗传统且独特的空调建筑设计,即使炎热的气候,入内也会感到凉意。雅兹德地区的城市或乡村,房屋上方遍布风塔,因此这个城市又有着“风塔之城”的美誉。</h3> <h3>大大小小的风塔看上去好像都浑身“长刺”,就连最著名的荳拉塔巴特花园里的风塔也不例外。经过了解,那些是建造或者维修时留下的木杆。估计风塔形状瘦高单薄,比较容易受损,上下又不方便,所以干脆就让攀高爬低时要用到的木杆一直给留着了。</h3> <h3>荳拉塔巴特花园曾经是一位执政长官的私人宅邸,约建于1750年,如今已经捐献给了当地政府,作为公共花园对外开放。它有着典型的波斯建筑风格,房子为八边形双层设计,中央高耸着举世闻名的大风塔。窗户上装饰繁缛的花纹,精致的窗棂,令人眼花缭乱。</h3> 站在风塔下方,阵阵凉风自上而下拂来,风塔的功效果然名不虚传。因为这个风塔特别高,所以抽风效果格外明显。在其正下方还建造有室内喷泉,但为方便参观已停止使用,若是池中有水的话,制冷的效果会更胜一筹。 这是园内亭阁的顶棚设计,充分体现了波斯建筑追求完美对称的典雅风格。 我们最喜欢的是登上二楼的八角廊亭,每换一个角度就能欣赏到不同的精彩,华灯初放时的瑰丽景色令人难忘。花园原先的占地面积比现在大得多,四周浓荫密布,从街上根本无法看到里面的庭院。 这个花园的水景特别精彩,而且富有层次感,如花的喷泉、潺潺的流水和叮咚的跌水为荳拉塔巴特花园带来了不竭的灵动。据介绍,花园最初的用水是以坎尔井技术引自65公里外的高原,现在则已是采自于地下水了。<br> 团友凌先生年纪比我俩大,虽说家在上海,但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内外游山玩水,而且超喜欢以视频的方式分享所见所闻。他随身带了两只手机,其中一只是新款的华为Mate 30 Pro,拍夜色下的景色一枝独秀,令大家格外眼馋。从此之后,凌先生为团友们奉献了不少的“艳照”,真的是非常感谢!<br> <h3>参观了花园返回街口上车时,见边上有一生意兴隆的馕饼店,大家顿时来了兴趣。这种面粉做的薄饼尺寸很大,才烤出来时喷香松软,是伊朗最普遍的主食,政府对此有专门的补贴,所以价格非常便宜,好像每张只要几千里亚尔(人民币2角左右)。有团友想去尝鲜,结果店家干脆免费送了两张,伊朗人民的友好善良又一次让我们感动。要知道伊朗的经济近些年一直不景气,一般工人的月收入只相当150美元左右,一想到这些,更觉得伊朗人送来的是一片深情厚谊啊!</h3> <h3>到国外旅游,品尝当地的美食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接下来谈谈我们在伊朗境内16天的用餐感受。我们的团费已经包含了一日三餐,所以我们顿顿吃的是团餐。不要一看到“团餐”就以为是一桌人围着几个菜,在伊朗可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不是自助餐就是自己点菜。一般来讲,自助餐虽然可选的食物多,但味道远不及点菜,毕竟新鲜做出来的菜品口感要强许多。除了早餐,我们在伊朗吃的几乎顿顿是烤肉和烤鱼类的套餐,吃过的有烤鸡块、烤肉饼、烤鱼、烤羊肉、烤牛肉、烤羊排、烤牛柳卷、烤仔鸡。当然我们也可以点富有当地特色的菜肴,比方“酸肉”和“水肉”(这都是导游小马自创的翻译)。“酸肉”比较简单,就是在烤肉饼上淋上酸甜的石榴酱。“水肉”则是混有牛肉或羊肉的炖煮菜,以金属小罐盛放,还配有一根金属棒,用以将洋葱等食材在滚烫的鑵子里捣熟。主食多为藏红花米饭、还会配上烤饼、酸黄瓜、烤番茄等,偶尔也会有炸薯条。伊朗没有炒菜一说,但蔬菜色拉一日三餐皆有,主要是番茄、黄瓜、胡萝卜和甘蓝。有一种浓汤经常会在餐前供应,里面有些豆类,口感也还可以。用餐时的饮料有矿泉水,雪碧、芬达和可口可乐,还有几种鑵装的无醇啤酒,不过全是冷冻的,有许多团员不大适应。</h3> 为了让我们吃好,当地的旅行社还是很下功夫的,每到一地导游都会带我们到一些有特色的餐厅,不仅菜品丰富,而且里面的装饰深具民族风,“秀色可餐”绝对是名副其实。 这两张图片里的景致取自于五星级的伊斯法罕阿巴斯饭店花园餐厅,厅堂装修得极为豪华,墙上绘制着漂亮的壁画,天花板和二楼廊道装饰着闪闪发亮的马赛克瓷砖,桌上布置着芬芳的鲜花,以至于我们都忘记在那里吃些什么了!在这个酒店里,看到一个可爱的小萝莉,一招一式都很有范儿,从小就是个模特儿的料。 <h3>伊斯法罕不愧为曾经的帝都,伊朗美食也在此大放异彩。最难忘的是这家网红餐厅,生意好到天天要翻台,而且还不允许预先订位。导游电话联系时,对方要我们晚9点钟再去吃,观光了一整天,这么迟吃饭怎么行。大家一商量,离平时的开门时间还有约个把小时就冲了过去。我们的人品好,餐馆竟然已经开门,而且还有空位。事后回想当天是星期五,相当于是伊朗人的“星期日”(伊朗规定是周四、周五休息,周六和周日是工作日),所以餐馆提早开门了吧!这家的招牌菜是烤羊排,外焦内嫩,满口生汁,实在令人难忘!从此以后,只要是听说是有烤羊排可选,必定是最受大家欢迎的。</h3> <h3>就是途中的那些餐厅,就餐环境和卫生条件也都不错,而且每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最难忘的餐厅是在从马苏雷传统村落回来路上遇到的,装修的就像是在热带雨林中野餐。这家的烤羊排犹为霸气,以长剑似的铁钎串起,拿起来比划就像是击剑一样。Elton真是个食肉动物,这么多的烤羊排他居然一个人就包圆了,真是把Monica都吓到了!</h3> <h3>我们到过的最豪的餐厅应该算是在安萨利港的卡都士大酒店Kadaus Hotel,光餐厅外面一盏盏熊熊燃烧的火焰就足够吸人眼球。餐厅大而豪华,份量大得惊人,一份烤羊排有厚厚的五块,每块居然带两根肋骨,因此总量几乎比别家的多出了一倍。即使是善于食肉的Elton,也只能硬塞下三块半,真是有点太浪费了!<br></h3> 我们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附近用午餐时,登上过一家设在天台上的传统餐馆,可以边就餐边欣赏周边的风光。菜肴有点农家乐的风味,可惜不怎么对大家口味,不过现切的凉水镇西瓜分外清凉甜脆,人人吃了一盘又一盘。在波斯波利斯景区边,我们体验了波斯人传统的用餐法,盘腿坐在床上,餐食和饮料放在中间的餐布上,不过蜷着一双腿吃饭的滋味可不怎么好受,有些团员干脆就将腿挂在床沿。还有古驿站改造的餐厅、凿岩而建的山洞餐馆等,也都留下了我们品尝美食的身影。最最让人感动的是,在一位团友的生日那天,伊朗的导游悄悄为她订制了生日蛋糕,齐唱生日歌和分享蛋糕的热烈场面,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 伊朗的美食令人难忘,有位团友还特地做了一集相关的美篇分享于朋友圈。我俩本事还不错,从头到尾就是吃的团餐。不过最后也想在此提醒一下,不爱吃牛、羊肉的朋友可以食鱼,但伊朗的餐馆皆喜烤而不善别的烹调法,所以一连半个多月顿顿吃烤肉类食物或者烤鱼,也确实有点让人吃不消。团员们隔三差五地添点自带的小菜,还有人时不时整点自带的方便面。 在伊朗吃的最后一个晚餐,善解人意的导游带我们去了一家中餐馆,位置偏僻不大好找,因为中餐馆在德黑兰还十分稀罕。吃到了炒牛柳,宫保鸡丁、清蒸鱼、番茄炒蛋、炒包菜、土豆丝和紫菜蛋花汤等,都是些最普通的家常菜,而且好象还是伊朗厨师做的,个个犹如吃到了山珍海味,所有的菜都被一扫而光,连菜汤也没剩下一滴。哈哈哈! <h3>更多作品:</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331qw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本色伊朗(四)伊斯法罕半天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xb4dn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本色伊朗(三)波斯明珠伊斯法罕</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nyri1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本色伊朗(二)心中天堂菲茵花园&活化石阿彼雅尼村</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1zc8d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本色伊朗(一)波斯古国的召唤</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