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懂礼 人本教育——记台湾学者江澄格《汉字趣味与识字教学》讲座

霜月

<h3>  2019年11月21日,台湾著名学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学院客座教授江澄格老师在眉山市知行悦读坊举办公益讲座《汉字趣味与识字教学》。我有幸与几位同事一起在现场聆听了耄耋之年仍壮心不已的江老师的讲座。</h3> <h3>  汉字是什么呢?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它就是记录承载我们文化的图像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它与外国文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偏旁部首,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充分重视。江老师举出了许许多多的实例,一个字根或字符加上不同的偏旁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字根为兑,加不同的部首可以组成悦、说、阅、锐……</h3> <h3>  汉字的变化很多,但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留心发现,就会发现哪怕是同样的偏旁,变换位置,汉字就会改变。比如:心与亡是“忙”,忙碌的忙,亡与心是“忘”,忘记的忘;心与台是“怡”,怡情养性,台与心是“怠”怠于职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h3> <h3>  江老师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我们不断感知到他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谈吐。原来《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正是有王应麟的伯乐之眼,才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忠君报国的文天祥。王应麟读文天祥所作文章,就已经判断出他的忠肝义胆,让人拜服。原来苏轼的号东坡,是他崇拜唐代诗人白居易,而白居易被贬忠州,曾一度迷恋在东坡种花栽树写下了许多有关东坡的诗文“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一直将自己的心态和精神思想往白居易那里靠,希望自己如白乐天一般安乐、高寿。 <br></h3> <h3>  他告诉我们年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认同自己的名族,认同自己的文化,从心里热爱我们的汉字。他写书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一种使命感,他想把从前没有学者研究的汉字的这些细节通过自己的记录表达出来,留给后代。让我们代代相传,人人识字懂礼,知书达礼,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人本教育”传承下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