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宜夏

<h3 style="text-align: left;">前言</h3><h3>在二姐苏卉多年的辛苦努力下,这本书在2019年终于完成了。因为母亲杨杏珍生前没有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儿女们未免有些遗憾,本来可以合并出版。其实父母的经历和回忆难以分割,阅读此书就可以发现他们早就融为一体。在全体家人和亲戚的帮助下,许夏特意编辑整理出母亲各个时期的照片并简单说明,作为本书的补充。以此纪念亲爱的母亲多彩和光辉的一生。</h3> <p>母亲的路</p><p>自幼失娘亲,祖父母养成。</p><p>明港上学堂,往返常见星。</p><p>十六入高中,独往开封行。</p><p>家人勉分舍,难违求学心。</p><p>抗日烽火燃,师生热血腾。</p><p>教师启蒙语,点亮少女心。</p><p>投笔从戎去,毅然太行奔。</p><p>祖父涕泪令,女孩不学文。</p><p>太行山峰险,八路干校兴。</p><p>探明救国路,奋斗身力行。</p><p>所爱终身侣,敌后出入频。</p><p>痛失俩爱子,永做太行魂。</p><p>抗日八年胜,急急南下行。</p><p>大别山麓处,喜迎建国令。</p><p>宜城书记任,日忙至晚更。</p><p>遗憾五儿女,难见父母人。</p><p>文革风雷动,震撼瓷都城。</p><p>挨斗喷气式,挂牌长街行。</p><p>下放四春秋,兴田务农勤。</p><p>静夜思无怨,坚信党和民。</p><p>老帅复出时,五十再出征。</p><p>江医理还乱,高知贴心人。</p><p>南昌书记任,离休让年轻。</p><p>两袖清风德,深得后人敬。</p><p>六三喜学画,七十种花勤。</p><p>最爱是读书,八十未过瘾。</p><p>欣慰儿女佳,各自业有成。</p><p>回首一生路,无悔赤子心!</p><p><br></p><p>2003年9月许夏写于南昌</p><p><br></p><p>备注和说明:</p><p>1.明港属河南信阳地区,是母亲家乡杨家冲附近的镇。</p><p>2.宜城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别名。</p><p>3.兴田曾经是江西景德镇下属的人民公社,现在是兴田乡。</p><p>4.江医是当年江西医学院的简称,母亲1972年在此恢复工作。</p><p>5.这首小诗是为了锻炼和提高母亲82岁时的记忆力而作,深得母亲喜爱并时常朗读。回想起来令人唏嘘和欣慰。</p><p>2019.10</p><p><br></p> <h3>父亲许少林和母亲杨杏珍1943年在山西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结婚,他们作为战友相识相知相爱直到他们生命的终点。这是1963年母亲去北京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之前,他们在安庆市人民照相馆的合影。</h3> <h3>母亲1938年2月(不满17岁)在开封国立高中学习期间,为了抗日救国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她1948年从山西南下安徽大别山以前,在长治和最要好战友宋耀先(右)的合影。母亲满怀深情地在照片背后写道:别了,太行山!别了,长治!别了,我的大儿子凯凯(三岁时病故,编者注),安息吧,孩子!</h3><h3>当时大女儿健健四岁,一直寄养在山西平顺县根据地的养母家中,直到1952年生活稳定以后才接回安庆家中。</h3> <h3>这是三十年后1980年代,大女儿健健和山西平顺县的养母重逢在南昌。</h3> <h3>1949年3月开始,母亲先后在安徽省太湖县和湖东县县委工作,这段时间二女儿苏卉和三女儿许杨先后出生了。1952年到1965年6月,母亲在安徽省安庆市委先后担任工会主席、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副书记等领导职务。</h3> <h3>1950年代母亲和安庆市委的领导们在一起。</h3> <p>1953年母亲32岁,这年7月四女儿许夏出生了。母亲常说,小四小时候很乖,听着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就不吵不闹。</p> <p>一九五零年代母亲和她的姑姑杨石男(右一,我们称她姑奶奶)以及堂妹杨克慧(左一,我们称她小姨)在安庆的合影。姑奶奶在家帮助操持家务并带大了许夏,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姨十几岁时到安庆读书,大学毕业后在安庆七中教学,结婚后调到武汉工作,是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p> <p>1956年的二子(左一)、三子(右一)和四子(中)。母亲常说,虽然我生了这么多孩子,却是生一个喜欢一个。母亲对孩子们慈爱也要求严格,大事是不允许马虎的。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点,她都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们儿女一生的福气。在母亲的晚年,她也得到儿女们的精心照顾和回报。</p> <p>1955年父亲担任安庆地委书记,同年9月儿子伟玮出生是家里的大喜事,父亲格外开心。父亲回忆录里说道,当时还有不孝为三无后为大的旧思想,虽然有了四个女儿但还是盼望有个男孩👦。这是1956年母亲和四女儿许夏、儿子许伟玮的合影。</p> <h3>1961年,在河南省交通厅工作的大舅杨克坚(后排右一)带着儿子杨珂(前排左二)和女儿娅拉(前排右一)来安庆家里做客,姑奶奶(前排中)、小姨(后排左一)和我们姊妹都十分高兴。母亲作为杨家的大姐接待自然周到热情。前排左一是许夏,右二是伟玮,杨珂后面是许杨,伟玮后面是苏卉。这张照片人物十分对称,效果很好。真佩服当年摄影师高超的技术。</h3> <h3>一九六三年,父亲老战友来访,全家坐在家门口的水泥台阶上拍下了这张纪念照。后排右一是父亲,右二是母亲;前排依次为孩子健健,许杨,许夏,伟玮,苏卉。</h3> <h3>从左至右:五子、三子、二子、四子,当时他们都是安庆市双莲寺小学的学生。当时照片上各人的表情多少代表了他们今后的个性。</h3> <h3>一九六零年代母亲在安庆。</h3> <h3>一九六零年代,作为安庆市委副书记的母亲到安庆大渡口公社和社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景,当时可不是玩假。</h3> <h3>母亲在安庆大渡口公社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h3> <h3>1964年7月母亲(左二)在北京的中央高级党校学习期间,和老战友刘培兰(左四,时任北京海淀区区长)以及林燃(右二)、孙一平(右四)夫妇及全家团聚的合影。照片背后是林燃(曾经担任安庆市市长)的亲笔题词:杏珍同志:北海留念。</h3> <p>1965年8月,母亲调任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分管文化教育。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开始了,父母分别作为上饶地委书记和景德镇市委副书记,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家里也常有红卫兵小将来造反。母亲这张六十年代文革前的照片就是被上饶地区造反派撕破扔在地上的,还是二女苏卉捡回保管下来。照片上修补的裂痕也算是那段历史的见证。</p> <p>1965年8月,母亲调任景德镇市委副书记。1968年10月因为文革被下放到景德镇兴田公社劳动近四年。她一直相信群众相信党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直到1972年8月恢复工作。这是1971年下放期间母亲和二女儿苏卉(右一)小女儿许夏(左一)在景德镇的合影,纪念那段动荡和艰苦的岁月。</p> <h3>1972年8月起,母亲调江西医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她的办公室和家里的大门总是对教职员工敞开并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为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h3> <h3>1974年2月,许夏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放寒假回家过年,和母亲在南昌合影。</h3> <h3>1974年夏天在江西医学院宿舍家中。图中的男孩是大女儿健健的儿子赵险峰,坐着的是三女儿许杨,其他从左至右依次为健健、苏卉和母亲。当时健健夫妇在江西大学外语系任教,苏卉和许杨正在大学读书,一家人其乐融融。</h3> <h3>1977年春天,母亲到漳州看望参军两年的儿子伟玮,同时拜访自己的老战友温冷和郑国栋夫妇。这是和温冷阿姨的合影。</h3> <h3>1978年母亲因病到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治疗,得到老战友宋耀先(左一,时任上海城建局副局长)和李锦春(右二,时任上海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夫妇的大力关照。此间在上海陪同照顾的父亲和姐妹就住在宋阿姨的家里多日。这是母亲出院后和他们的合影,右一是他们的小女儿李小明。</h3> <p>18年后年从上海寄来的宋耀先阿姨和李锦春叔叔的合影。可惜当时宋阿姨已经因病丧失记忆。母亲在照片后写道:宋耀先我最好的最忠诚的朋友,可惜她早已不认识我了!1996年寄来。</p> <h3>1979年5月,母亲和二女儿苏卉(左一)、小女儿许夏(右一)在江西抚州合影。当时父亲调任抚州地委书记;母亲任南昌市委副书记并兼任市纪委书记。</h3> <h3>1981年冬天,母亲申请离休,父亲申请退到二线即将到江西省政府担任顾问。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政策,丝毫不留恋手中的权力,脸上流露出从来没有过的轻松和笑容,儿女们也为他们感到高兴。</h3> <h3>1982年12月父母的孙子许砚忞出生了,母亲马上为他取了小名叫陶陶。</h3> <h3>父母抱孙乐陶陶!</h3> <h3>37年后的大陶陶和小陶陶。</h3> <h3>1984年5月,父亲和母亲参观江西九江小孤山顶的长生林。</h3> <h3>同上</h3> <h3>1984年5月,父母在安徽太湖县兰家山猫头岭缅怀过去艰苦的岁月,怀念牺牲的战友和先烈。</h3> <h3>1984年10月母亲同原安庆副市长丁碧岩夫妇合影于福州罗显塔。</h3> <h3>每年暑假期间,孩子们就常聚到父母家中玩耍,中午吃完饭就在厅堂地上铺着草席睡觉,屋顶的吊扇送着微微的凉风甚是舒服。这是1985年母亲和外孙孔劼(左一,许夏的儿子),孙子许砚忞(中间),外孙女赵莉莉(健健的女儿)在家中绿茵茵的院子里。</h3> <h3>1988年6月父母和二女儿苏卉游览十里画廊。这时苏卉已经生下女儿李子,在农业厅担任副处长已经五年。</h3> <h3>1991年9月盛叶琪同志来南昌留念</h3> <h3>老战友张培绪(左一)和他的老伴王伟然(右一)同志1992年6月于南昌家中欢聚留念。</h3> <h3>这是母亲晚年最为健康和快乐的时光。母亲在照片背后亲笔备注:少林72岁,杏珍69岁,1990年秋于江西省政府大院93栋宿舍门前,当时串红怒放(许夏摄影)</h3> <h3>1992年春节正月初二,女儿们照例带着孩子回娘家给父母拜年的合影。每年这天,姐妹们齐聚在厨房,大姐负责掌勺,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一桌丰盛的大菜就完成了。这年许杨还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照片前排的小姑娘是苏卉的女儿李子,小名西西。戴眼镜的男孩是孔劼,另一个男孩是许砚忞。左一是苏卉,左二是健健,右一是许夏。</h3> <h3>1993年外孙赵险峰(左二)陪同姥姥到天津与河南。赵险峰回忆道:</h3> <h3>1993年8月,母亲和从台湾回来探亲的弟弟杨克树、弟媳冯秀丽在郑州聚会,准备回信阳老家看看。四舅杨克树1949年随学校搬迁到台湾,一直在大学任教授。母亲亲笔备注:我坐轮椅,四舅和四舅妈推车。</h3> <h3>小姨、大舅在郑州用轮椅推着母亲。</h3> <h3>1993年8月,母亲和大弟杨克坚(堂弟左二,河南省交通厅处长),四弟杨克树(左一,台湾某大学教授),小妹杨克慧(右一,武汉中学高级教师)一起在河南开封参观。这是时隔55年他们四姊妹的第一次团聚。可惜当时二弟杨克操(老家务农)和三弟杨克作(堂弟,台湾某大学教授)已经去世,五弟杨克新(堂弟)在新疆没有联系上。</h3> <h3>从左至右,三舅杨克作,大舅杨克坚,四舅杨克树小时候的合影。</h3> <h3>1993年8月,父母邀请大舅夫妇(右一二),四舅夫妇(左一二),小姨夫妇(右三四)一起到庐山观光游览。</h3> <h3>1995年四舅夫妇从台湾回家探亲,这是与大舅克坚全家在郑州的合影。健健夫妇陪同。</h3> <h3>四舅夫妇在庐山白鹿洞参观,伟玮和健健陪同。</h3> <h3>1998年暑假,四舅夫妇回家探亲和二舅妈在南昌大学宿舍健健的家里做客。</h3> <h3>同上</h3> <h3>1998年暑假四舅夫妇从台湾回来探亲,和母亲以及二舅妈一家在南昌家中的合影。前排从左至右的孩子依次是二舅的孙女杨瑞,外孙杨宝,孙女杨晓雯;二排依次是二舅妈和四舅夫妇;后排依次是二舅的外孙易绍富,儿子杨振根。</h3><h3>因为在母亲的姊妹里面,只有二舅在家务农且戴着地主的帽子,所以家境最为贫穷。母亲对二舅一家十分关爱并倾力帮助。儿子杨振根从初一就被接到南昌读书,希望他回去能考上师范学校。没有考上以后又让他回来学技术。外孙易绍富也被接到南昌来读大专。二舅的女儿振荣和振兰都在南昌生活工作过。现在二舅的后代家庭都比较美满,对母亲也算是安慰。</h3> <h3>1980年代,母亲在南昌接待原安庆市长齐世钦一行老同事。</h3> <h3>1990年代,父母回到以前战斗工作过的山西看望老战友和乡亲,回顾一代人的战斗青春。</h3> <h3>1996年9月,父母到深圳蛇口许夏的家里小住。当时许夏从南昌市电子局调到深圳蛇口工业区工作已经四年。</h3> <h3>为了方便,许夏安排父母在这蛇口明华公寓的一楼居住,旁边就是自家的楼房。父亲每天上午自己到附近的四海公园去遛弯,很喜欢这里的清静,说好明年再来。可惜再也没有机会。</h3> <h3>许夏陪同父母参观蛇口海上世界。</h3> <h3>1997年正月初七父亲生日聚会。从左至右依次前排是刘季生(三女婿),许杨,父亲,伟玮;后排是苏卉,母亲,姜文(儿媳妇),健健。</h3> <h3>1997年正月初七父亲生日聚会,五姊妹与父母的合影。</h3> <h3>1997年正月初七是父亲79岁的生日,全家在一起庆贺。从左至右前排依次是许夏,父亲和健健;二排依次为杨振兰(侄女),母亲,李子(苏卉的女儿),苏卉,赵莉莉;第三排依次是孔劼,许杨,姜文,伟玮。没想到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为父亲庆生。</h3> <h3>1997年6月,父亲在北京治病出院以后突患脑溢血逝世,全家人都感到十分突然和悲痛,母亲更是极其悲伤。回南昌以后,母亲在上面父亲的照片背后写下了这些感人的怀念文字,如今读来仍然令我们潸然泪下。</h3> <h3>1997年10月,老朋友前来慰问和看望母亲。前排左一是三女儿许杨,右二是侄女杨振荣,后排是儿媳妇姜文。</h3> <h3>1998年春节,南昌市纪委周啟球书记(左)和徐经绵(中)副局长到家慰问,母亲曾经兼任南昌市纪委书记。</h3> <h3>这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和生日,许夏请全家到江西宾馆聚会。母亲在照片背后亲笔写道:77岁老母与儿子合影于江西宾馆9楼。1998.2.3(农历正月初七日)。母亲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难以言表。</h3> <h3>1998年正月初七在江西宾馆,三姐许杨和姐夫刘季生与母亲的合影。这时许杨从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和博导。</h3> <h3>1998年春节期间,母亲和小女儿许夏在南昌家中。</h3> <h3>1998年5月母亲喜迎孙女许行格的出生。小丫头虎头虎脑、白白胖胖就像一个可爱的大娃娃。</h3> <h3>1999年5月许夏和爱人孔德志(左一)接母亲到深圳蛇口的家中散心居住了近三个月,这是在深圳蛇口新时代广场的合影。父亲不在了,母亲的脸上难得再见到笑容。</h3> <h3>1999年5月,母亲带着美莲一起来到深圳许夏家中,这是她们在蛇口新时代广场的合影。美莲很爱学习,她照顾母亲生活两年以后,由许杨资助上了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不错的幼儿教师。</h3> <h3>1999年6月,景德镇市原人大主任方哲夫和汪琦夫妇在深圳许夏的家中看望母亲。汪阿姨是景德镇市委组织部的科长,和家人多年结下深厚的友谊。左一是他们的女儿方娟。</h3> <h3>1999年8月,母亲在二女儿苏卉的家中,可爱的孙女许行格(左二)刚一岁多。</h3> <h3>1999年10月南昌市人防办主任胡序环主任和市委办公厅小黄来家看望母亲。</h3> <h3>2001年春节,母亲和女儿许夏在南昌家中合影。</h3> <h3>2001年春节,母亲和三女儿许杨(右一)夫妇以及小女儿许夏(左一)在南昌家中合影。</h3> <h3>2001年夏天,许夏回到景德镇兴田乡,代母亲看望当年下放劳动时最要好的妇女队长三凤阿姨(右一)。左一是她的儿媳腊珍,背后是当年十分兴旺的兴田公社大礼堂。</h3> <h3>2002年大女儿健健和女婿赵国杰带着女儿赵莉莉和外孙女婧婧在南昌看望母亲。这时健健夫妇都已经是南昌大学外语学院的栋梁。赵国杰从院长的位置刚退下,就被派到江西省共青学院担任院长。</h3> <h3>2004年3月母亲83岁,因多处脑梗她的记忆力逐渐丧失。这是好友张艾莉(右一)前来探望。</h3> <h3>2004年春天,母亲和儿媳姜文以及孙女许行格在南昌家中,那时母亲还能依靠助行器在院子里慢慢散步。许夏摄影</h3> <h3>2004年春节期间,南昌市委办公厅熊科长(女)一行来家慰问,特意开车带母亲到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处观光。陪同的有女儿许夏(右一)和青桃(左一)。这次基本是母亲最后一次出门游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