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永城市中心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李佳朔

1.打破初夏的宁静<br>初夏的早晨,太阳初起,天空蔚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一切都那么美好!这一切都被值班室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你好,神经外科”。刚接班的我拿起电话赶紧应答。“你好,这里是急诊科,120新接诊一名高处坠落伤患者即将到院,需要神经外科急会诊,请速至急诊室门口提前接诊”挂掉电话,我就急忙跑向急诊科120救护车绿色通道等候。<br>伴随着救护车的警笛声,患者到达医院:这是一名29岁青年男性,体型消瘦,呼唤睁眼,双侧瞳孔直径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耳道流出血性脑脊液,左侧面部及胸前可见干结血痂;左侧颞顶部头皮肿胀,全身多处皮肤擦伤、皮下淤血,追问家属病史,2小时前家属发现倒地、呼之不应;通过患者症状及简单查体,考虑颅脑损伤可能性极大;陪同患者急查头颅CT示:双侧额颞叶脑挫伤,双颞硬膜下出血(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骨骨折,颅内积气,左侧颞顶部皮下血肿;中线稍左偏;<br>“大夫,我弟弟李明(患者化名)病情啥样?”刚出CT室,患者的哥哥就迫不及待的问我,“患者颅脑损伤较重,现在赶紧回病房救治”一边说着一边将患者移至平车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跑去,路上与患者哥哥简明扼要的沟通目前病情并简单询问病史得知:晨起发现患者倒地,查看监控发现:患者凌晨从2楼平房不慎踏空跌落至1楼;<br>很快到达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大夫一定要救救我弟弟啊!他才29岁... ...”患者哥哥在病房门即将关闭的时候,焦急的嘱托我。<br>是啊,29岁,还很年轻,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我也非常理解李明哥哥此刻的心情,作为医生的我,专业的医学知识告诉我,患者的病情较重,医学的严谨不容我有一丝大意,在请示科室上级医师查房并讨论病情后,接下来紧张的治疗很快让病房医护人员都忙碌了起来,待一切安排妥当,趁着治疗的空隙,我拿着患者的头颅CT片子走出病房,开始了与患者家属的第一次正式病情沟通。 2.性命相托的方寸之地<br>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病情需要,这个科室是封闭的,不允许家属在规定时间以外探视。每天向焦急等待的家属们交代病情、沟通病况,都发生在神经重症病房外的方寸之地。这个地方,隔着铁门,但隔不断亲情,寄托着无尽的期盼!<br>此刻的病房外,李明的家属们已经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焦急的等待。家属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患者妻子,衣着朴素但很整洁,当时她已有近7个月的身孕,走起路来略显吃力,但此刻我从她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对丈夫病情的担忧。考虑患者妻子身体原因,在确认李明妻子身体允许并能够承受相关病情的前提下,我将家属们从这个方寸之地带到示教室,安排家属入座,按照疾病发生、病情演变原因、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详细的告知患者家属,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我说的很多词语都是第一次听到,为了让家属们能够明白病情,我用摔过的西瓜、碰撞过的豆腐等等举例向家属们解释李明的病情,考虑脑挫伤周围水肿带形成,目前可以选择继续保守治疗,但随时依据病情备急诊手术。<br>提起手术治疗,患者家属的表情明显变得凝重起来,毕竟对于一个29岁年龄,而立之年,开颅手术将去除部分挫伤灶并去除颅骨骨瓣减压,而且还要面临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 ...也许这第一次接触,家属对年轻的我还没有充足的信任、也许是患者太年轻想多方寻求一些治疗方案,家属在谈话结束后很委婉的提出想拍一下头颅CT影像,对于家属提出的要求,我非常理解并亲自在观片灯上很标准的帮家属拍摄了这入院第一张头颅CT影像,对于我的这一举动,我看到家属感到意外并略显尴尬。家属的这一举动,在这么一个县级医院,我非常能够理解,如果我不是一名医生、如果病房里躺着的是我的家人,也许我也会多咨询一些医生,看有没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就这样结束了这第一次与家属的沟通。 <h5><font color="#9b9b9b">方寸之地</font></h5> 3.风中蜡烛--煎熬的9天<br>蜡烛的火苗就像是一颗顽强的生命在烛尖舞动,但凌冽的寒风却时刻想把这份美好无情的带走!李明的妻子和家属经过商议后于当天下午谈话时告诉我:李医生,我们想搏一下,选择保守治疗!对于家属的这个决定,我表示尊重,因为我知道这个决定背后是家人内心中无数次的担忧、困惑、纠结之后做出的慎重决定。家属选择保守治疗,我非常清楚接下来我要面临的将是一场“攻坚战”:颅内水肿将进入高峰,颅内占位效应时刻在增加,需要强有力脱水降颅压,同时还要关注颅内出血风险并积极监测肾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时刻评估病情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就这样在接下来的9天里,对于李明,我和科室医护人员就像是对待一支风中蜡烛一样,任他狂风凌冽,唯有全心守护!每天晨间、午后和病情变化时,我都会与李明家人在神经重症门前的方寸之地进行及时详细的沟通:哪怕是很微小的病情改善家人们都能高兴一整天;出现些许病情反复,就会让家人们担忧不已,寝食难安;这9天的时间我真切的感受到家属内心的煎熬,但是家属不知道的是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的流淌,我和科室上级医师的内心也是感同身受、越发矛盾,不断问自己并多方会诊:何时手术才是对李明最好的时间点?当初遵照家属保守治疗的意愿对李明是最好的选择吗?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未来会是怎样的?… 9天的时间,另一件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医患双方,将心比心,以责任换信任!9天的时间,李明的病情时有反复,但是家属对于我和科室医护人员却慢慢变得像朋友、像家人一样,不再有最初的“不信任、疑虑、甚至质疑”,对于这份逐渐转变的态度,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一切辛苦觉得都是值得的! <h5><font color="#9b9b9b">风中蜡烛</font></h5> 4.性命相托-全力以赴<br>愿望总是美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在李明保守治疗第10天的时候,李明意识状况突然加重,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复查头颅CT较前对比:颅内水肿继续加重!中线明显向左明显偏移,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这意味着李明现在必须手术治疗才有好转的可能...时间就是生命,经科室讨论后,我拿着最新复查的头颅CT胶片,再次与李明的家属进行沟通病情及术前谈话,本以为这将是很难的一次沟通,但这次谈话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家属签字后对我说:李医生,这段时间的以来,你和科室医护人员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病人在这里治疗我们放心,对于手术我们心里也早有准备,能不能闯过这一关,就看明明的命数了,你们放心的手术,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们都能接受...听完家属的这番话,我内心是非常沉重的,家属愿意把家人以“性命相托”这是对医生最大的信任,我们必以百分努力加以回报,尽我们所能,全力以赴!<br>得以之前已有充足的手术准备,很快李明被推入手术室在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去骨瓣减压术+脑挫伤灶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患者<br>的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李大夫,明明今天睁开眼睛了;李大夫,明明今天会抓我的手了;李大夫,明明开始说话了...看着李明家属,每天探视后开心的笑容,我知道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生命中的这么一道坎儿算是迈过来了! <h5><font color="#9b9b9b">术前CT</font></h5> <h5><font color="#9b9b9b">术后CT</font></h5> 5.迎接新生<br>转入普通病房后,家属们一直不展的愁眉也被笑颜铺开,李明也进入康复治疗阶段。<br>“李明不愿意输液治疗了,李医生,你去看一下吧”责任护士走过来告诉我。<br>一直以来,李明恢复的还算顺利,怎么不愿意输液治疗了呢?带着疑惑,我走到了李明的病床前。李明的妻子在一旁。一手托着肚子,并悄悄的走出病房,一手偷偷的抹着微红的眼睛。<br>“李明,怎么了,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治疗呢?”这时候的李明脸上带着些许迟疑,说道:“我现在没病了,我现在很好,没有任何问题了,我要出院!”说着就开始自己下床,挥动双手、原地踏步... ...李明很努力的在证明自己恢复的很好!可是他喘着的粗气和踏步时险些摔倒的身体,证明着他在撒谎!<br>“嗯,你恢复的很好,你别着急,先躺下休息”接着我对这个此刻像个闹脾气的孩子一样的大小伙子安慰一番后,李明才算慢慢平静下来,呼吸也逐渐平稳,并愿意接受治疗。至于他为什么突然要出院,我当时依然没有得到答案。<br>就这样一周过去了,虽然李明每天都规律去高压氧及康复治疗,但是他总是在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出院!直到李明的康复治疗计划做完的当天,刚好我值夜班。到深夜的时候,李明一个人走到办公室找我,我才真正明白这其中的缘由:“李医生,我现在康复治疗也结束了,这次恢复的真的很好,我可以出院了吧?”<br>经过规律治疗和康复训练,李明现在恢复确实挺好,偶有短暂轻度头痛不适,但是日常生活全部都可以自理,经过上级医师查房讨论后,已经拟定于近日出院。<br>“为什么一周前你突然要出院呢?”我问道。<br>迟疑了一会后,李明略带尴尬的说“李医生,你也知道,我爱人现在已经孕晚期了,挺着大肚子,自己走路都很艰难了。以前我脾气不好,每天也很好少关心她,再加上这1个多月以来,我不仅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却每天还要连累她照顾我,喂我吃饭、擦屎端尿,跑前跑后,跟着担心,对我不离不弃。每次我看到她肿胀的双腿和日渐消瘦的脸,我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就像个废人一样!下个月就到预产期了,我要回家每天给她做她最爱吃的酸菜鱼,等宝宝出生了,我要天天抱着孩子,让我爱人好好休息...”正说着,我看到李明的眼睛已经泛红。<br>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都说患难见真情,李明的这番话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br>就这样在住院第35天的时候,李明遗留右侧额颞顶颅骨缺损,痊愈出院了!出院那天,我们全科室医护人员都为这个29岁的小伙子的痊愈,感到由衷的感到高兴! <h5><font color="#9b9b9b">迎接新生</font></h5> 6.希望<br>转眼间已是深秋,空气中凉意渐浓。蔚蓝的天空就像是一面被反复擦拭过的玻璃窗一样,看上去让人心里十分敞亮。<br>那天像往常一样,按时到达科室上班。<br>“李医生好!”突然一位戴着鸭舌帽,满面笑容的青年人叫住了我,怀里还抱着一个熟睡中的小宝宝。“是我啊,李医生,还认得我么?”<br>这时,他单手往上推了推帽檐,我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李明!”<br>我:“在家这段时间怎么样?现在还有什么不舒服吗?”<br>李明:“一切都挺好的,现在也没有什么不舒服,你看我都可以自己抱孩子,还可做一些家务了,平时给我爱人做一些她喜欢吃的菜。”正说着,李明的爱人,笑着从一旁的电梯来到了他的身旁接过了熟睡的小宝宝。<br>较上次出院的时候,李明胖了一些,看来这段时间在家过的不错!按照上次手术时间计算,现在到了李明做颅骨缺损修补的时间了,这也是这次来住院的目的。<br>李明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平时干活什么的一点都没有影响,只是脑袋上凹了一块,出门的时候总是戴个帽子,不太方便,李医生,你一定要帮我在头上做一个漂亮的补丁啊!”边说边哈哈大笑着,顺手把帽子脱了下来,露出了右侧头颅的缺损部位。<br>“好,好,好!”我连说了3个好字,看到李明现在的状态,我从心里非常的高兴,就这样,我为他办理好住院手续,这次住院期间的手术谈话、沟通明显就轻松了很多,小两口总是在我讲完之后就说“好”并签字。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最大的信任,就像是家人、像挚友一样的信任!<br>为了能够把李明头颅“补丁”手术做的漂亮,术前依据李明的头颅CT,加班加点用3D打印技术将颅骨缺损的模型打印了出来用于指导手术精益求精,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手术如期进行。手术也很顺利,术后清醒,拔管后安返病房,术后恢复顺利,每天查房的时候,李明都要对自己的这块“补丁”夸上一番!一周后,李明痊愈出院!<br>至此,李明的整个治疗就已结束。<br>李明对于我来说:是我的患者,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老师!<div>也许将来还会有下一个李明出现,但我时刻都会告诉我自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定不负信任,砥砺前行,为健康事业不懈努力!加油!</div> <h5><font color="#808080">3D打印缺损颅骨模型</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希望</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