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自驾游(二)

神马

<p class="ql-block"> 皖南川藏线从安徽宁国青龙乡东入口到安徽泾县蔡村镇西出口。泾县隶属于安徽宣城市,政府所在地在泾川镇。泾县不仅青山绿水相伴,江南烟雨秀丽,还是红色旅游基地。主要景点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桃花潭,查济古镇几乎排列在一条线上。</p> <h1><font color="#ff8a00">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font></h1>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傍泾川,邻城区,环境优美。</p><p class="ql-block"> 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叶飞题写“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p> <p class="ql-block">  广场右转,经50米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进入主碑纪念广场。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曾记否当年皖南事变时,重庆日报开天窗,周恩来曾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悲壮题词进行抗议。</p>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元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惨案。</p> <p class="ql-block"> 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p> <h1><font color="#ff8a00"> 桃花潭</font></h1> <p class="ql-block"> 在安徽省的南部,泾县以西四十公里有一个景点叫做桃花潭。桃花潭的风景非常优美,在这个地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李白和汪伦。李白的诗词《赠汪伦》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风景区包括南阳古镇和河对岸的怀仙阁汪伦墓。</p> <p class="ql-block">  踏歌岸阁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p><p class="ql-block"> 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水。</p> <h3>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h3> <h3>码头古树青藤蔓延。</h3>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千古水长流,见证了唐代诗人李白和汪伦的兄弟情深,也看见了今天我们结伴旅游的姐妹情谊。</p> <p class="ql-block">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行。</p> <p class="ql-block"> 汪伦,泾县人,世居桃花潭畔,善诗善歌,自编自唱。他对李白的诗歌,极为敬慕,每得李白的诗作总是日夜吟诵,百读不厌。汪伦一介村夫,属于李白“追星族”中的一员,喜爱李白的诗,喜爱李白的为人,到了“痴颠”的界境。</p> <p class="ql-block">  万家酒楼遗址,相传当年李白与汪伦饮酒论诗处。</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山光水色,尤显旖旎。</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为千古绝唱,当年汪伦用十里桃花和万家酒楼邀来李白到泾县做客,我们今天因为这首古诗词慕名而来桃花潭。</p> <h1><font color="#ff8a00"> 查济古镇</font></h1> <p class="ql-block">  查济古镇属于桃花潭镇,距离桃花潭景区二十公里,不到半小时车程。查济古镇有13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为止,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p> <h3>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h3> <p class="ql-block">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归流万石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间。正是查济村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村旁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第一座小桥就命名为”紫气东来”。桥上供奉财神爷,桥头一株百年以上的杏树,春天杏花开放定是小桥流水杏花开的美景。一千多年来查济村民枕水而居,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古建筑大多都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建筑,也有元代的,看着这些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古民居里一直生活着世世代代的原居民,爱护保护守护着老祖宗留下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  路遇八十四岁的爷爷坐在家门口读《今古奇观》。</p> <p class="ql-block">  管理祠堂的老人亲笔写下的《归去来》序。</p> <h3>完整的古建筑群,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文化,吸引了一代代画家来写生,查济成了书画第一村。</h3> <p class="ql-block">  查济是隐藏在深山冷岙里的璞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