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幼抓住办好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坚持民族特色办园,做强民族教育“起跑线”,传承和发扬民族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的一日常规,走进幼儿的心中,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了进一步“彝族文化”教育在我园常规工作中的地位,我园决定于11月20日(周三)举行大班组“彝族文化周”活动。以“吃在彝乡、玩在彝乡、乐在彝乡、学在彝乡”为主线,教师、幼儿穿彝族服装、唱彝族歌曲、学说彝族话、玩民族民间游戏、吃彝族美食,开展体验石林彝族文化系列活动。</h3><h3>🌻🌻为此大班组开展彝族文化体验活动,让幼儿更加了解幼儿园彝族文化周活动。</h3> <h3>🌻🌻活动主题:开展彝族文化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彝族文化周活动,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h3><h3>活动内容一:“学在石林” </h3><h3>🌻🌻石林,拥有绚丽多彩的彝族文化,服饰、包头、披风、刺绣、斗牛……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自然灵感和乡风民俗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是老师和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地方,一幅幅涂鸦、一张张绘画、一件件手工,都是他们表现美的最好方式。</h3><h3>🌻🌻大一班主题绘画活动—斗牛。</h3> <h3>🌻🌻大二班主题绘画活动—彝族包。</h3> <h3>🌻🌻</h3> <h3>🌻🌻大三班主题绘画活动—小小阿诗玛和阿黑哥。</h3> <h3>🍂🍂</h3> <h3>🌾🌾</h3> <h3>🌻🌻大四班艺术活动—(手工)火把。</h3> <h3>🌸🌸</h3> <h3>🌼🌼</h3> <h3>🌻🌻大五班主题活动—学说彝族话。</h3> <h3>活动内容二:“玩在石林”</h3><h3>🌻🌻大一班—《霸王鞭》</h3><h3>🌻🌻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霸王鞭是彝族的民间传统舞蹈,每逢佳节和宾客到来,彝族同胞都会打起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霸王鞭,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欢度佳节,欢迎八方宾客。</h3><h3>🌻🌻霸王鞭简介:俗称“连厢”、“花棍”、“金钱棍”等。一种传统摇击奏乐器。民间艺人卖唱时的乐器兼舞具。以竹竿,两头开缝,穿以铜钱,演出时持杆,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发声,伴歌舞。</h3> <h3>🌻🌻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h3> <h3>🌻🌻大二班—摔跤</h3><h3>🌻🌻石林的摔跤运动是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火把狂欢节、春节时并不可少的一个比赛项目,石林撒尼人每逢喜事时,摔跤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撒尼村寨附近凹低的圆形平地是最好的赛场,过去的滇东“路南”(今石林)一带,祭“密枝”(传说中主管畜牲的神)的日子是摔跤的黄金季节。祭祀这天,由村里的毕摩(专伺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和长老领头,人们跟随长杆抬着“挂红”用的红布入场,绕场一周,然后烧香祭拜,最后年轻人围着挂红敬神舞蹈,直到仪式结束后便开始摔跤活动,且密枝林的摔跤场内女性不得入内!</h3><h3>🌻🌻也相传说,在以前古老的彝族寨子里,彝家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时节,也会举行摔跤活动,听老人说:“能够举行摔跤活动的村寨是很富有的村寨”。</h3><h3><br></h3> <h3>🌻🌻看我们大二班的小小摔跤手们很棒哦!</h3> <h3>🌻🌻大三班—跳皮筋</h3><h3>🌻🌻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h3><h3>🌻🌻跳皮筋也是一项民间传统的游戏活动,较为普及。经常参加跳皮筋游戏活动,不但能够提高跳跃能力,同时也能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以及单脚跳、双脚跳、花式跳等。还可以自己创编一些跳跃方法来跳皮筋。</h3> <h3>🌺🌺</h3> <h3>🌻🌻大四班—跳大花</h3><h3>🌻🌻跳大花是一项民间传统的游戏活动,幼儿两两一组用脚搭出不同高度,其余幼儿通过跨跳的方式通过循环进行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游戏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跨跳能力,也能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性。<br></h3> <h3>🌴🌴</h3> <h3>🌿🌿</h3> <h3>🌻🌻大四班孩子们有趣儿的踩高跷游戏。</h3> <h3>🌺🌺</h3> <h3>🌻🌻大五班—老鹰捉小鸡、斗鸡。</h3> <h3>🌻🌻斗鸡是一种珍贵的禽类,又被称作军鸡、咬鸡、打鸡。两个斗鸡相遇在一起,为了争夺食物,相互打斗,可置生死于度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斗鸡的一般玩法是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幼儿双手抬起一只脚模仿动物跳,然后斗向自己的对手,脚先落地者为输。活动幼儿四肢,模仿动作跳的过程,有效地活动了孩子们腿部力量,锻炼幼儿手脚配合协调能为。</h3> <h3>🌻🌻</h3> <h3>🌻🌻活动内容三—“美在石林”主题绘画活动。</h3> <h3>🌻🌻各班孩子们的彝族绘画作品展。</h3> <h3>🌺🌺</h3> <h3>🌻🌻活动内容四—“乐在石林”活动展示。</h3><h3>🌻🌻首先由主持人毕老师介绍大班组每个班级的活动。</h3> <h3>🌻🌻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毕老师和小朋友的彝语小互动,孩子们学得很不错!</h3> <h3>🌻🌻学说石林撒尼语!</h3> <h3>🌻🌻大一班—舞蹈表演《彝族刺绣》、唱彝族歌曲《上学歌》。</h3> <h3>🌻🌻《彝族刺绣》,可爱的“彝族”宝宝们!</h3> <h3>🌻🌻大一班彝族歌曲《上学歌》!</h3> <h3>🌻🌻大二班—《彝族大三弦》。</h3> <h3>🍂🍂🍂</h3> <h3>🍃🍃🍂🍂</h3> <h3>🌻🌻大三班—《石林摔跤》。</h3> <h3>🌻🌻主持人毕老师宣布“彝家摔跤”规则。</h3> <h3>🌻🌻躬头相向,手前后盈如钟摆坠,行如斗鸡,久久交手,有如鹤舞,有如泥鳅,有如狮搏,红土飞扬,龙争虎斗,欢呼声惊叫声响彻四方,获胜者被视为英雄,披上红布带,绕上一周接受观众的祝贺与拥戴!</h3> <h3>🌻🌻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同胞酷爱摔跤运动,每逢火把节和其他喜庆节日,各村寨常要开展摔跤比赛。摔跤赛的目的:一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强团结,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三是为着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20世纪90年代起,石林县人民政府每年举办全县性摔跤比赛。<br></h3> <h3>🌻🌻咱们大三班孩子接受“采访”,两个小小摔跤运动员都说自己要勇夺冠军呢!加油哦!</h3> <h3>🌻🌻我们是女子摔跤队的,我们集力量与技巧一身哦!我们专业吧!为我们点赞哦!(在石林,最为特别的就是撒尼女子也是摔跤场上一支生力军,开朗强健的撒尼女子也许头一天还在田间劳作或者家中刺绣,第二天腰带一系上就成了摔跤场上的女汉子,风采丝毫不逊于男子。)</h3> <h3>🌻🌻精彩的比赛!</h3> <h3>🌻🌻在石林,人们说:“没有一个彝族男人不会摔跤,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摔跤。勇士们,汉子们来吧!莫错过这个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么还要等一年”。</h3> <h3>🌻🌻大四班—《彝娃弦韵》、歌曲《纱布玛》。</h3> <h3>🌻🌻纱布玛组合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石林本土著名组合。从04年至今获奖无数!是石林人们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今天大四班的孩子给大家带来彝族歌曲《纱布玛》(彝语译为:玉米)!</h3><h3> </h3> <h3>🌻🌻《彝娃弦韵》——口弦,是彝族撒尼人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它的音色特点鲜明,刚柔并济音量雄大,时如山泉叮咚,时如流水潺潺,在石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让孩子们重拾儿时记忆,传承优秀文化,我们创编了《彝娃弦韵》这个舞蹈,让孩子们感受口弦的乐趣,利用本次文化周活动,结合彝族音乐进行展示,完成“小小传承人”的使命。</h3> <h3>🌻🌻大五班—《彝族歌曲联唱》</h3><h3>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石林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歌曲,有叙事歌、劳作歌、迎客歌、敬酒歌、娶亲歌等,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会唱几首。歌曲联唱,让幼儿学习,会唱,记住,使我们古老的彝族文化有效地得到传承与发扬。</h3> <h3>🌻🌻</h3> <h3>🌻🌻精彩的时刻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了幼儿心中,在家乡的本土文化学习与传承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体会到了亲情,同时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文化,我们民幼人将不忘初心,继续把家乡的文化传承、 弘扬 、发展下去并与大家共享,感谢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和欢声笑语,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h3><h3>🌻🌻美妙的音符在跳动,文化的脉搏在延续,我们相聚在一起;飞扬的歌声在回响,欢乐的时刻凝集心头,我们相逢在一起,接下来的两天,只要您走进民幼就能感受满满的彝族情怀,体验丰富、灿烂的彝族文化;玩在石林”“学在石林”“美在石林”“乐在石林”“吃在石林”,民幼欢迎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