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是山西省陵川县秦家庄乡的一个行政村,由鲁山、郭家岭、王家岭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87户,763口人。 <br> 鲁山,距县城8公里,前往县城、秦家庄、杨村、礼义的乡村公路绕村通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br> 鲁山,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金元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郝经的故乡。<br> 鲁山,植被丰厚,土地肥沃,农副产品品种多。有小米、豆角、连翘、花椒、香椿、韭菜、苹果、核桃。<br> 鲁山,有从事养殖业的习惯,杨德水养的半细毛羊成了华北地区养羊的榜样,现在,又是秦家庄乡中蜂养殖基地。<br> 鲁山,周边无工业污染,无畜牧业污染,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休闲康养的好地方。<br> 鲁山,村民质朴善良,勤劳智慧,兼容并蓄。<br> 但是,由于缺乏支柱产业,鲁山的村民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大都背井离乡外出发展。村里的287户人家常住在村里的,买大买算也就100余户,人口只有60岁以上的在家留守。而在外发展富起来的一部分村民又在县城或居住地买房置业,村里的老屋成了名符其实的闲置资产,锁锈窗破,荒草凄凄。<br> 我在鲁山驻村扶贫一年来,每天都要在村里走走看看,深深感到鲁山是个好地方。当前,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由乡村旅游带动的文旅休闲康养产业也逐渐兴起。我县紧邻河南,这几年来,夏天来陵川避暑休闲的河南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东部山区紧邻河南的乡镇、村庄农家乐方兴未艾,并渐有向县城周边发展之势。鲁山离县城近,环境好,又有文化底蕴,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康养休闲文化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衷心希望鲁山村在外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村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回乡创业,发展家乡,同全村父老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br> 别让家乡成他乡!<br> 鲁山的明天更美好!<br> <h3><font color="#010101">四月的鲁山,万物复苏,生机盎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八月的鲁山,庄稼金黄,丰收在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村西头的千年古槐,见证着鲁山村的历史 。</font></h3> <h3>村北头的千年古槐上了房,是村中的一大景观。</h3> <h3><font color="#010101">村中央的八角琉璃井,还在默默的养育着鲁山的庄稼,鲁山的人民。</font></h3> <h3>南泊池的夕阳</h3> <h3>西泊池的芦苇</h3> <h3><font color="#010101">三月,艳丽的桃花开满房前屋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六月,各色野花争妍村里村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农副产品品种多,但都不成规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农副产品品种多,但都不成规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鲁山小米黄橙橙,香喷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是秦家庄乡中蜂养殖基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村中没有主导产业,又无学校,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或陪孩子上学,家里只有留守老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篱笆当门,荒草凄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无人打理的老屋,已成残垣断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所房子,不知什么时候,被主人清理了长满院里的荒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刚办完喜事,便又锁上了家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累累果实,不见主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住人的院子里,种着玉米或蔬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荒草封门几时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铁将军把门无怨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留守老人的家里无人收拾,破烂不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便民连锁店生意萧条,关门大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家,也是种种地,收收秋,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走。</font></h3> <h3>爹娘老了</h3> <h3>爹娘老了</h3> <h3>爹娘老了</h3> <h3>家乡还在。</h3> <h3>附:散文一则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人<br> 作者:孙道荣<br>老家亲戚的孩子结婚,邀请他去喝喜酒。他欣然应允。回到了故乡,从车站走出来,他却有点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亲戚家好,还是该先找个酒店住下,明天再赶过去?这是母亲过世后,他第一次返乡。父亲早年就过世了,3年前,母亲也走了。办完母亲的丧事,他在县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几日。临别时,妹妹对他说:“哥,以后回来你就上我家住吧。”当时他点点头。但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以前当然不是这样。父母在时,每次回来,不管多晚,他都不担心,他会打个车,直奔县城20里外的家,那个他从小长大的乡村。有时候,他会提前告诉父母他要回来;有时,他也会忽然就出现在了家门口,让父母又惊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袭击。也有时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县城的妹妹家歇个脚,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地回乡。一到村头,就看见了手搭额头眺望的老母亲,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天知道她从几点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诉了老母亲。每次这样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宅,忽然被人声塞满,兴奋得吱吱作响。老宅只在他们回来时,才再一次呈现出欢乐、饱满的样子。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但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处。他自然还可以像以往那样,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很亲,妹妹的儿女也和他这个舅舅很亲,但是,那终归是妹妹的家。以前落个脚,甚至小住几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着他,他随时可以回家。现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儿了,而不是中转一下,他真正成了一个借居的客人。想到这里,他突然提不起兴致去妹妹家。还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这个词,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他叫了辆车,回到老屋,对司机说,你在路边等等我,我还要回城的。老屋的一个墙角,已经坍塌。母亲去世后,他和妹妹们将母亲的遗物整理好,锁上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绕着老屋转了几圈,残破的老屋,和心中那个家,一起坍塌一地。在村口,他遇见一位邻居。邻居说:“回……”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变成了邀请:“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谢了乡邻,那一刻,他意识到,对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来说,他是客了。他乘车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给妹妹打了电话,告诉她,他在县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说:“住什么酒店,咋不来家里住?”他讪笑无语。妹妹又说,“那你过来吃晚饭吧。”他答应了。在妹妹家楼下,遇见了买菜回来的妹妹。邻居看看他,对妹妹说:“家里来客了?”妹妹立即说:“什么客,我哥!”妹妹的话,让他感动,可是,他知道,那个邻居说的没错。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乡,他也是客。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问:“爸,你明天在家吗?我们回家来哦。”他告诉儿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妈在家呢。”放下电话,他泪流满面。在家乡,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远方的家就还是儿子的家呢!年少不觉家乡好年老方知乡愁长思乡,念亲,人之本能!<br></h3><h3><br></h3>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