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太行文化研究院"群里聊陵川状元的时候,一群友提示我状元故里在陵川东关是错的,并且发了几页书上的论据。当时我很震惊。真实的历史只有一个,竟然有人著书立说一本正经的编造历史混肴视听。我真是惊的大张嘴巴。</h3><h3>武氏家族对于祖宗的故乡以前从没有争论过,武氏后人之前也从未质疑过东关为陵川武氏祖庭,近来传出南召为状元故里之说,我原以为是南召为了发展旅游编的噱头,没在意。直到偶然间看到并仔细研读了《南召文庙状元之乡》这本书,我才感觉到应该写点东西驳斥一下捏造的历史,以正视听。</h3><h3>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此书中的论据:</h3><h3>论据一:陵川于公元596年建县,城墙外尚无人居住。陵川武氏一世主武亶为了避难来陵川,要找相对安全又不太闭塞的乡下隐身,所以选南召。</h3><h3>质疑武氏先祖避难不选择城里或城边居住可以,但谬论城墙外的城边无人居住,而且陵川虽然大,必须选南召的逻辑我真的哭笑不得。<br></h3><h3>陵川武氏避难来陵川的第一处落脚点不能是有碑文记载的"拔祖之地西闸水"?不能是县志中记载的三世祖武少仪往来的"苏村山水间"?偏偏得是家谱中明确记载的武氏后人武璜明朝才迁居的南召?我真是醉了。</h3><h3><br></h3> <h3>论据二,一世主武亶是拖儿带女来的,为了子女读书落脚南召,还修了文庙。</h3><h3>[捂脸]。文庙是过去州学县学的标准配置,这是有礼制的,轮得着私人修吗?他敢修吗?依据文庙中"大元国至大四年五月"的记载和"多为金元架构"能断定此庙是唐朝修建吗?能断定此庙是武氏修建吗?论据一里还说武氏避难要深藏不露,这就又敢大兴土木了?南召当时有教学质量高的书院吗?</h3><h3><br></h3><h3></h3> <h3>论据三,三世祖武少仪做官了。武少仪做不做官和籍贯有关系吗?[捂脸]</h3> <h3>论据四,武氏先祖宋朝武白入辽为官,所以要搬到比较大的城市,搬到陵川城里居住了。</h3><h3>你去过皇城相府吗?你去过柳氏民居吗?你以为古代就有退耕还林,就有合并学校,就有撤乡并镇吗?前边说为了后人读书去了南召,这怎么又跑城里了?怕去不了三宝呢?</h3><h3><br></h3> <h3>论据五,《武明甫》中记载"及旋里,筑室于县东北高阜处",所以武明甫是从南召搬出来进城了。[捂脸]。</h3><h3>上个论据还说状元之祖武白进城了,这边武明甫又进一次?"旋里"和"筑室东北"压根也没提南召不碍南召啥事呀![捂脸]<br></h3><h3><br></h3> <h3>论据六,百度"武氏三状元"条目中关于状元故里的注解相矛盾,所以状元故里是南召。[尴尬]。</h3><h3>你懂百度吗?百度里的条目是通过一定程序人人可以修改的。正是"南召说"的人改的不透彻,倒成了状元故里是南召的论据了?百度原本就不能完全相信,更何况还矛盾,大可不信,更不能选择性的去相信呀。</h3><h3><br></h3><h3><br></h3> <h3>论据七,家谱记载武璜明朝迁居南召,所以武璜迁居之前南召就有武氏族人居住。</h3><h3>还讲理吗?武璜迁居南召咋就能证明武璜祖先是南召的?照此逻辑,后代去哪肯定祖先就在哪了?</h3> <h3>论据八,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南召文庙碑中记载东关人武继周、武兴周以社首名义参加了文庙修葺。所以武家籍贯是南召的。[捂脸]。</h3><h3>社首是祭祀首领,祭祀首领是从"东关"请来的,这恰恰证明明末移居南召的武氏一支至万历年间在南召尚是小户,而且辈分靠后,想参与南召的一些事务还得从东关请长辈出面。我在晋城,接叔叔来家住几天能证明叔叔老家就是晋城的吗?[捂脸]。</h3><h3><br></h3> <h3>论据九,现存民国时模拟复制的祖宗遗像在南召,而且曾保存有旧像。所以状元故里是南召的。[捂脸]。东关武氏祠堂里被日本人焚毁的真人大小的遗像不是像吗?人像在哪儿人的祖籍就在哪吗?那儒家七十二贤籍贯都是文庙了。[尴尬]。</h3><h3><br></h3> <h3>论据十。县志中记载的状元武明甫所作的"梦梅"诗是武明甫感到叔侄三个中了状元不光彩写的,或者压根不是武明甫写的。所以状元故里是南召。</h3><h3>咱不说中了状元光不光彩,问题是光不光彩和状元祖籍有关系吗?这首诗咋就证明状元籍贯是南召了?[捂脸]<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论据十一,《南召文庙状元之乡》书中说:陵川县志、碑文记载皆是伪造,武家在陵川几处坟地皆是疑冢,如果南召文庙新发现的文物是唐代的,那么武家来陵川第一落脚地就是南召,而且一直在隐瞒是武则天后人的身份。</h3><h3>县志、碑文是假,就作者的癔想是真?[擦汗]。武家是不是武则天后人,隐瞒不隐瞒身份和南召有关系吗?<br></h3> <h3>论据十二,明朝县志没有记载七状元,乾隆版里才有七状元资料。文中引用了《陵川七状元史料》一段话作为这一观点的来历,即:县令程德炯修志时参考《武氏家谱》"对陵川七状元的史料进行了补充"。</h3><h3>可能笔者根本未看到"补充"二字,据此很坚定的认为明史中没有记载三状元,乾隆年间修志才另加的。</h3><h3>乾隆版县志中的序言中提到对武明甫、武天和二位状元立传参考了《学碑记》,但真没有明版县志中未提及二人的记载呀!更何况只是二人,另一个状元武天佑呢?[捂脸]。明朝修建的状元祠中敬的七状元没有武氏三状元吗?状元阁、四凤坊可都是修建于明代呀!状元阁至今仍在,"三状元故里"青石匾额也在呀。再说了,明代县志里是否记载三状元和"三状元故里在南召"有关系吗?<br></h3> <h3>综上所述《南召文庙状元之乡》中关于状元籍贯南召的论断没有一点根据。</h3><h3>关于武氏来陵川的第一处落脚点可以质疑东关,具体在哪儿得考证,然后用证据说话,不是质疑东关就肯定第一落脚点是南召,这不是选择题,俩地方也没有逻辑关系。</h3><h3>真实的历史只有一个,我们可以讨论发掘,决不能主观臆断还著书立说去篡改历史混肴视听。否则我们的后代真弄不清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