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古建筑孤例——正定隆兴寺

公惠

<h3>这是外甥发给我的正定隆兴寺内的佛像照片,此次短暂的出行也是在他的鼓动下,来了兴头,就开拔了。</h3><h3>几年前,看过几位古建筑学家的故事,着迷。马旭初、罗哲文……我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h3><h3>顺便多啰嗦几句:马旭初本是北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家里豪宅不计其数。解放后房子充公了,他被迫去当泥瓦匠,他砌墙比别人直,手工后工具洗得干干净净。再后来泥瓦匠也不让干了,捡破烂。捡破烂他也与众不同,家伙什儿用后也洗得干干净净。住在十平米的破屋子里,老伴病了没钱治,他去卖血。落实政策后有关部门要给他大房子,他说,不需要了。京城有座很讲究的寺庙坍塌了,国家要重建,找不到图纸,后来还是他拿出该寺庙的构件,为重建起到关键作用。要知道,那是他从公厕的粪坑里捞出来洗干净保存起来的。罗哲文等就不用说了,他们挑起了国家的大梁。</h3><h3>梁思成说,我从未在如此小地方、如此短的时间内,亲眼目睹这么多历史古迹。他称正定为中国古建第一县。北京保定正定,曾并称为北方三雄镇。</h3> <h3>这个蓝!中国古建特有的颜色配上土红,明黄,醒目又厚重、深沉,绝配。</h3><h3>有人总把爱国放嘴边上,啥叫爱国?爱国是爱自己国家的文化,这些文物为“器物文化”,这还是一位老“国粹”、老学究告诉我的。</h3> <h3>这张相片是我在网上下载的,是一尊倒坐观音,确实和其它庙宇里见到的不同,随意自在。</h3><h3>倒坐,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终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身稍稍前倾,呈大自在状,眼神微微向下俯视,目光恰好与礼佛者形成感情上的交流。</h3><h3>鲁迅称之为“东方女神”,称她是将神人格化了,是最美的观音,他把照片放在北京故居书案上,可见有多么喜爱。</h3> <h3>民国初年顶部完全坍塌的佛香阁,如今重建为大悲阁。日本学者在20世纪拍到,主体顶部坍塌,头冠已失,41只手臂仅存胸前一双。</h3> <h3>刚进门时看到的,是香炉吧。</h3> <h3>一进门最先看到的是大觉六师殿遗址,你可以尽可能放开了想象,站在那里,面对一堆老砖,想象着当年曾经的辉煌,摸一摸它,就像在触摸历史。</h3><h3>六师殿如果留存,它不仅是隆兴寺最大的佛殿,也应是中国古代佛殿的翘楚。</h3> <h3>这是老砖下面的基石,这图案是人工的还是天然形成的?不得而知,像匹回首的🐴,我喜欢它。</h3> <h3>奔跑的走兽。</h3> <h3>转轮藏阁建于北宋,结构采用大弯梁和移柱造、支柱造的做法,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被梁思成赞为“木结构之杰作”。构件实在是精巧绝伦,很难擦拭,故蒙尘,但我觉得更显沧桑之美。</h3><h3>有趣的是,虽然摩尼殿是整个寺院里最引人瞩目的建筑,但隆兴寺最高级的斗拱却出现在了转轮藏阁中的一件小木作作品“转轮经藏”——一个建于北宋年间,可以转动、藏佛教经书的八角经柜。</h3><h3>转轮藏俗称藏经橱,是一个能转动的大书架,经橱以上作重檐状,下檐八角,斗拱式样为八铺作,为我国早期斗拱出跳最多的实例。上檐圆,出飞檐,是典型的宋代《营造法式》作法,为国内最古老、最大的藏经橱。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h3><h3><br></h3> <h3><h3>为了容纳这座精美的转轮经藏,转轮藏阁的柱子、斗拱和梁架都做了整体的调整,而且,为环绕转轮经藏周围还设计了的空中布景,今天还能看见几处这样的祥云遗迹。</h3><h3>梁思成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里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甚至留下了 “使我们高兴到发狂”的字句。</h3></h3><h3><br></h3><h3>这是木结构转轮藏阁上方的一朵祥云,这想法好玩。</h3> <h3>这是我在网上查到轮转藏阁的全貌。</h3> <h3>摩尼殿内的斗拱。</h3> <h3>摩尼殿内的梁架结构。</h3> <h3>摩尼殿前的石雕盆,我猜是存水为灭火的。</h3> <h3>一缕阳光射进,粗壮有力的斗拱和半明半暗的壁画有种特殊的味道。</h3> <h3>摩尼殿内的释迦摩尼佛像,摩尼是宝珠的意思。</h3> <h3>大殿内的墙上绘有“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内壁描绘了释迦摩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的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东西扇面墙绘有“西方胜境”和“东方净琉璃世界”。</h3> <h3>这个古老的“通津宝藏”木牌楼大大地吸引了梁思成的眼球,两个斗拱每层每跳都45°的斜拱,优雅地翘起,左看右看都是美。</h3> <h3>双面的观世音菩萨。</h3> <h3>几千年的古槐,仍枝繁叶茂。</h3> <h3>多美的藻井。</h3> <h3>龙藏寺碑,它被推崇为“隋碑第一”,是国内现存楷书碑刻鼻祖。碑文微露魏隶遗韵,是研究魏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欧阳修在《集古录》中首录此碑。</h3><h3><br></h3> <h3>千斤万斤我承受,石碑压得它想大吼一声——值!</h3> <h3>这尊千手千眼观音是宋代铜铸,高20米,当胸的两手臂是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是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华北民谣说: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指的就是这尊菩萨。</h3> <h3>千手观音脚下的小佛像石雕。</h3> <h3>石鼓的雕刻真细腻。</h3> <h3>这只鸽子会选地方,它也喜欢这些古建?</h3> <h3>这些飞檐多讲究。</h3> <h3>黑暗中,我寻到这些小石雕,是在殿内的角落里。</h3> <h3>这样的彩绘今人还能画出吗?</h3> <h3>毗卢殿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寺院残破,1959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h3><h3>佛像比例适度,精雕细刻,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古建专家称之为“千佛绕毗卢铜铸造像,是国内同类造像中最精美的一座,是明代艺术的珍品”。</h3> <h3>散落在院内的佛像石雕,中国的文物的文物太多了,这要是在国外早进博物馆了。</h3> <h3>多美的浮雕!</h3> <h3>水面上有四眼涌出水花的泉。</h3> <h3>是泉是瀑?北方干燥,看到它就高兴。</h3> <h3>小巧的风铎,等风、听风.....</h3> <h3>这碑的背面可以叫做中西合璧吗?上方灰色的是个洋人的侧面,下方黑褐色的是个背上驮着东西的中国古人。</h3> <h3>这座寺庙占地82000平米,算上遗址基座,有十余座,看了摩尼殿、慈氏阁、轮转藏阁、龙藏碑……弥勒殿等还没看。</h3><h3>这座北宋年间建造的古建值得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