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围棋,好老师和练棋哪个更重要

弈拳

<h3>时间和成绩上不必太苛责</h3> <h3>我们该怎样学围棋:每周两到三次,除非你是那百万分之一的情况。不选择每周学棋7天的做法。</h3><h3>对孩子我们严格要求,但绝不苛责成绩。只要家长肯坚持和付出,不断引发孩子的兴趣,持之以恒,孩子学围棋的时间要坚持3-4年才会有所收获。</h3> <h3>兴趣和快乐第一</h3> <h3>在有围棋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愉快的健康的,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h3><h3>即使隔壁邻居的那个我们同一天开始学棋的孩子已经拿了冠军已经升了5段,但我们仍然以我们自己的孩子为荣,因为他很快乐,因为他爱围棋,也因为他也一直在努力!</h3> <h3>老师的选择</h3> <h3>什么是好老师的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良师的主要标志是出高徒,反过来出了高徒的老师就是良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h3><h3>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界,有三种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强调以人的本能解释人的全部和行为 ,是一种本能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②行为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否则天生本能,主张人的一切行为、本性均由后天习得,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及其系统化,是一种反本能论或环境决定论;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h3><h3>作为将围棋作为爱好的孩子,我们选择的目的主要是让孩子能够得到逐渐提高,而不是拔苗助长。</h3> <h3>练棋更重要</h3> <h3>不论学哪种棋,老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一般每周一次也就几个小时。而花大量的时间是在练棋上,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练棋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h3><h3>问题非常明显,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练,等于零。手筋,死活,官子这些技巧不练不行。有的学生光上课,不练或练的太少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h3> <h3>怎么练棋?</h3> <h3>围棋是一门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深奥,对孩子来说,领悟难,掌握更难。那么让家长辅导好不好呢,也不容易。</h3><h3>对于一些负责的家长来说,孩子学棋等于大人学棋,因为大多数家长并不懂围棋。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一滴都没有,怎么辅导孩子呢!</h3> <h3>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期间能感受到围棋带给他们的乐趣 ,收获一些玩伴。学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一些做人的礼仪等等。已经是收获了。</h3><h3>最后借用一句在台湾棋界流行的宣传语:“学围棋的小孩不会变坏,学围棋的商人会做生意,学围棋的老人不会变痴呆。”</h3> <h3>棋风的培养</h3> <h3>在培养良好的棋风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对孩子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绝大部分的普通孩子来说,棋风和修养等等比“棋力”更重要,因为做人是一辈子的事。</h3> <h3>孩子在学围棋时,不应一味地单方面提高棋力,还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棋风,只有棋力和良好的棋风的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围棋高手。</h3>

围棋

孩子

人性

棋风

本能

老师

决定论

不练

棋力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