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曾侯乙墓博物馆

秋子

<h3>  在去随州观赏银杏树的途中,探访了一处古墓——曾侯乙墓博物馆。当导航说“到了”的时候,面前是一座军营的大门。诧异间试探着往里开,却也无人阻拦。进大门后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三五成群的军人好像刚下了课或操。问了其中一位,他说古墓就在里面。</h3><h3> 办好票务,请了一位讲解员进入馆中。这也是一座搭建在古墓原址上的博物馆,馆的中心就是曾侯乙的墓葬。进门处有墓主人的立体复原像,馆内四周墙上是介绍的文字和图片,下面陈列着一些该墓出土文物的复制品(真品在湖北省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中)。</h3> <h3>  这是东周时一个诸侯国——随国国君的墓葬。一些史学家认为“曾”是“随”国的另一个国名。墓主人姬乙是周代王族中的一个分支,位列侯爵。其祖父曾辅佐过周文王和周武王,被封地在今湖北随州一带建立随国。</h3> <h3>以下是馆中陈列的出土文物</h3> <h3>木雕梅花鹿</h3> <h3>四节龙凤玉佩</h3> <h3>  该墓是1978年当地驻军在此修建营房时发现的。经考古发掘清理,共出土珍贵文物一万五千多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9件(套)。著名的曾侯乙编钟就是在这里出土的。我问讲解员,这里没被盗过吗?她说发现有盗洞、盗墓工具和盗墓人的尸骨,但没盗成。可能是墓中大量的木炭散发的一氧化碳让盗墓人中毒而死。</h3> <h3>方玉镯</h3> <h3>鹿角立鹤</h3> <h3>鸭嘴首饰盒 据讲解员说刚发现编钟时,还不知道这庞大的青铜器为何物?有什么用途?后来在出土的鸭嘴首饰盒里看到一张编钟的排列图,才为人们解开了谜团。</h3> <h3>  这座墓葬的形式是竖穴木椁墓。即从地面垂直向下挖一个多边形的大坑,然后用巨型的楠木隔成东、中、北、西四室,各室之间相对独立但又有小门相通。椁的体积很大,深度达3.3米。讲解员说从木板的厚度可以看出所用楠木的树龄起码在三千年以上。椁就像屋子,里面再放棺材。曾侯乙是双层雕花棺木,内棺上还绘有门窗。东西两室除主棺外还有21具陪棺;北室放置兵器、车马器及竹简:那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位于中厅,中厅内还有其他各种礼乐器,说明墓主人还是个爱好音乐、文艺范儿的人。</h3> <h3>  椁的周边和顶板都用大量木炭填塞。这原来是防潮用的,没想到也防了盗墓贼。</h3> <h3>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h3> <h3>  我国先后出土的编钟有四十多套,每套的数量大都是几枚或十几枚。例如现存于国家博物馆中出土于山西平陆县的编钟是9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向太空奏响的“东方红”乐曲是出土于河南信阳的长台关编钟演奏的,也只有13枚。而曾侯乙编钟是65枚,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因而它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组。</h3> <h3>  在钟体和附件上有3755个字的错金铭文,内容是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同时还有曾国与周边国家的律名、阶名的相互对应关系。</h3> <h3>  曾侯乙编钟分三层八组,重达几吨,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组合乐器。</h3> <h3>  曾侯乙编钟的出现代表了我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h3> <h3>  曾侯乙编钟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中,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的国宝。</h3> <h3>注:编钟图片来源于网上</h3><h3> 背景音乐即是由曾侯乙编钟演奏的《竹枝词》</h3><h3><br></h3> <h3>  有关曾侯乙墓和编钟的介绍到此结束。祝朋友们浏览愉快!</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