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邱 莉,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基础理论系副主任。</h3> <h3>学习力≠学习力</h3><h3>学习力包含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力</h3> <h3>案例:英国教师吻🐷的故事</h3><h3><br></h3><h3>思考:</h3><h3>吻🐷教师为什么能够激励学生达到目标?(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h3><h3><br></h3><h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么难吗?</h3><h3><br></h3> <h3>自我提高内驱力:创设竞争的情景,比如考试,为学生营造竞争的情景,产生内驱力。但不可过度。</h3><h3>附属内驱力:师生关系和谐</h3> <h3>认知内驱力是属于内在动机</h3><h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在动机</h3><h3>内外部动机的合理激发和使用</h3><h3>注意避免一些情况的发生(德西效应,花园里的故事——金钱奖励的代价,连玩的兴趣都没有了,过分强调外部动力可能会损失内部动机)</h3><h3><br></h3><h3>思考:什么时候使用外部动机比较合适?</h3> <h3>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激励作用。</h3> <h3>学习需求在最高层次。</h3><h3>要完成学习需求必须先完成底下的各个需求。</h3><h3>要根据马斯洛理论来分析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h3> <h3>例:问题表征方式出现情境</h3><h3>直觉规律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要打破正方形的的经验限制</h3> <h3>教师紧接着揭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h3> <h3>思考:教师评语“希望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h3><h3>这样的评语过于随意,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或目标是什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比如下次争取考到几分,或者跳绳能跳170下等。需要有具体化的目标。</h3> <h3>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罗森达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h3> <h3>要给学生成功体验的重要性。</h3>